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川状元遇见蒙顶山茶……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8-09 06:07 大字

吴理真雕像。

蒙顶山茶园。

□陈开义

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大制度,自隋唐至明清1300多年,通过科举诞生了 700 多名状元,其中四川籍 25 人。每一个状元都是通过参加童生试、院试、乡试、会试等考试,历经层层选拔,最终经皇帝主持殿试钦点为状元,才脱颖而出、一举成名的。

25 个四川籍状元中,明代的杨慎、清代的骆成骧分别是明、清两代四川省唯一的状元。很巧的是,这两位状元都赋诗撰文赞颂过蒙顶山茶。

被誉为“明代第一才子”的杨慎,生于1488年,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字用修,号升庵。他的父亲杨廷和是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曾出任首辅。

杨慎自幼好学,七岁就能背诵唐代绝句,十一岁就会写近体诗。二十一岁时,他参加全国统考的会试,本来主考官已将其宏文列为卷首,孰料蜡烛的烛花落到考卷上将其烧坏,他由此遗憾地名落孙山。但他没有消沉,继续苦读,终于在二十四岁时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此步入仕途。

杨慎秉性刚直,每事必直书。嘉靖三年(1524年),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流放30多年,1559年死于戍地。

流放之余,杨慎博览群书,著述甚丰,有《升庵集》81卷,诗词2300余首,杂著100余种。

明武宗(1506年—1521年)时期,杨慎撰写了《杨慎记》,他在其中的《蒙茶辨》一文中写道:“名山之普慧大师,本岭表来,流寓蒙山……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其徒奉之,号甘露大师,水旱疾疫祷必应,宋淳熙十三年邑进士喻大中奏功德,宋孝宗封甘露妙济大师……宋、元各有碑记,以茶利由之兴焉。”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有一个石碑上曾记载着吴理真其人其事。他是在蒙顶种茶的人,被徒弟们尊称为“甘露大师”,很有本事。每逢天干水寒或者生病遭瘟,找他帮着祈祷都有效,后来他还被宋孝宗敕封为甘露妙济大师。

吴理真种茶事迹最早见于汉碑记载,《杨慎记·蒙茶辨》和南宋大学者王象之的《舆地纪胜》、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于蒙顶山天盖寺的《天下大蒙山》碑以及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版《四川通志》、清光绪版《名山县志》、民国版《名山县新志》等书作,都详尽记载了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前50年)吴理真在蒙顶山人工驯化野生茶树,开启了全世界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人工种茶历史的先河。

四川最后一位状元骆成骧,生于1865年,名公辅,字公骕,云南省会泽县城郊锁水阁人,后随继父移居四川资中。

骆成骧九岁起先后就读于成都锦江书院、尊经书院;14岁应州试,为著名经学大家王闿运所器重。1895年,顺利通过会试,殿试时骆成骧的《殿试策》引经据典,针贬弊病,指出要害,进呈方法,提出整军练军、惩治贪官、厉行节约、兴修水利等四项“自强之计”,征服了副考官李若农。他认为应判为第一,而主考官徐桐欲将其排名第三,点为“探花”。

第二天,徐桐将按名次顺序排好的荐卷呈送给光绪皇帝做最后裁决。光绪看完第一本,没作声;看完第二本,也没反应。当他看到骆成骧的策论时眼前一亮,反复看了两次。光绪认为骆成骧的策论不但符合“祖制”,又势在必行,且深受其策文中“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之语感动,当即“钦定第一”。骆成骧成为了状元,按惯例被授予翰林院编修。

之后,骆成骧先后担任贵州和广西乡试主考官、山西提学使、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首席提调;民国元年,任四川省议会议长。骆成骧一辈子都在同教育打交道,先后执教过桂林法政学校、四川高等学校(川大前身)、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梁启超称其“状元公教书有瘾”。辛亥革命后,骆成骧寓居成都,成为“五老七贤”的核心人物,著有《清漪楼遗稿》,收诗896首、文29篇。

1926年,时任西康屯垦使的四川军阀刘成勋别出心裁,举行文官考试,礼聘骆成骧为主考官,蒲江知事刘琼、名山知事杨利宾为襄校员,名山胡礼之为提调,派人将骆成骧由成都迎至雅安。考试结束,骆成骧畅游蒙顶山之后写下《登蒙顶饮茶》,对蒙顶山茶赞誉有加。文曰:“谁将海底珊瑚树,种向蒙山老烟雾。五峰撮指擎向天,七株正在掌心处……一生能踏几山云,何人解饮九霄露。试汲蒙泉煮蒙茶,爱是升庵旧题署……片叶勺水臣先尝,云中望断飞龙驭,且随猿鹤归去来,时时引领东南顾。”

全诗较长,描述了游蒙顶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人在夸赞蒙顶山茶和海底珊瑚树、九霄露等一样非常稀有珍贵的同时,不由自主地感慨人生,怀念过往,感悟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艰难险境,就像谁能懂得蒙顶茶滋味一样,深不可测。诗中有不少典故,值得细细咀嚼。

与骆成骧恰恰相反,四川大文豪、“三苏”之一的苏轼却因“一语失状元”。

相传,宋仁宗嘉柏六年(1061年)辛丑科殿试后,25岁苏轼写的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深受主考官欧阳修和其他考官的赞赏。文章提出,刑律与奖赏应从仁爱的观点出发,本着关心爱护百姓的基本思想,采用制法从严、执法从宽的办法,多奖励,少动刑,就可以取得民众的拥护和自觉执行。他还举例说:“尧之时,将杀人,皋陶(司法大臣)曰:‘杀之三(该杀,该杀,早就该杀)。’尧曰:‘宥之三(要宽恕,要宽恕,还是赦免了吧)。’”经欧阳修和考官们商议,决定取苏轼为状元。

但考虑到在琼林宴上,皇帝可能问到唐尧和皋陶的对话,出自何经典著作,如何回答呢?答不出,则显露试官学说浅薄;答错了,涉嫌欺君之罪。于是便派参评官梅尧臣去找苏轼落实出处。苏轼回答说:“尧是个慈祥宽厚的人,皋陶是个严肃正直的人,根据他们两个人的性格,我想象他们会那样讲。”梅尧臣听了,气愤地说:“你年岁不大,却胆量不小,太不严肃了。你怎么能随便杜撰呢?”结果,苏轼便由一甲第一名状元降为一甲第二名榜眼,与状元擦肩而过。

不过,苏轼后来先后写下《试院煎茶》《寄蔡子华》两首诗,对蒙顶山茶极为赞赏,尤其是他在品尽了天下名茶后,感叹道“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被传为古今佳句。本版图片由陈开义提供

新闻推荐

共建共享美丽幸福新泰兴

共建共享美丽幸福新泰兴——成都市新都区泰兴镇争创“国家级卫生乡镇”成效明显□钟洪本报记者康立维今年以来,泰兴镇将争...

新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