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维权集结号吹响一起送黑心商家上“封面”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重磅推出“维权第一线 我们在现场”报道

华西都市报 2018-02-26 03:20 大字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重磅推出“维权第一线 我们在现场”报道 旅游时航班“任性”取消,购房遇上中介使诈,买车遭受合同骗局,网购碰到退货难题……

这些消费陷阱,你是否中招?正陷入消费纠纷中的你,是选择吃闷亏还是勇敢发声?在维权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为你撑腰。

随着又一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临近,2月24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重磅推出“维权第一线我们在现场”系列报道,集结消费者、政府职能部门的力量,一起送黑心商家上“封面”。

今年的消费陷阱又出了什么新花样?各行业有哪些黑幕?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将一一为你揭露。今年,我们还将引入“3·15吐槽大会”“百家城市曝光台”“消费观察团”“封面新闻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以及AR技术,多维度曝光,让黑心商家无处遁形。

3·15吐槽大会

消费糟心事儿不吐不快

春运期间航班突然取消,作为消费者只能“无条件”改签;上馆子吃年夜饭,却被要求“限时就餐”;说好的精装房,拿到手却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效果……

消费,时时刻刻在发生,在消费过程中,总有那么些糟心事儿,让本是“上帝”的消费者如鲠在喉。而维权路上,各方推诿的尴尬、高昂的时间成本,则让不少消费者在遭遇消费陷阱后,选择了沉默。

打击黑心商家肆意妄为,曝光坑人骗钱的行业黑幕,力挺消费者依法维权,让消费陷阱无处遁形。一直以来,华西都市报为消费者发声。这一次,我们再度强势出击,启动“维权第一线我们在现场”报道,集结社会各方力量,向消费中的潜规则叫板。

今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在消费维权中,首次引入“3·15吐槽大会”,通过视频直播以及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让“打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行动。

我们将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直击打假现场,让消费者亲身讲述自己的“被坑”经历,通过镜头,让你离打假更近一步。在观看直播的同时,你也可以“吐槽”自己的遭遇,或是在线提问,执法人员、律师等维权力量将现场为你支招。

如果你正陷入消费纠纷,请不要选择沉默,上“3·15吐槽大会”不吐不快吧。

多维度曝光

让消费者维权更有底气

你一定还记得,去年央视“3·15”晚会上揭露的一场专坑老人的“健康讲座”骗局。大打温情牌,套取老人个人病史,再邀请假名医“对症下药”,卖给老人3980元一盒的蜂胶胶囊,进价只有65元。

你一定还记得,同样是在“3·15”晚会上曝光的月嫂行业黑幕。花钱就可买到证书,成为“经过专业培训”的月嫂。而在“维权先‘封\’华西-封面3·15诚信消费在行动”中,我们也报道了成都市民花上万元请来一名四星月嫂,上岗第二天宝宝就肺炎入院的糟心事儿。

你也一定还记得,我们曾曝光花6万元整成“朝天鼻”的准新娘,火锅底料油循环使用被“关张大吉”的“串串店里的兰博基尼”结子串串,装修费每平米3700元却只有木地板和乳胶漆的“精装房”……

今年,中消协将消费维权年主题定为“品质消费美好生活”,今年,我们也将继续把监督利剑指向去年消费陷阱“重灾区”:房产、旅游、卫生以及预付式消费、远程购物等领域。此外,针对去年出现的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等新投诉热点,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今年,我们还将联合各行业代表单位,在门店设置“百家城市曝光台”,消费者们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吐槽曝光身边的消费陷阱。

在这里,我们吹响维权集结号,号召广大消费者和政府职能部门一起,坚决向消费领域中的不法行为说不。

商标保卫战

看封面新闻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新百伦、新佰伦时代、新百伦中国……成都春熙路上,5家N字头的鞋店,直让人蒙圈。六个核桃“升级”为六个纯核桃,营养价值高还便宜?达州、内江、乐山等地都中招。

还有的山寨货,连名字都懒得仿冒,成都温江区端掉的一制售假奥利奥饼干、成都金牛区一民居内生产的假舒肤佳、海飞丝、佳洁士……从吃的到用的,各种山寨货花样百出,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商标、专利、版权等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的基础组成部分,既是无形资产,也是向市场各层级,包括消费者昭示企业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工具。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商标抢注、专利模仿、版权被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进入互联网时代,原本分散在制造流程各环节上的侵权者,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通了信息壁垒,一条繁荣的地下灰色经济链由此诞生,无迹可寻的侵权行为使权利人手足无措。

为此,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成都范儿将在今年“3·15”期间联合泰和泰律师事务所、专家学者、相关协会及行业领军企业成立封面新闻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共同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未雨绸缪地做好商标布局、专利池蓄积和运营、相关版权的认证保护,排除潜在的侵权风险。

请|你|评|判

集结令邀你加入消费观察团商家红黑榜你来打分

消费领域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哪些商家表现突出?这些问题,消费者最有发言权。

在此,我们也发出集结令,在全省范围内征集消费者,成立“消费观察团”。在“3·15”前夕,我们将组织观察团的评委们,跟着记者、主播,进入到商场、超市、酒店、景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手机进行打分评判。评分的结果,我们也将进行公布。

2017年“3·15”,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通过VR技术,打破常规,为所有消费者呈现一台打破常规的“3·15”晚会。今年,我们将AR技术融入到“3·15”系列报道中,让二维静态阅读变为三维动态交互式阅读,给你打假新体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冰清于婷实习生姚箬君

新闻推荐

成都:制度创新让农民“更滋润”

新华社成都2月14日电(记者叶含勇)临近春节,成都战旗村年味渐浓。高国英从村里领了年底分红。问她年收入多少,她笑着说,不方便透露,不过能透露一点——自家客栈生意最好的几个月每月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