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彭镇 实施“三大行动”打造“富美乡村”

四川农村日报 2020-12-10 06:50 大字

双流区彭镇临江新村。

□袁浩

近年来,成都市双流区彭镇的临江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实施组织引领、产业提升、乡村治理“三大行动”,加强党组织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现代治理,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现代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2019年,临江村被评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成都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单位”。今年,在创建“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工作中,彭镇将临江村作为创建单位,再次对其进行了提档升级。

实施组织引领行动答好“基础卷”

“三个覆盖”强组织。针对临江村林盘散居、新村集居、产业发展的特点,彭镇指导该村及时优化调整党组织设置,在林盘院落设立5个党小组,在新村聚居点设立3个党小组,在临江桃园、红石渔场、有机蔬菜等专合组织成立联合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在散居院落、新村集居、专合组织“三个覆盖”。

“三个阵地”强载体。建好党群服务中心,根据群众需求,完成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建好老党员工作室,依托“群众工作之家”等平台,发动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及乡贤,定期开展“老党员说事”,为社区发展治理出谋划策。建好“微党校”实训基地,常态设置科教、农机兼职讲师队伍,开展种植技术等培训。

“三个活动”强活力。深化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解放思想、跨越赶超”专题学习讨论活动,与棠湖社区、金河村等镇内外兄弟村(社区)结对共建,取长补短,建设“学习型”村组。深化“三亮”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紧扣职责,亮出志愿服务、院落治理等方面118条承诺,在义工服务、环境整治等方面充分发挥模范作用,解决新村管理难、拆迁矛盾化解等7大类20个具体问题。深化帮困解难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我为困难群众解一难、我为弱势群体解一困”活动。2020年,临江村创建成为“零受害零犯罪”村。

实施产业提升行动答好“发展卷”

“一个主导产业”带动发展。大力发展桃园产业,主动融入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立足500余亩水蜜桃种植,成立临江桃园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形成“统一规划、科学经营”发展模式。目前合作联合社覆盖3个村民小组700余人,以“乡村生态游”“采摘节”带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成功举办 9 届“美丽临江桃花文化节”,累计接待游客达23万余人次。2019年村集体收入426.9万元、人均收入2.26万元。

“两个重大项目”壮大发展。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按照“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目标,完成溪里、春风别苑、田园牧歌3个点位幸福美丽新村建设,284户763人搬进了乡村别墅。实施“空港桃源·金马乡韵”田园综合体项目,利用土地整理项目节余的160余亩集体建设用地,吸引投资约10亿元的“水墨田园”等项目接洽在谈。

“三个特色品牌”促进发展。在500余亩桃园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打造出“胭脂脆桃”品牌;在“亚泰湾”水果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打造出“热带水果”品牌;在金马河畔红石渔场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打造出“水产养殖”品牌。

实施乡村治理行动答好“治理卷”

“三个工程”促宜居。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村公路、电网、自来水、用户、互联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实施户厕改造工程,357户农村“旱厕”变成了“冲水厕”,成为全区“厕所革命示范村”。实施“百村容貌”整治工程。2020年9月荣获“成都市十大人居环境优美村”。

“三治融合”促和谐。自治激活力,构建完善“1+3+N”自治模式,创新设立“乡贤达人”院落自治委员会和“巷道代言人”自治组织,强化了共建共治力量。法治促和谐,建设“法律之家”、法治文化墙,每月开展“法律大讲堂”活动。德治树新风,挖掘“幸福浪漫”桃文化,传承“十二桥烈士”红色文化,举办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塑造“真善美”的临江精神。

“三个体系”促稳定。健全治安保障体系,扎实开展“黄、赌、毒”“两抢两盗”、消防安全等问题专项整治,每月分析研判风险,辖区无村霸等黑恶势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健全网格管理体系,推进“安全网、服务网、信息网”多网融合。健全矛盾化解体系,用好群众工作之家、乡贤达人等多种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按照“三个在前”原则,抓实抓细群众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新闻推荐

双流区怡心街道拓宽渠道聚人才 政企合作稳就业促发展

今年,双流区怡心街道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围绕街道经济产业特色,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着...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