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达10.5% 位居西部地区前列

成都日报 2018-02-22 06:27 大字

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公民科学素质是支撑。记者从市科协获悉,《2017年成都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以下简称《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成都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为10.5%,较2012年的6.2%提高了69.35%,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A

中青年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较高

主城区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居榜首

塑造城市竞争科技优势,提升公众素质,吸引创新人才是基础。据了解,为深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进一步落实,及时跟踪监测本地区“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发展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市科协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于2017年3月至5月开展了成都市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工作。本次调查覆盖成都市的18-69岁公民,调查以成都市为总体进行抽样,设计样本量3840份,回收有效样本3780份,采用网络线上调查和实地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调查显示,成都市中青年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较高,其中18-39岁和40-54岁年龄段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为13.6%和8.2%。此外,男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14.6%,高于女性公民的7.5%。

“调查发现,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具备科学素质公民产生的基础。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为17.1%、11.5%和2.6%。

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重点人群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远高于城镇劳动者和农民。成都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20.3%,城镇劳动者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1.6%,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4.0%。

按城市发展的不同区域划分,成都市主城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近郊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和远郊市县(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分别为11.5%、10.6%和 9.6%,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呈现出从核心到外围逐渐降低的特征,主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市县的公民科学素质差异小于城乡之间的公民科学素质差异。

B

电视为成都市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互联网已成为近半市民获取科技信息的首选渠道

“电视仍然是成都市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所占比例已有所下降。”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分析,有86.3%的公民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公民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达到了66.7%,此外,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其他主要渠道依次为:亲友同事(39.4%)、报纸(36.2%)、广播(22.0%)、期刊杂志(21.5%)和图书(15.1%)。

从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首选渠道来看,成都市有42.1%的公民将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作为获取科技信息的首选渠道,所占比例最高。38.6%的公民将电视作为获取科技信息的首选渠道;有6.0%的公民将报纸作为获取科技信息的首选渠道;分别有5.5%、4.0%、1.9%和1.8%的公民将期刊杂志、图书、广播和亲友同事作为获取科技信息的首选渠道。

调查同时发现,成都市公民对各类科普活动的参与度和知晓度均较高。成都市六成左右的公民知晓各类科普活动,科普画廊或宣传栏为公民获取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热门渠道。此外,成都市公民对各类新闻话题的感兴趣程度均较高,其中分别有89.7%和88.5%的公民对健康与养生、气候与环境等话题更感兴趣,说明健康和环境已成为公民最为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全市600余所中小学校参加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学生达350万余人次,组织参加全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各类奖项500余个。同时着眼健全科创示范体系,统筹兼顾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科技活动基点学校、农村科技活动试点学校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建设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科技活动基点学校220所,建立农村科技活动试点学校38所。

C

到2020年

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力争达到15.0%成都科学馆建成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成都市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力争达到15.0%左右。同时,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龙头的现代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科普产业快速发展,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互联网+”创新体系、示范体系、传播体系的推进格局得到拓展、实现突破。

为推进科普场馆建设,成都市将加快推进成都科学馆规划建设,力争2020年前建成投入运营,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县,规划建设特色科技馆、产业科技馆。成都市还推动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农林业、气象等行业类、科研类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鼓励和支持青少年中心、妇女儿童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引导和推动海洋馆、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动植物园、旅游景区、地震台站、地震遗址遗迹等公共设施增强科普功能。

以科普带动产业发展,成都市将依托科研机构等建立科普产品研发中心,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发推广,增强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利用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机构等有利条件,发挥集成效应,通过竞赛、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搭建科普创客空间,支持创客参与科普产品的创新、创造、创业。

新闻推荐

新都 深入落实“154”总体部署 全力推进现代化国际范成北新中心城区建设

邹灿均摄对标新时代,开启新作为!日前,天府香城迎来盛会,成都市新都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成都市新都区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隆重举行。成都聚焦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

新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新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