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寻家记 2021年09月26日A02版文章字数:1118朗读:

铜川日报 2021-09-26 07:15 大字

(上接第一版)

事成于行,力生于众。自项目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持续跟进。

施工现场,工人们加班加点,机器“火力全开”,各环节压茬进行。

场外,铜川市各部门立足职能、默契配合,从财政支持、政策指导、要素保障,再到项目申报、蓝图规划,疏通方方面面“末梢堵塞”,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高质量推进项目落成。

再看大洋彼岸。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德国公司被迫停工停产。CCM设备制造工作受阻的消息传来,大家既焦急又担心。

近一个月的停滞后,德方克服困难恢复生产,随即组织人员抢时间、赶进度,加速技术攻关,生产全面提速。

“生产完成,试制成功!”——喜讯传开。“这比原定交付日期还早一个月。”项目全体人员如释重负。

值得一提的是,在CCM设备调试过程中,还创造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两项世界纪录。

科技进步一小步,发展追逐一大步。

“小黑板”撑起“国之重器”

来到首启公司临时展台,一个个精致的零部件让人忍不住拿到手上来看看。

“敲敲看,这可比钢板还要硬。”旁边的工作人员递出巴掌大小的展示板材。

乍一看,就是一块薄薄的黑色塑料,拿在手里才能感受到十分坚实的质感。这样不起眼的“小黑板”,如何撑起“国之重器”,助力绿色发展?

据科学测算,在轨道交通业碳纤维复合材料相比传统铝合金材料,能够减重30%,能耗降低20%,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15%。首启公司技术人员解释说,交通轻量化能带来更低的油耗、更高的运力和续航以及一系列绿色经济效益。

目前来看,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精度和一致性不高,差异性太大,给后端设计带来困难,无法批量化应用。但有了CCM技术支撑,碳纤维复材能够做到高效连续生产。“生产的第一块与第一万块板材,能够标准一致、质量无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十四运会期间,原定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不允许国际运输机落地,长期等待,则时间不定。

“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时间节点赶在前。”首启公司果断决策,力争项目早日达产达效。在上海、郑州、太原等周边机场都无法落地的情况下,积极寻求国内其他可以落地的机场。

9月12日,设备落地成都双流机场。

9月16日,设备抵达铜川。

“国内首台套CCM设备的成功引进,对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我们也意识到,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王康乐表示,下一步,市开发投资公司会一如既往地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给予大力支持;首启公司将把设备安装调试和产品测试认证作为头等大事,争分夺秒为量产做准备。与此同时,乘势而上,以“引领新材料革命、打造轻量化社会”为己任,加强技术研发,加速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中国碳谷”,助力铜川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首启公司计划完成投资12亿元,可生产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8000吨,产值68亿元,培养新材料专业技术及研发人才近千人,让“国之重器”从铜川腾飞。

新闻推荐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代表团23日抵川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代表团23日抵川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庭铭林嘉薇)9月23日上午10点40分左右,澳门特别行政区行...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