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天亮了!

家庭生活报 2019-04-16 06:28 大字

□温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张文军

“终于天亮了!!!”

这是今天一个同事发在朋友圈里的一句话。看到的瞬间,有感动,更多的却是酸楚。在医生的照片里,城市还未苏醒,天空发白,但灰蒙蒙的不见一丝本该有的湛蓝。我想,即使没有太阳的光芒,这也许已经是通宵过后疲累的双眼看到的最美希望了。

与此同时,医院一个胸心外科同事因为连续作战晕倒在凌晨的手术室里,他倒下的身影也在大家的心疼和无奈中刷了屏。如果救人的人倒在了战场上,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苦难救赎,充满了悲壮与酸楚。

一个医生对治疗成功的渴望,不亚于任何一个病人自身。我想只有这个职业,才能让从业者如此的感怀和敬畏生命。所以,我们多数的医生废寝忘食、加班过劳地践行着生命之托的重任。我们听到一次次的医生猝死,一次次的医生倒下,我也曾一次次的发声,但最终发现我们其实是孤独的。

我不清楚诸如“医生绝不是普通人,不是需要吃饭睡觉的血肉之躯”的观点还有人可以振振有词的一顿撅词。我也不清楚,为何总有人把医生的天职捧到天上后再无情地把医生的现实境况踩到脚底。

我的一个医生朋友病后说,“我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生病,不要过于美化医务人员,也不要丑化他们吧,凭良心过活多好!”此话甚好。

既然我们是孤独的,那就自己给自己点温暖吧。我记得,一个前辈说,当好医生,首先要常怀怜悯之心。现在的我,有了一层新的理解,怜悯,除了对患者,也要对同事,对自己。看着下夜班同事熬红的双眼,要学会怜悯他们的辛苦;听见自己肚子咕咕的抱怨,要学会怜悯自己的饥饿,学会拒绝道德绑架式的功德宣传。

人民日报微信上,记录了几名中国电力工人疲惫地依靠在电力塔架上闭眼休息的场景,在YouTube网站上,大批外国网友纷纷表示“致敬(respect)”。诚然,与电力工人一样,勤劳的中国人遍布所有的行业,包括医疗。

除了致敬,我们似乎应该再做些什么。

近日,浙江海宁中心医院普外科给一名医生下发了《强制休息通知单》,引起社会关注。东方网评论:“只有从规则和制度设计层面关心普通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劳动者的权利才能得到更好的守卫,《强制休息通知单》显然就做到了这一点。”医疗应该是可持续的,对医务人员的过度消费,负面影响显然大于正面影响。就此而言,社会主流媒体对于普通劳动者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工作方式是给予了认可的。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那根稻草,我想,就是无人问津的冷漠。如果,朋友圈医生晕倒的刷屏能换来一些病人的理解,多一些朋友的关爱,甚至能成为撬动保障医生合理休息的那根杠杆中的一个积极因素,这才是意义所在吧。

新闻推荐

温江“万春先锋荟”推动“两新”组织结对基层党组织

本报讯(记者卢海燕)近日,温江区万春镇党委在成都合达联行党总支部召开了第一届“万春先锋荟”暨2019年第一季度“两新”组织...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