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志愿者 助力打造和谐社区
志愿者组织社区老人学习栽培技术。
□本报记者 吴平
能给他人带去实质性的帮助,这种价值感和满足感是其他方面的成功替代不了的。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山诗瑶12月4日告诉记者:“毕业后,我想考取社工证,从事专业的‘助人自助’工作。更妙的是,可以将园艺学专业与助人实践相结合,通过插花压花、旧物改造、养花种菜等,提升社区服务的专业性、多元性和趣味性。”
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志愿者日期间,共青团四川省委提出,将组织培训法律、医疗、艺术等方面的志愿者,提升志愿服务的内涵和质量。四川有大批喜欢园艺的居民,在阳台、屋顶、办公桌、小区闲置的土地上,种植花草、蔬菜,这是山诗瑶和她的小伙伴发挥作用的群众基础。
园艺相伴治愈个体、和谐社区
去年1月,走进成都市青羊区83岁的寡居老婆婆的家里时,山诗瑶鼻子一酸。膝下无子、老伴去世的老人刚生完一场大病,厨房里已积了厚厚一层灰。老人说,如果她儿子还活着,孙子该跟山诗瑶一般年纪了。
随同公益组织“故事人”的社工一道而来的山诗瑶,为寡居的婆婆带来了花盆、生菜和香菜的菜种、泥土、肥料以及各种工具等。一个月后,一楼阳台的生菜已经长了出来。以植物来陪伴,怀着天天期待它们长大、长好的心情,婆婆又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
“心理学有专门的园艺减压、园艺疗愈分支。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也能知道,侍弄花草作为休闲型运动,可以缓解亚健康。有些花友甚至说,为了照顾多肉都不打麻将了。”山诗瑶说,此外,它也是社区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公益组织“爱有戏”就非常善于举办农耕分享会,让社区里原本不认识、关系不好的居民一起耕种、一起分享美食,从而促进邻里关系。
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成都温江校区附近的一个社区。“已经做了两年活动,从入户开始,看花养得如何,有哪些问题,举办讲座,再发放一些种子种苗,还教大家将家里的废鞋子、轮胎等改造成花器。”山诗瑶介绍。
边学边做提升服务专业技能
山诗瑶老家在德阳什邡市,属于汶川地震重灾区,重建中处处有公益组织的力量,这使得她也自然而然地热心公益。“故事人”公益组织的社工是她的领路人。听说了她的专业后,带她去参观社区菜园,由此开始了“园艺志愿服务”之路。
“虽然是园艺学,但我侧重果树,跟家庭园艺并不完全一致,所以还是要靠自学。此外,也要亲自种。”山诗瑶说,她加入了多个园艺爱好者交流群,不断积累实践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只有书本理论的大学生蜕变为能实实在在提供园艺指导的志愿者。
“社区居民养花能力参差不齐。花才买回来时都很好,但不久就得病或长得很弱;还有认知有偏差的,例如种球类的百合,以为种了一季就死了,其实它是在休眠。经过我们的指导,他们的种植技术往往能有很大提升,玉露类、景天类等高难度的品种都可以养得很好了。此外,我们还鼓励老人、小孩做种菜记录,培养观察能力。”山诗瑶说。
随着市政对园林绿化的重视,很多小区的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但居民却“相见不相识”。志愿者还别出心裁举行了“识名大赛”,并设置了奖品等,通过深入挖掘社区内部资源,丰富社区活动。
目前,山诗瑶的志愿者团队已有几十人,在社会服务中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例如了解到有“野种”公益组织,专门收集以前的老种子;明确了自我价值和定位,感知到只有将知识运用在服务人们福祉中,知识才有不竭的生命力。“自己的收获并不比服务对象少。”山诗瑶认为,这可能是志愿服务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宋岱谦吕显军)近日,由省体育局、省教育厅主办的“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四川站)暨四川省第二届幼儿体育活动展示大会...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