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都金温江 健康花园城”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中心城区

成都日报 2018-01-26 05:24 大字

温江区城乡空间结构规划图

核心提示

温江区三步走战略

1

到2020年,在率先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西部领先的健康产业高地,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中心城区。

2

从2020年到2035年,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健康产业高地,全面建成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典范区。

3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加快建设世界知名的健康产业高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温江。

温江位于成都正西方,幅员2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万人,素有“金温江”的美誉。近年来,温江区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助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加快推进三医融合产业之城、创新开放进取之城、便捷高效畅通之城、天蓝地绿亲水之城、文明和谐幸福之城建设,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在新一轮成都市城市总规中温江被纳入中心城区,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温江区启动了四级规划体系编制,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中心城区”总体目标,明确了“国际健康产业高地、国家级农业高新区核心区、生态宜居的国际花园城市”的城市职能。

【城市空间】 以“南城北林”构建永续发展空间格局

在“优化空间结构、重塑经济地理”方面,温江规划形成“南城北林”的空间格局。南城,为城市集中发展区,涵盖成都医学城和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两大产业园区,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田园城市形态,优化城市功能,壮大产业能级,提升城市品质,实现精明发展。北林,为生态涵养区,布局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生态依托型产业,不断修复生态功能,实现精明收缩。

为落实区域战略定位,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新中心城区核心职能、促进区域融合发展,延续都江堰精华灌区自然肌理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域一体,串联“南城北林”,形成“一心三轴两环”的空间结构。“一心”为落实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市级专业型副中心,由原光华中心和新市民中心共同组成城市新中心。“三轴”为生态融合发展轴、产业协同创新轴、公共服务联络轴。生态融合发展轴主要沿凤溪大道和成青旅游快速通道,贯穿温江南北,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密切联系北部生态涵养区和南部城市集中发展区的重要纽带。产业协同创新轴主要沿新华大道和芙蓉大道,贯穿温江东西,是串联“成都医学城”“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和“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协同发展的重要轴线,是联系成都医学城A、B区的重要廊道。公共服务联络轴主要沿光华大道,是向东对接成都市核心功能,承载区域商业商务聚集,展示温江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轴线。“两环”为南部城市创智环和北部生态旅游环。构建“进可拥都市繁华,退可享田园静谧”的现代田园城市愿景。

【城市产业】 构建“三医两养一高地”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

按照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和产业生态圈规划理念,温江提出了“三医两养一高地”产业发展定位:“三医”是医学、医药、医疗融合发展,垂直整合产业链;“两养”即延伸发展高端养生、养老产业;“一高地”是打造国际健康产业高地。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温江布局建设成都医学城、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三大专业化产业园区,全力做强承载、要素、服务、环境、政策五维支撑,着力培育让高校、企业、人才“想进来、宜生存、离不开”的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形成“三医融合、三区联动、三业共兴”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全区已签约产业化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到676.6亿元。下一步,温江将围绕构建“三医两养一高地”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进一步招商选商,推进项目建设,支撑起温江城市愿景。

温江坚持医学是基础、医药是工具、医疗是目的,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医学”的关键词是“创新研发”,温江未来五年将新建200万平方米创新载体,目前已经与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电子科大等15所知名高校达成共建协议,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供不应求。“医药”的关键词是“先进制造”,温江目前投资超过100亿元的药明康德生命健康产业园已经落地,投资51.6亿元的科伦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加速建设,正密切跟踪复星医药、人福医药等行业龙头企业。“医疗”的关键词是“精准高端”,目前,温江正大力发展以医明康德、博奥生物为代表的健康管理业态,以爱尔眼科、亿达口腔为代表的特色专科医疗,加快引进国际化医疗机构。目前温江已聚集“三医”类企业148家、创新研发平台100余个、诺奖得主及两院院士39人,“三医融合”完整产业链初具雏形。

“养生养老”方面,致力打造“中国两养新标杆”。目前,泰康蜀园已经正式开业,大力推进太平健康谷、国寿嘉园等“国字号”康养项目落地,促成投资百亿级凤凰康养文旅小镇等项目开工建设。

【生态空间】 实施“三引”工程 守护成都市域生态格局

温江作为成都上风上水之地,承担成都生态涵养的重要功能,风、林、水有如人体生命所需的空气、肺叶和血脉。温江区实施引风贯城、引绿缀城、引水润城三大工程,着力打造清新温江、醉绿温江、水韵温江,当前正全力实施投资20多亿元的江安河、金马河等亲水工程,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广大市民届时可到温江品水、亲水、戏水。与此同时,温江正按照全域景区理念,打造“北林”167平方公里生态园林博览园。在保护好精华灌区千年肌理和花木园林百年产业的基础上,形成西成都大体量生态绿肺。充分挖掘顺水沿江的文化资源,以传承、发扬为手段,打造运动金马、温婉江安、林荫杨柳、田园清水四条文化带。

【城市品质】 做优“三大”品牌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温江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致力宜业宜居宜游,打造别样精彩的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未来将坚持公共服务保基础,市场力量提品质,把“三大民生品牌”打造成为温江最响亮的名片。

打造“学到温江”品牌。在现有西南财大、四川农大、成都中医药大学等19所大中专院校的基础上,温江提出了要做“宜学温江,卓越教育”,大手笔规划布局一批公立学校和市场化优质教育资源,计划到2022年,建成公立中学、小学、幼儿园分别为21、24、59所,公办及公益性学前教育学位覆盖率达到85%。同时,主动顺应人们教育追求从“学有所教”向“学有良教”转变的发展趋势,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市民不同层次教育需求。目前,拥有8000个学位的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已建成招生,成都东辰、七中嘉祥、北京二十一世纪学校正加紧建设,“宜学温江、卓越教育”正成为“金温江”又一标识。

打造“健康到温江”品牌。温江立足健康产业高地建设,构建以综合医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两级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当前,温江正加速推进省精神卫生中心建设和区人民医院搬迁工程,预计到2022年,全区聚集三级公立医院6所(目前已达到6所),新建公立医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达到12.5张(基本达到日本标准)。同时,致力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目的地,引进了一批优质医疗资源,目前,正全力跟进梅奥诊所,推动药明康德罕见病医院、丰隆国际医院开工建设,让市民“看得到病、看得好病”。

打造“舒适到温江”品牌。以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为导向,第一,不断完善重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结合城市新中心建设,在城南片区规划图书馆、博览馆、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CBA赛事中心、体育场等体育设施。第二,大力提升社区生活便利度,新建街区、小区,都将预留特色商业空间,鼓励和引导市场、社区发展社区电商、社区便利店等生活性服务;同时坚持需求导向,统筹规划建设社区综合体、农贸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第三,温江致力打造舒适怡人的出行环境,正全速推进“锦城绿道温江段、北部绿道网、城区慢行交通网”351.5公里的“三网融合”慢行绿道系统建设,其中,温江北部65公里生态环线绿道,预计今年上半年全部完工投入运营,温江也热切欢迎广大市民,届时到温江感受“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美好时光。

新闻推荐

预防—诊疗—治疗—康养 成都健康城 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消费生态圈

持“三医融合”理念,努力构建“1+3+8+N”健康产业生态圈体系,图为干细胞产业科技园效果图全市唯一一个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布局温江,图为西南地区首个高端医养社区——泰康之家·蜀园而今,越来越多的人...

温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温江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