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场漂亮的大气污染防治战 温江区年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37天

华西都市报 2019-12-06 02:58 大字

温江区年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37天 在成都温江区,窗含西岭雪的美景放眼可见。

这几年在成都,出现了一群“追峰人”。家住成都市温江区的摄影爱好者田相和就是其中之一。

从2016年开始,他的镜头就追逐着城市尽头出现的绵延雪山,最喜欢拍城市与雪山的同框。

近几年田相和发现,雪山从“稀客”变成了“常客”:2016年只有十多天拍到了雪山,2017年就增加到三十多天,2018年这个数字超过了五十,而今年雪山“现身”的天数更多。正是空气质量的提升,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生态品质提升背后,是温江区切实保护好成都平原的通风廊道,聚力打造低碳温江的丰富实践,让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放眼可见,生态幸福感全民共享。

节能减排低碳城市打造“三升一降”

三年前,中国和瑞士达成低碳城市项目合作,旨在通过输出瑞士在城市区域减排等方面的技术,来减缓中国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转型,促进绿色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在多个城市进行试点后,落地成都市温江区。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正是其中的一个低碳示范项目,主要以中心内1号楼进行绿色建筑的推广试点。

“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机电运作的能源和整个建筑结构设计装饰上。”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项目现场负责人王刚介绍,这栋建筑用于办公,而内部所需的中央空调、照明以及部分会议系统办公所需基本用电,都是通过地热驱动所得。“建筑内的地源热泵系统将采取地下100米的地源热并通过循环管道送至地面,再通过先进的设备工艺进行转换,与采用化石能源相比,这种方式实现了污染零排放。”

不仅如此,办公楼采用特殊的板柱剪力墙结构,用地源热泵系统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使办公楼节能隔热效果显著。外窗配备电动百叶外遮阳系统,屋顶保温层厚度为普通建筑的三倍,从而使办公楼达到微能耗建筑标准。

这不过只是温江区低碳城市项目的一个缩影。据悉,整个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了调整能源结构、支持绿色交通、推广绿色建筑、推行低碳消费、实施绿色低碳工程以及提升低碳发展基础能力六个方面。项目推进以来,温江取得了“三升一降”的显著改变,即燃煤锅炉淘汰率和清洁能源改造率提升,新能源公交和单车出行所占城市出行比例提升,城市绿色建筑面积提升,单位GDP能耗下降。

整治“心肺”空气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37天

尽管正在施工中,但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项目却呈现出“整洁”的状态:被冲刷干净未见泥浆的路面,排列有序堆放整齐的砖块,建筑物上不停喷洒出水雾的高空喷淋设备……王刚告诉记者,从施工开始,工地上就采取了不少措施治理扬尘。

不光是三医创新中心(四期)项目这个点位,纵观整个温江区,大气污染防治的“战役”由面及点,深入到各个镇街。

今年,全区为破解“心肺之患”“呼吸之痛”的难点问题,建立了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措施、从借智借力到联防联控、从规定动作到自选创新的科学治气模式,打了一场漂亮的大气污染防治翻身仗。

为摸清家底,全区引入“环保管家”,聘请专职环保巡查员,走街串巷实地入户调查,对全区大气污染源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共摸排定位4178个大气污染源。

同时,温江区积极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监管体系。建成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站3个、小型站10个、微站43个、汽车尾气遥感监测站点3个,实现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全覆盖。并依托“互联网+”,实现大气污染防治与环境监察移动执法、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等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大气污染问题统一调度、实时联动。

为了让防治措施落实到位,责任的“板子”打得准。全区制定出台《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行动方案》,在全市率先以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指标为标准,设置“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霾”六大行动分项目标,将空气质量六项浓度目标任务分别分解下达到各部门,明确目标牵头单位,强化“用数据评判成效”的考核导向,围绕各项指标作“减法”,将“总牵头压力传递到具体牵头单位”。同时还建立起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机制。

“战役”成果明显。根据温江区生态环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温江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37天,PM2.5同比下降14%。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新闻推荐

华融昆仑青海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处置公告

华融昆仑青海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对成都常青藤置业有限公司的债权,截止2019年12月3日,债权本金为人民币185,000,0...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