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国试点 新都答卷 推进乡村振兴 破解农污治理难题之道

成都日报 2018-01-10 03:25 大字

农污治理见成效,换来一湾清流

新都,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一泓清水,几湾小河,都曾是人们安放乡愁的地方。

曾几何时,蜿蜒在新都乡村的一条条小河却生机难寻,清澈不再。孩童戏水,村妇浣衣这类以前河边的寻常光景,也渐渐淡出生活。

如何找回遗失的美好?新都区乘着列为成都市唯一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的东风,书写好美丽中国的新都行动篇章,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抓手,因地制宜推进,既有市政污水管网的覆盖,又有微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布点,建管同行,全民同心协力。如今成效初显,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秀美画卷在新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区域铺陈开来。

农污治理先行起步

“全国试点”花落新都

走进新都区军屯镇五灵村七组,绿荫环绕之中,在“五灵村农村院落污水综合治理示范点”的指示牌旁,一个蓝色的围栏特别醒目,围栏内约10平方米,里面栽种的蔬菜,绿油油的。围栏的旁边,一股清流汩汩流淌。

“奥妙就在这片蔬菜下面,这是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最后一站,一个大池子,汇集了附近两个组农户的生活污水。”新都区水务局水治科副科长刘刚说,这个污水处理站经过生态处理之后,出水能达国家一级A类标准,干净无异味。

污水处理站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让脏水变得如此清花亮色?刘刚介绍说,污水处理站实际是一个多介质生物滤池,“经过这个池子,污水就变成了清水,再也不会发生生活污水污染河流、影响环境的情况了。”

来到多介质生物滤池现场,负责施工的中晟升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打开一个水泥池的盖子,只见里面的水发黑,水面上还漂浮着油污,“这些是从农户家里搜集来的生活污水,如餐厨污水、厕所冲洗污水等,不仅有油污,还含有很多化学物质。”紧接着,他又打开了一个水泥池上的盖子,里面则是一池如溪水般干净的清水,并通过一个管子流出。用手捧起一捧水,闻了闻,完全没有异味。“这就是多介质生物滤池的能耐!”工作人员笑着说。

五灵村7组是新都区农污治理的一个缩影,村民们已从农污治理的惠民工程中得到了实惠。“农污治理前,院子周围污水横流,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夏天臭气熏天,蚊子特别多,水沟里沙虫更是恐怖,一铲子下去,可以铲好几百条。”村民周德富骄傲地说,“现在,这样脏乱的现象都看不到了,你看,房前屋后多么干净整洁。”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目标拨动了亿万国人的心弦。新都更将建设生态文明,视作关系人民福祉的大事,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落脚于老百姓生活。

开展农污治理,新都区先人一步,既是解决群众最急、最愿、最盼问题的需要,也是源于现实问题的倒逼。“我们率先开展了河渠的下河排污口治理及黑臭水体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不是很理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开展了专项调研,答案浮出水面,大问题在农污,同时,农污问题也是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将这些“神经末梢”治理好,整个治污工作只会事倍功半。”新都区水务局局长李继承介绍说。

找准症结,问题便迎刃而解。新都区水务局作为新都区水环境治理的牵头部门,按照先示范后连片推进的原则,开始逐步深入实施农村水环境的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广大群众生活环境,提升新都区农村环境形象,做实做好民生工程。纲举才能目张,新都区还按照构建的“两楔六脉多廊成网”全域生态体系,制定了农村全域治污规划,挂图作战,不达目的不罢休。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新都区先行先试,率先开展农污治理的惠民举措得到了住建部的肯定,去年初被列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

群策群力 全民共治

生态花开香城大地

农村生活污水要治,这是绝大多数农户的愿望,但是开墙破路后,老房子墙脚会不会动?家里装修会不会被敲得一塌糊涂?个别群众不想治理,缺口怎么打破?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这是成都市在开展群众工作中探索出的一条法宝。在农污治理过程中,新都区充分运用好这一法宝,群策群力,全民共治,农污治理工作事半功倍。

2014年,五灵村三组明确为试点村,率先实施农污治理后,镇、村两级着手进行一系列宣传。村干部开大会小会,都少不了解释、强调农污治理工作,还特意从区水务局领来100多份宣传册,分发到每家每户。

不过,要使大家态度有个大转变,“眼见为实”尤为重要。项目实施前,一些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到已完成的点位参观、考察,让他们对农污治理“看得见、摸得着”。村里启动实施,党员干部家先做。“墙要敲掉多少,路要剖开几天,管子怎么接,都让他们心里有个数。”村民小组长黄学华说,“也让他们的疑虑多多少少能消除。”

干任何事情都需因地制宜,“新都区农村地区农民群众都有种植农作物的习惯,还需要有机肥料用作施肥。” 新都区水务局副局长钟锐说,针对群众最为关心的这个问题,设计人员与农民朋友反复磋商,最后决定修改方案,每家每户修建一个封闭式的小型化粪池,农民朋友如果有灌溉需要,揭开化粪池就可用有机肥,同时,化粪池也可用作沉淀杂质。

农污治理施工难、工期长,加上一些地方路小墙基不牢,施工就如“螺蛳壳里做道场”,并且还得与每家每户打交道,有一家或几家不让管子过家门,施工就可能受阻。

“让村民参与到民生工程中来,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龙桥镇山水村党支部书记冯世明说,治理工程实施前,村里就专门成立了工程管理组,自己担任组长,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加入。工程有水务局聘请的监理,还配备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作监督员,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明确了各个环节的产权与管理关系,尽可能地让更多村民、基层村级组织都参与进来,形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连片治理的合力。”新都区水务局副局长钟锐说。

村民、村级组织与政府部门有分工、有合作,基层参与治污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山水村,治理生活污水已经成为了一项村规民约。77岁的张大爷家说:“要治理河水,每家每户都应该出一份力。不然河水污染严重了,大家生活环境肯定糟糕。”

捏指成拳力量大。新都区建立了区镇村3级联动机制,水务局成立专门科室,抽调专人负责农污治理工作,各镇(街道)和各行政村也相应组建了工作班子,确保政令畅通。每周一召开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例会,通报进度,解决问题,部署工作。

冬日的暖阳下,农污治理的集结战继续在新都区农村进行,生态之花在香城大地也绽放得愈来愈艳。

“建得起,更要管得好”

长效机制做实做细民生工程

“建得起,更要管得好。”新都区水务局局长李继承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一旦启用,后续管理必须跟上,才能真正将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多为隐蔽工程,三分建、七分管的特点,及早谋划运维办法,新都区拟制定出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聘请专业巡查队和专业运维团队,对已建成运行的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确保管理更专业,排障更及时。

为了让五灵村全村人民都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五灵村将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维护工作写进了《村规民约》,并结合本村实际,与农户签订《农村院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村级)约定书》,将化粪池、隔油池的维护管理移交给农户,让农户定期检查,自行清理。

“我们家房前屋后的隔油池、化粪池都是我们自己清理的,平常我们也比较注意餐厨垃圾的分类,这样隔油池就不会那么容易淤积了。”该村村民老刘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对保护水环境有很重要的意义,自己出一份力是应该的。

同时,为了将农户维护管理化粪池、隔油池工作落到实处,五灵村还及时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运行维护考核机制。“我们村干部每月入户进行检查,村民监督员也经常对农户进行抽查。”对不合格的农户进行教育、指导。

“今后,我们还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手机APP上网+在线监测、在线管理,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和通讯技术手段,实现智慧农村。”刘刚介绍说。

农民看得见的是生活的变化,看不见的是这项民生工程的背后故事。

几年如一日的努力,新都区农村污水的治理按照实行先试点后连片治理的模式,通过新建污水收集管网、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旱厕改造、渠道改造等措施进行治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实践中,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水量较小、但变化系数大,污染物浓度不高、但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的特点,要因地制宜,按照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治理。根据以往的治理经验,邻近村镇并且地形条件适宜的区域,可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远离城镇的集中居住区并具有较好收集条件的,宜建微型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对散居院落,宜采取建沼气沉淀池、微型人工湿地或氧化塘的方式进行处理。污水收集方式可针对村民居住特点:区域整体地势较平缓,住户较集中的农村,可通过建设管渠对每家每户的粪坑或化粪池出水进行收集;住户相对分散,零散污水排放汇集入自然沟渠再下河的,为了减轻管网铺设的难度,可以对自然沟渠进行总口截污处理,从而保护下游河道的水环境。

农污治理,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乡村振兴新都行动中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为全国农污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

新闻推荐

2017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进入投票阶段成都晚报、成都志愿者网(APP)发起的大型志愿服务活动 “绿色出行 文明骑行”入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组织开展的2017年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进入事迹展示和群众投票阶段,成都晚报社共有2个先进典型入围。广大群众可以通过中国文明网、人民网...

新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新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