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绘就现代农业农村新画卷

四川日报 2020-05-13 05:56 大字

探索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都江堰市柳街镇七里诗乡。

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

温江区北林绿道一景。

4月28日,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十分热闹,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正式开园。公园涵盖唐昌全镇,由“一园两环八组团”构成,实现“处处有产业,步步有景观”,成为成都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探索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典型案例。

2019年,成都“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631.8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实施乡村振兴重大项目891个,完成投资1042.3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1.32亿人次,总收入突破489亿元……一串串数字背后,是农民们增收的笑脸,更是成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性成果的体现。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双重机遇,成都市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动乡村生态价值转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文弦(图片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出台“硬核”举措

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正常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也给农产品生产供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守好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疫情发生后,成都市农业农村部门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精准精细施策,有序推进农业复工复产,确保春耕生产有序进行、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千方百计促进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产满产,有效发挥了“‘三农’压舱石”的作用。

目前,成都市农业经济运行稳中趋好,小春粮食实现丰收,播种面积100万亩,总产预计高于去年;蔬菜品种丰富、供应充足,一季度产量170.8万吨,同比增长4.4%;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存栏数较上年末增长15.1%,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数增长25.5%,计划新改(扩)建的155个规模猪场已完工19个、在建64个。

“在当前形势下,超产是我们的目标,要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抓好粮食、蔬菜、猪肉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完成粮食扩种3.5万亩,蔬菜生产600万吨,地产生猪400万头的农业生产目标任务。

完成“硬核”指标,就要配套“硬核”政策措施。成都市明确对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粮食经营主体,给予200元/亩的补贴;落实到位3000元/亩的高标准农田补助;加大水稻最低收购价格上调等粮食收储政策落实,给种粮农户吃下“定心丸”。

针对百姓关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今年成都农业农村部门将加强监管,推动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同时,强化农业品牌孵化培育,新培育农业品牌10个,累计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400个。

抢抓双重机遇

做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

3月30日,成都市召开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建设推介会,瞄准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向全球发布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机会清单”。

这是成都首次以产业生态圈为单位整体推进的推介活动,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与中化集团、蓝城集团等47家企业和10家行业协会代表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现场集中签约14个重大项目、协议金额56.2亿元。

2017年,成都市委作出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战略决策,农业领域扎实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和七大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三年来,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在产业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产业前端有所突破。聚焦科技创新,争取到国家在成都布局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加快建设;高质量推进天府现代种业园建设,搭建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等功能性平台。

产业中端不断夯实。突出粮食、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招引中化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实施重大项目200个,建设高标准农田356万亩,推动集群发展,不断补齐建强产业链条。

产业后端得到提升。突出农产品加工物流提升价值链,布局建设16个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园区(基地);着力构建以“天府源”品牌为核心的品牌体系,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0个。

“今年,我们迎来两个重大机遇,一个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将建设成渝现代农业高效率产业带以及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另一个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正在启动成德眉资都市现代农业经济圈建设,编制成德眉资农业农村同城化发展规划。”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介绍。

下一步,成都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城市的联合与合作,建立政产学研用产业联盟,加快构筑高能级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不断促进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城乡经济地理重塑。

突出价值转化

推进特色镇建设与川西林盘保护修复

“五一”假期,漫步位于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的“幸福田园”,一湾湖水波光荡漾,与周围咖啡厅、农家乐、精品民宿等一道构成亮丽的风景线。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村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美。

幸福村通过系统实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从一个川西平原上的普通村落,蝶变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变化的背后,是成都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将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价值。

成都市以特色镇和川西林盘为载体,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路径,围绕营造高品质生活场景、新经济消费场景,加速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努力诠释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去年,全市启动建设重点特色镇30个和高品质精品林盘107个,并赴杭州、深圳、重庆开展品牌推介活动,共签约项目35个,签约金额1117.35亿元。

公园城市需要乡村表达,乡村振兴离不开城市参与。成都市将公园城市建设与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根据主导产业发展布局谋划特色镇建设,形成产业集聚、功能复合、连城带村的特色镇(街区);同时,深入挖掘川西林盘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在提升基础设施上植入现代产业功能,让林盘宜居、宜业又宜游。

近年来,成都市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积极探索“IP+产业”、场景体验等发展新方式,打造了一批具有成都平原特色的农业文化主题公园、主题农庄、休闲农场。今年,成都市计划提升建设农业主题公园17个,争创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抓大项目,大抓项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今年,成都市将实施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发布乡村振兴机会清单,以西部旅游环线、川西林盘、天府农博园等为重点,策划推出乡村振兴重大项目200个以上,力争完成投资600亿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成都城乡大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农业农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四川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周活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王雪钰)昨日,四川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与21个市(州)同步举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周活动...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