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垃圾分类7年这个村“逼”得收荒匠改行
位于成都温江区寿安镇的岷江村,尽管是个只有2298人的小村,却已经坚持垃圾分类7年。垃圾分类在这里早已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村里的两位收荒匠,也因为收不到“废品”,被“逼”得收山改行。
“以前垃圾往沟里、河里、空地上一扔了事,村里真叫一个脏乱差。”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回忆,2010年,她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村里的环境问题成了发展的一大阻碍,但说起垃圾回收,她和所有村民一样一筹莫展。
“2012年有次回外地娘家时,嫂子卖废品的经历启发了我,既然有收荒匠收废品,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自己收呢?”陶勋花回到村里开始和村两委组织村民推行垃圾分类,在13个村民小组建了13个回收点,每月固定回收一次垃圾,再分门别类拉到废品回收站卖掉。
但一开始,岷江村的垃圾回收工作就让负责垃圾分类的村委委员徐德昌犯了难。“真是喊破了喉咙挨家挨户提醒也没人理。”徐德昌回忆,“不管是玻璃瓶、农药瓶,还是纸板、电池,都丢在一起,每次都要花两个小时以上重新分拣。”
为什么村民参与度不高呢?深入了解后,陶勋花、徐德昌发现了原因,一是宣传引导不够,二是村民不会分,三是村民嫌麻烦不愿分。
找到了原因,岷江村在村里培训了33名院落长,再通过院落长指导村民垃圾分类的方式,回收点也增加到了33个;同时,岷江村拿出了村集体资金用于奖励村民。“我们给回收垃圾的村民提供了纸巾作为奖励,回收垃圾5元以上就得一包小纸巾;10元以上就得一包大纸巾。”徐德昌介绍。
卢兴福是岷江村10组的垃圾分类示范户,尽管他的妻子王素琼嫁入岷江村不到3年,但每月数她回收的农药桶(袋)最多。“除了自家以外,她还到周边河边、田间、沟渠边主动捡拾,每月都是两三大口袋。”卢兴福说。
陶勋花介绍,岷江村花卉苗木产业较发达,实行垃圾分类前,农药桶(袋)造成的污染严重,扔了农药桶(袋)的地方往往几年不长草。“随着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开展,我们按一角钱一个的价格回收,去年一共回收了6万多个农药桶(袋)。”
村民的自觉行动,也让“收荒匠”这个职业在岷江村成为了历史。
岷江村68岁的村民周光荣曾是岷江村的一名收荒匠,从4年前起,他不再在村中收废品,过上了“退休”生活。“4年前遇到一位村民,他告诉我他家每个月的垃圾交给回收点都不够,真的没东西卖给我了,当时我就决定再也不做收荒匠了。”他说。
如今,周光荣和其他村民一样,也加入了垃圾分类回收的队伍。“上个月我还卖了些矿泉水瓶、纸板、饮料瓶给站点。”
“7年下来,村里田间地头农药袋、地膜等垃圾没了,村庄变美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也降下来了。”陶勋花介绍,目前,岷江村的垃圾分类回收模式正在整个寿安镇推广,如今岷江村的垃圾回收量从一开始的每月1吨多,增加到了4吨多,700多户的居民垃圾回收的参与率达到了90%以上。
“村里环境好了,资源也跟着盘活了,利用花木产业优势,2018年,全村仅桂花产业就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有了良好的人居环境,我们还引进了‘九坊宿墅’民宿、工坊项目,一期投资1000万元的‘女红坊’已经投入运营。”陶勋花说。(新华社成都7月22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邓超辉)日前,位于温江区凤凰南大街的鹏程幼儿园进行着紧张的筹备工作,该园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用。作为公服配套,鹏...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