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完美融合让城市有变化 市民有感受 社会有认同 温江区“两拆一增”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成都日报 2019-11-13 02:08 大字

路过温江区的“塞纳河畔”小区,你或许会被一条长长的白色音乐廊桥吸引,又或者会到绿荫道边的健身器材或操场边去感受一下,笔直耸立的大树和硕大的草坪绵延,既在街边,又在小区门口,这样的生态开敞空间让人恨不得多呼吸几口……

不仅仅是塞纳河畔,今年以来,芙蓉家苑的居民们可以散步到华西医院温江分院旁的绿地去散步、打篮球,每当阳光灿烂时,更是吸引远近的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名之曰“拆”,实则为“立”。随着“两拆一增”的深入推进,温江区越来越多的绿地和精心规划的小游园将公共空间亮了出来,营造文化景观氛围,大幅提升片区的宜居品质。同时,一条城市有机更新的途径不断延展,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正在形成,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城市治理的初心和使命。

推窗见景境自生

家门口品味“诗和远方”

今年不知何时起,温江区南江路的视野悄然变得如此开阔:十几米高的大树挺拔耸入空中,绿荫繁盛,花草葱茏,一条橡胶跑道蜿蜒于草坪间,曲径通幽,白色的廊桥斜挎小河上,点缀着这幅美景图。

“视野开阔了,推开窗户,看得见门外的风景,很通透,很舒畅。”家住塞纳河畔小区的杨女士说,住在这儿真是一种享受,空闲时可以出来打打篮球,锻炼下身体。

脱胎换骨的塞纳河畔如今成为大气和浪漫的代名词,短短半年间,这块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的游园成了小区居民交口称赞的地方。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曾经是大家嫌弃的地方,如今成了人们常去之处。两拆一增,不仅改变着生活环境,更潜移默化改变着居民的素质和生活方式。

每天清晨,居民都会聚在绿地广场上一起锻炼身体,新安置的儿童秋千、攀爬绳所和篮球框也给大家带来久违的欢乐。当一条环境脏乱的街道摇身一变成为花园式的街道并连通花园式小区,宜居品质大幅提升后,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迎来了一次“新生”。

开敞空间的生态价值转化

让“三医”人才安心工作生活

在芙蓉大道一侧,华西医院温江院区旁,一大片通透的空间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是今年初温江区打造的“两拆一增”点位,带给周边泰康蜀园、芙蓉家苑、保利西子城等多个居民聚居点开敞的绿色福利。

一改往日布局单一、绿地内休憩设施较少的不足,如今,红色的人才跑道、精致的景观小品,辅以篮球场等运动场所,亲子娱乐、健身场所、休息亭、观景台等穿插其间,错落有致,协调有序;绿地中竖着的各种标识牌上,有关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典故时而出现,处处有着小惊喜。

“这样一来,不仅为人才提供了健身场所,还为人才提供了运动交友的物理空间,实现人才公园的观赏价值与实用价值完美结合!”温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华西医院永宁院区工作的曾女士说,绿地公园的建成完善不仅为病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休憩场所,还充分尊重了医学人才,“三医”人才在这里能安心工作和生活。

据介绍,下一步,永宁镇将以“三医人才”为主题,打造三医研发小镇绿地二期、三医三期周边绿地等绿化生态项目,共达8万平方米。

形成“区域+群众”小单元微自治体系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今年,温江区采用挂图作战的方式,针对34个“两拆一增”点位,按照“一点一策一方案”思路,充分结合地理位置、群众需求、后期管护等实际情况,高效打造点、线、面、场、环、带相结合的立体化绿色空间。目前,已完成32个“两拆一增”点位的打造。

在制订方案之初,温江区通过“圆桌会议”“社区聊吧”“众治温江”等多种形式征求群众意见,不仅让群众投票选出“我心中的点位”,而且针对点位周边存在的停车难、无开敞空间等问题,因地制宜规划生态停车位、打造小游园;同时,邀请社区群众参与过程督查,以群众的角度及时发现并积极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两拆一增”生态价值的转化。

三分建,七分管。温江区坚持“两拆一增”点位建成移交无缝衔接制度,避免“拆、建、管”衔接不畅;同时,从深度、广度上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将社区自治与点位的日常管护有机融合,鼓励点位周边群众建立志愿队伍,形成“区域+群众”小单元微自治体系,实现公共开敞空间由政府主导管护向群众自我呵护的转变。

新闻推荐

成都公积金贷款办理全面提速

受理到发放从原来需要1个多月到只要15个工作日10月30日,记者从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该中心将于10月31日(周四)和1...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