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优质大米谁家香?专家现场来品鉴

四川农村日报 2017-11-06 06:51 大字

□本报记者 刘佳

“16号不错,口感好,米粒也挺圆润的,不黏手。”“10号也可以,颗粒饱满,米香也够。”10月21日,温江区国色天香摩天轮广场上人头攒动。当天,成都市第四届“鱼凫杯”优质稻米品鉴活动在此举行,农技专家、种粮大户、专合社代表等齐聚一堂,对该市20个优选本土稻米品种进行了现场品鉴,并最终评出了金、银、铜奖共9名。

活动现场上,20个电饭煲冒着腾腾热气,一打开米香扑鼻而来。当天,由省、市、县农业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参鉴品种的米样和品质进行了现场打分。“我们的评分标准,主要参考了《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等国家级标准。”评审组成员,川农大教授李仕贵告诉记者,今年参评的各品种大米无论外形品质还是口感味道较以往都有所提升,最终通过现场品鉴,包括兆优5431在内的两个水稻品种斩获金奖,包括内香8518在内的等3个水稻品种获得银奖,川农大水稻研究所的蜀优6727等4个水稻品种获得铜奖。

“我们主要采用生态培育模式,品种也表现出高产、优质、强抗倒伏等特性。”获得金奖的一家农业公司负责人米曦介绍说,兆优5431在省内已订单种植了3年,今年成都地区种粮大户种植后,平均亩产达到了70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甚至超过了800公斤,且米质好,适口性佳。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近年来成都市积极引进优质水稻新品种,组织开展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筛选出了川优6203、川优8377、宜香优2115、宜香优7633、蜀优217、旌3优177等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国标一、二级优质、高产新品种,并不断创新栽培技术,推广稻谷收割、烘干、加工配套机械,有效地推动了成都市优质水稻生产的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成都市优质稻种植面积已达253.6万亩,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92.1%,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而连续举办了四届的“鱼凫杯”优质稻米品鉴活动也为“成都产”优质稻米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的舞台,促进了粮食从科研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延伸。

新闻推荐

假意谈生意 设“鸿门宴”诈骗近6万元

本报讯(温检宣温法宣记者郝飞)记者昨(30)日从温江区检察院获悉,该院以诈骗罪对李某提起公诉,温江区法院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年10个月,罚金人民币2万元。李某从技校毕业后,怀揣着出任CEO、迎娶...

温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温江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