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农”腾巴山达天下

四川经济日报 2021-12-15 06:32 大字

□ 黄晓庆 王晓瑛 谢强 刘薇

“巴山食荟”展示展销中心

时代不负赶路人,梦越巴山达天下。

竹城万康腊肉制品产销两旺,再创新高,一件件贴着“巴山食荟”商标的腊肉香肠走出巴山,走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开江大闸蟹勇闯上海滩,力战全国,一举斩获河蟹界奥斯卡“金蟹奖”,又一次在全国打响了“巴山食荟”的品牌;

四川东柳醪糟,正式进入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或将成为达州第一家农业上市企业,再增“巴山食荟”含金量;

……

“巴山食荟”,是达州举全市之力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达州从“产品大市”赶考“品牌大市”的重点答卷。入冬以来,有关“巴山食荟”的好消息接二连三,振奋着538万达州儿女。

这是时光给“巴山食荟”的周岁贺礼,也是对达州这个大巴山腹地的品牌农业“赶考者”的肯定。

茶场音符

东汉醪糟生产车间

开江大闸蟹养殖基地

开江大闸蟹打包

(本版图片由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亮一张名片从“多散小弱”到“巴山食荟”

从成都到达州,在成都双流机场、沪蓉高速路、达州公交站台,一路都能看到不同的载体上打着同一句广告语:“游水墨达州,品巴山食荟”。

短短一年时间,在四川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林,“巴山食荟”已成为一道无法忽视的“风景”。

时间倒回到去年的最后一天,达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食荟”正式发布,并同步为达州市巴山食荟品牌发展协会授牌。

由此,达州品牌农业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里程。

达州,身居北纬30°的大巴山腹地,绿色、生态、富硒,是公认的农产品优势生产带。

巴山苍莽,渠水蜿蜒,造就了一方独特的山水风光;雨热同期,土地丰腴,滋养出精品荟萃的农产品大市:

全市粮食产量320万吨,居全省第一,实现“十四连增”;

培育富硒茶叶、苎麻、香椿等特色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270万亩,获得中国苎麻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国家优质粮油基地等“四乡三都两基地一县”的美誉;

形成了东汉醪糟、灯影牛肉、渠县黄花、安仁柚等495个产品品牌。

但在农产品繁盛发展的同时,一个个问题也随之而来:

多。产品品种多,品牌杂,品牌雷同严重,质量标准不统一,不能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和对外输出的竞争力;

散。各个农产品品牌分散在各个县(市、区),企业之间无联盟运营意识;

小。企业规模小,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0余家,年销售超5亿元的仅10家,超10亿元的仅2家;

弱。企业科技含量低,大部分是产品附加值低的粗加工,盈利能力和宣传力度都弱。

为有效整合达州“多而散、小而弱”的农业品牌资源,快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达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巴山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020年8月“巴山食荟”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成功,12月31日,召开了品牌发布会。

“‘巴山食荟’不仅是达州农业亮出的一张‘新名片’,也是达州构建的美食‘大观园’。”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勇表示,“巴山食荟”承载着达州农业的希冀:从产量大市到品牌大市,从产业优势到市场优势,从有名无牌到有根有魂。

提十分成色从“零敲碎打”到“全面冲锋”

放眼周边兄弟市州,巴中有“巴食巴适”,南充有“好充食”,遂宁有“遂宁鲜”,达州是实打实的品牌农业后发市州。

品牌起步晚,基础弱,达州当如何赶好这一场品牌农业大考?

提亮农业品牌成色,这是一道摆在538万达州儿女面前的必答题。

善谋者远行。

“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注重科技支撑,完善制度体系,创新品牌营销,构建起以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行业品牌做支撑、产品品牌唱主角的‘1+N+N’品牌体系。”达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勇表示,“巴山食荟”正式亮相以来,达州举全市之力,由市委副书记牵头,统筹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文体旅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等10多家单位成立工作专班,每周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从以前的“零敲碎打”到现在的“全面冲锋”,集前所未有的合力,全力将“巴山食荟”打造成全国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具体而言,在行动路径上,达州先后印发了《“巴山食荟”培育行动方案》《“巴山食荟”培育方案(2021-2025年)》《“巴山食荟”宣传推广方案》等,出台《“巴山食荟”标识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巴山食荟”标识的使用和管理。

在发展模式上,达州借鉴周边市州经验,结合达州实际,确定了“部门+协会+企业”的运营模式:市农业农村局为主管部门,市供销社牵头成立的巴山食荟科技公司负责产品运营,巴山食荟品牌发展协会通过行业自律统领用标企业。全市已有100多个企业被授权使用“巴山食荟”标识。

在提质增效上,达州进一步做好产业布局,推动做大特色产业的基地建设;实施质量监管,重点实施合格证和追溯制度,严格开展“重点监控名单”和“黑名单”制度。

在品牌宣传上,制作了专题宣传片、视频广告和户外平面广告,在省市主流媒体平台、市内各大户外宣传平台、以及达州火车站、达州至成都、重庆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开启了一场场声势浩大的“游水墨达州、品巴山食荟”宣传。制作了“巴山食荟”品鉴包及宣传画册。

在展示展销上,在本地,通过“改造一批”“新建一批”,在大型超市、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开设主题展销区,同时建设“巴山食荟”农产品展销中心,开设电子商城;在外地,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农交会、农博会、西博会等,利用办事处、商会开设“巴山食荟”实体店。

穿过熙熙攘攘的批发市场,其中一个现实版的达州美食“大观园”坐落于达州市区城西。

这里便是达州大手笔打造的“巴山食荟”展销中心,其打造“巴山食荟”的决心和力度可见一斑。

近万平方米的场馆气势恢宏,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农产品展示展销大场馆之一。

其间,7个县(市、区)、连同达州高新区共8个展馆、32个特色企业农产品展厅依次排列,一县一主题,一馆一特色,文化与产品并重,同时还设置了电子商城及信息发布区、新媒体直播带货体验区、“巴山食荟”品牌孵化接待区等,全面展示了一个农产品大市的底气。

“今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实现满员入驻,给了企业一个集中展示且同场竞技的平台。”达州市供销社副主任王飞表示,该中心总投资3000万,采取市、县、企业合作的模式共建,旨在推动达州优质农产品产业链全面对接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永不落幕”的农产品博览会,进一步擦亮“巴山食荟”金字招牌。

与此同时,借着东西协作的契机,第一个省外主题馆——“巴山食荟”舟山馆即将落成。

做标准,提质量,见广告,见产品,促销售、亮品牌。“巴山食荟”,成色越来越足。

激万般活力从“得过且过”到“集体亮剑”

巴山含情,渠水含笑。当“巴山食荟”的行动春风吹遍整个大巴山,“亮剑”便成为达州所有农业企业的一场共识。

这场“亮剑”,龙头企业率先垂范,主动担当,老树开新花。

大竹东汉醪糟,一个历经20多年发展的老品牌,产品远销加拿大、英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稳坐中国醪糟“头把交椅”,成功跻身“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是达州农业品牌当之无愧的实力担当,

近日,一提起东汉醪糟,关于其主体公司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准备上市的消息无不让达州人欢心鼓舞。

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才,成功研发冻干醪糟新产品,新建年产达1万吨的速冻汤圆生产线和年产1万吨醪糟智能化生产线正如火如荼,生产园区成功打造为3A级景区……走进东汉醪糟,其车间的现代化程度和火热的发展势头出乎记者对一个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想象。

“带头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武装产业链,把传统产品搞成科技产品,以更丰富而优质的产品擦亮‘巴山食荟’的名片。”董事长唐祥华表示,品牌建设至关重要,他那句“谁砸我的品牌,我就砸谁的饭碗”的标语在厂区墙上几十年未变过,这次“巴山食荟”的推出,增强了他的发展底气和龙头企业的责任感。

与此同时,在通川区魏家镇的达州市食品工业集中加工园区,“川汉子牛肉”也掀起了多年未有过的发展激情。

“川汉子牛肉”,是达州本土又一领军品牌,是“灯影牛肉”这个达州地方城市名片产品的推广发扬者。

走进“川汉子牛肉”,各类层出不穷的新品让人眼前一亮,更为惊喜的是企业二期项目已经进入基建阶段。据了解,该项目拟投入4.5亿元,预计2025年一期工程投产后产值将实现10亿元,是现在的3倍多。

“以打造‘巴山食荟’为契机,我们将立足牛肉深加工产业,积极创新,完善企业多品种肉类深加工产业链。”总经理吴明坤表示,二期建设是多年来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虽然车间历经扩产,但如此大手笔还是第一次。

相比东汉醪糟和川汉子牛肉,远在开江任市镇的大闸蟹是达州品牌农业的一匹黑马。

近日,正是开江大闸蟹当市的季节,任市镇的民生渔业大闸蟹基地成了众多海鲜人士的美味打卡地和出产地,每天以3000公斤左右的量发往成渝之地。同时,基地套养珍珠蚌即将开蚌,目前正在做生产线安装准备。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1亿元。

该项目是2017年达州从千里之外的安徽马鞍山引进的,老板吴贤进是水产行业从业30多年养殖专家。如今,基地已形成以“种草、投螺、挂蚌、调水、稀放、配养”的生态养殖全产业链,“开江模式”,正带动打造“中国西部虾蟹之都”。

同时,肉质细腻、膏黄饱满的开江大闸蟹从去年到今年,连续两年蝉联大闸蟹中的“奥斯卡”——“金蟹奖”,又为达州品牌农业打出一张响当当地全国名片。

在这场“集体亮剑”中,前有大企业的示范带动,后有中小企业的努力追赶。大竹县万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继续干!”

12月3日晚,黑夜里的周文川还在月华镇指挥着工人抢建农耕文化研学基地。

周文川是大竹县万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近日的他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0点,既要盯着研学基地的建设,又要顾着当下产销两旺的生产线,还要忙着备货参加本月中旬的“川货进京直播活动”。

“实话实说,我们企业小,没实力做品牌建设,以前只能得过且过,现在有了‘巴山食荟’的加持,我们也能‘借船出海’了,我们的香肠腊肉不仅走出了达州,登上了央视报道,还走进了北上广,今年的‘腊味季’我们的销量又创新高了。”周文川表示,“巴山食荟”品牌的推出让他看到了前景,今年一次性投入400万给企业补短板,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众人划船开大桨,巴山食荟逐浪高。

到2025年底,达州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开设5家以上“巴山食荟”实体店。力争用5年时间,全面提升“巴山食荟”品牌消费者信任度和品牌溢价能力,实现品牌价值50亿元以上。

时光挡不住历史的车轮,大山困不住巴人的梦想。

亮名片,提成色,激活力。“巴山食荟”,是达州儿女的品牌农业梦。它,发轫于大巴山深处。它,正走向广阔天地。

新闻推荐

第五批援安哥拉医疗队员张鑫回蓉 两年完成近600台手术

本报讯(乔艳洁王锦源记者卢佳丽)12月2日,在成都双流机场,刚刚完成对安哥拉医疗援助任务的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