“物·色 明代女子的生活与艺术”9月12日开展揭开明代时四川女子的神秘面纱
新都蛾坟出土的明代文物
1956年四川新都蛾坟的发现,揭开了四川明代女子生活的一角。2019年9月12日至10月30日,“物·色——明代女子的生活与艺术”将在四川博物院1楼3号展厅展出,免费向公众开放。首次展出的四川新都蛾坟出土的明代服饰,将为观众揭开明代四川地区女子生活与艺术的神秘面纱。
明代成都女子衣饰实物亮相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浓。”时髦的服装、华丽的首饰、精致的妆容,是古今女子都无法抗拒的心头好。
本次展览由四川博物院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不仅展示明代文物,还创新性地将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融入展览,以当代人的视角穿越古今,探索明代与今朝的美好。
1956年6月12日,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新都县城西北郊,距新都西门约半公里,发现并出土一个完整的红漆棺木,棺内衣物及人体皆未腐朽。根据墓外的一些相关材料以及墓的形制与碑文推断,这是一个明墓,碑文为:“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元旦安昔。大明敕封孺人杨母蒋氏墓。赐进士前兵部主事男惇,孙居仁、有仁;大理寺右寺副男恒,孙志仁,重孙积禄,乡进士男忱,孙其仁、斯仁奉祀”。
作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代四川地区唯一状元杨升庵,家谱譄卷有“庶祖妣蒋孺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丙午,公(杨廷和)纳为侧室。卒于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葬于新都北门外。生子三人。惇,字用叙,号叙菴,嘉靖癸未进士,官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
据考证,此墓共出土54件遗物,分为明代衣物、金银玉饰品、其他三大类。此次在四川新都蛾坟出土的明代文物,弥补了四川地区在明代时期史料较为缺乏的情况,对于研究明代女子生活及明代社会风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9月12日,这批弥足珍贵的文物终于得以与观众见面。明黑绸龙纹短衣、明牡丹纹金梳、明万历水晶球……几十件(组)衣物、金银玉饰品及字画等极具明代特色的文物,将在本次展览中一一露面。
呈现美学上的“古今对话”
四川博物院相关人士表示,该展以成都市新都区出土的明墓文物为主要元素,是一场集“文物+科技互动+当代艺术+跨界活动”为一体的展览,既展现闲情雅致的明风雅韵,又展现当今时代的潮流与追求,给观众一个传统与当代艺术相互碰撞又相互融合的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本次展览也是一次文博跨界展览,不仅是文化教育展,更是一次审美盛宴。
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除了将展出四川本土出土的明代文物,还将展出一批由四川大学美术馆优秀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当代艺术品。如郑之孩的《时空之门》,将借由对文物图像信息的选取、加工、组合的方式将文物的历史信息、色彩、纹饰、形状等糅合以当代审美的形式输出,让时空在意识中穿越并留下创造之美。陈镪的《一方尘土》,灵感源于一抔来自于本次作品发掘地的黄土。
这些艺术品,是现当代艺术家对古人审美的一次重读与解构,他们将采用前卫新潮的当代艺术形式来表现历史文物,呈现一次美学上的“古今对话”,这也是四川博物馆首次与四川大学美术馆跨界合作,是一场与往常不同、富有革新精神的文物展。
对于女子而言,美既是最好的夸赞,也是毕生的追求。明朝建国,朱元璋在《大明律》中设定了各阶级服饰的规格要求,新都蛾坟出土的明代贵族服饰在数百年后虽然黯淡了色彩,却也让现代人感受到了明代的文化与生活。
本报记者 汪兰 四川博物院供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红霞眼下,成都市新都区七一国际广场负一层至六层商业综合体正加速装修,本月内将开门迎客。作为中国第...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