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建成“千家企业、千亿规模”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力争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 专访成都市温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谢忠
温江,地处成都腹地,素有“金温江”之美誉。
2022年,“幸福温江·美好之城”蓝图绘就,奋力建设“希望之区、大美之区、心安之区”步履铿锵。
走进温江看建设,永宁镇的电子科大“三医+AI”产业园项目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高济医疗现代医药园成功开园,将推进温江产业建圈强链,补齐温江智慧医药物流关键环节,为温江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全链化迈进,注入全新动力。
迈步温江看工业,四处充满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2021年温江工业成绩如何?“十四五”温江工业将如何发展?近日,成都市温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谢忠给出答案。
“去年,温江的主导产业集聚成势,在提质增效方面成为全国典范,能源保障突破瓶颈。”对于2021年的工作,谢忠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汇聚三医健康企业480家
医药健康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
温江是成都医药健康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多年专注深耕大健康产业,主导发展医学、医药、医疗+大数据/AI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谢忠的回答振奋人心。
医学研发领域,温江聚集了新药研发服务外包全球领先的药明康德等企业157家,建成创新载体184万平方米,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7个、省级研发平台170个,在建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5个,组建公共技术平台42个,形成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覆盖、一站式服务平台体系。拥有在研药械品种1104个(进入临床阶段的I类新药25个、三类医疗器械67个)。
药械制造领域,温江聚集了百裕药业、科伦药业、博奥晶芯等重点企业159家,在产药械品种318个。汇聚翔宇医疗等康复辅具企业37家。
医疗服务领域,汇聚了华西医院温江院区、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康复中心等优质医疗机构64家,温江千人床位数位居成都新中心城区第一。
大数据/AI领域,聚集了希氏异构、博奥晶典等科技企业10家,与电子科技大学深度合作,建成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在建“三医+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截至目前,已聚集三医健康企业480家,其中‘6类500强’和医药工业百强企业11家,中国太保、泰康等五大险资的康养项目相继落户。2021年实现医药健康产业营收350亿元,连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谢忠说。
在全省率先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
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温江经验”
温江区辖区面积277平方公里,是成都全市新中心城区中工业空间规模最小的区,土地产出效益不高且存在资源闲置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谢忠表示,从2016年开始,温江区积极探索,以创新思维求解难题,向存量土地要效益,在全市率先开展工业用地企业提质增效工作,通过促进存量企业产出增效、二次开发和“亩均论英雄”改革,走出了一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2016年至今,通过存量企业产出增效和二次开发,全区累计盘活7796.99亩工业用地,其中:164家存量企业通过提质增效达标销号,盘活土地6501.71亩;32家企业通过二次开发盘活1295.28亩。全区亩均税收由2016年的12.60万元增长到16.70万元,同时累计增加工业投资85亿元、工业产值165亿元。
“提质增效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温江经验。”谢忠进一步表示,尤其是在全省率先开展的“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了符合温江产业实际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搭建了全省首个亩均论英雄工业用地综合评价信息平台,获批为全省首批、成都市首个亩均论英雄工业企业基础调查试点区域、成都市重大行政决策示范案例,其改革实施办法被省自然资源厅、经济和信息化厅采纳,典型做法在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建设推进工作简报刊发。
对于“十四五”期间,温江工业如何发展?谢忠表示,将从攻坚主导产业、筑基优势产业、强化数字赋能、升级“两业融合”等四个方面入手,推动温江工业高质量发展。
全力攻坚“主导产业”
到2026年实现100个新药械品种上市
在攻坚主导产业方面,温江将坚持“三医产业主导优”发展方向,强化以产品为关键、税收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努力在温江聚集更多的药械产品,形成CRO-CMO/CDMO-CSO全产业链,围绕培育“千家企业、千亿规模”医药健康产业集群目标加劲加力。以“四化”做强药械智造核心。依托科伦、百利等,加速重磅生物药产业化进程;依托海思科、罗欣等,推动传统仿制药向高价值仿制药和创新药发展;依托百裕、永康等,加快传统中药向创新中药、二次开发中药转化;依托博奥、美创等,加快体外诊断、康复辅具等医疗器械细分集群规模化发展。以CXO强化药械智造能力。依托药明康德、维亚生物等,拓展从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上市审批的CRO服务;支持药明生物、海德康等形成从药物研发、中试放大到批量生产的CMO/CDMO服务;适度发展CSO服务。到2026年,实现100个新药械品种上市,培育形成“千家企业、千亿规模”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加快筑基“优势产业”
2026年规上工业主营业务超600亿元
在筑基优势产业方面,面向“优势产业支撑强”发展目标,强化“上云用数赋智”,鼓励技改升级,推动优势产业“专精特新”发展。夯实食品产业压舱石作用。推动统一、顶益等向总部争取产能、向集团争取订单,实现扩能增效。整合川农大、中医大等区域科研资源和食品龙头企业产能优势,顺应消费潮流和健康功能需求,向食药同源、特医食品等方向融合并进。提升其余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推动电子信息围绕“芯-屏-端-软-智-网”,与“三医+大数据/AI”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印务包装向数字化、文创化升级,与医药、食品产业配套发展,支持成钞公司顺应数字化货币转型;支持飞亚航空、瑞虎电子等发展航空零部件、特种设备等。到2026年,全区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
积极强化“数字赋能”
培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逾40家
在强化数字赋能方面,落实“强化数字赋能”要求,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增强发展动能。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发挥电子科大“三医+AI”产业科技园的引领作用,培育疫情预警监控、健康大数据分析、智能药物开发等“三医+大数据/AI”数字新经济。依托电子科大创客空间等载体,打造软件服务业集中发展集聚区。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成都市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以百裕、兰芳园等数字化转型标杆为示范,加快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到2026年,培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40家以上。
不断升级“两业融合”
形成以技术成果转化为主的发展新路径
在升级“两业融合”方面,聚焦“形成厂区与城市相协调,制造与服务发展相融合的都市型工业”与“加快发展融合创新、专业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部署,落实场景营城理念,以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为抓手培育新场景、新业态。探索“两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引导单一制造企业向“总部+”“研发+”“服务+”升级,探索“工业+设计”“工业+旅游”等新模式,支持雷迪波尔、川消等在工业设计领域做大做强,鼓励成钞、青岛啤酒等探索工业旅游,引导康师傅建设印象馆开展生产现场展示和消费体验,实现“厂房变景观、厂区变景点”。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以研发服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为主的科技创新服务,努力壮大工业类平台经济,形成以技术成果转化为主的经济发展新路径。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苏俊 毛春燕
新闻推荐
本报全媒体记者赵诗柯虚构投资小龙虾养殖和柠檬种植基地,以高额返利为诱饵,让238人落入非法集资诈骗圈套,被骗走3495万...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