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勿忘国耻 警钟长鸣 “9·18”防空警报响彻成都

成都日报 2017-09-19 01:59 大字

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市民来到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缅怀先烈 本报记者 谢明刚 摄学校进行防空防灾疏散演练成都市已形成多手段、多方式警报体系

“呜……呜……”昨日14时30分至14时53分,肃穆、低沉的防空警报响彻成都。笛声呜鸣,不断叩响历史深处难以抹去的记忆。

历史,不会遗忘86年前的9月18日。86年前,日本关东军悍然炸毁南满铁路铁轨、炮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改变近代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一大事件。“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是中国人民14年浴血抗战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每年的9月18日,成都全城警钟长鸣,警示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忘战必危。

你的朋友圈一定有人问过:“防空警报为什么时短时长?空袭真的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你一定有过疑惑,为什么我们总说“拉警报”,是真的有人在“拉”吗?记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成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拉警报”已成过去

多元化警报体系全域覆盖

据了解,成都市人防警报控制系统于2005年开始组网实施无线统控,警报控制系统基本形成了以无线集中控制为主,以固定式、牵引式、车载式、便携式移动警报器相结合的预警网络体系。“换言之,就是从以前的“拉警报”,晋升为了多元化的预警系统。”市人防办警报科科长叶勇告诉记者,成都市人防通信警报60年来的建设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防警报数量已发展到基本覆盖全市行政区域,控制手段从手动、有线、一代无线统控发展到二代无线统控。警报的种类也由单一的电动固定式、手摇式增加到电声警报、牵引大功率电声警报、车载警报、便携式电声警报、电视、广播、移动等多手段、多方式组成的报警体系。

“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这三种。”市人防办警报控制系统操作员刘燕向记者介绍,预先警报,鸣响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空袭警报,鸣响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解除警报,连续鸣响一长声,时间3分钟。

“市民在听到预先警报时,应立即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指定隐蔽地域。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有关部门人员的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隐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听到空袭警报时,应就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当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刘燕介绍说。

强化训练演练

不断提升应急应战能力

烈日当空,“敌机”对成都市发动“空袭”,成都市一小区内化为一片“火海”,供电线路、通信光缆被损坏,自来水供水主管道爆裂,燃气外泄……危急时刻,一条条准确及时的指令从市人民防空指挥部传出,人防专业队伍迅速出动,在最短时间内修复被损管道线路,第一时间恢复通信、供水……

这是成都市人民防空演练中的一个缩影。昨日下午,伴随着防空警报的鸣响,金牛区西安路街道办、金牛区第二人民医院、温江区公平学校等20所学校、社区,3万余市民和学生进行防空防灾疏散演练。青白江、邛崃、大邑等区(市)县也按照统一安排部署,迅速有序地开展了疏散、隐蔽、互救互助等训练演练。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新任务新要求,成都市不断加大人防实战化训练演练力度,修订完善市区两级《城市防空袭方案》和配套计划,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防防护方案体系,为全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五年成都市“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了优化拓展城市空间、培育转换城市动力、加强和创新城市治理等重要内容,人防工作的提升正为其提供重要支撑。未来的人防建设应走怎样的道路?成都人防正积极探寻着新思路。

本报记者 常斐 文/图

新闻推荐

法治阳光照亮和谐涌泉

十分钟法治文化圈法治文艺演出现场法治微电影“333工作法”让涌泉街道成为“法治乐土”刘佳本报记者郝飞文/图位于温江区涌泉街道的瑞泉馨城社区是成都市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之一。小区内法...

温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温江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