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强产业 我市各区(市)县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成都日报 2020-03-12 01:53 大字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在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当前成都市各区(市)县马不停蹄地开展了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抓大项目,大抓项目,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开工,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双流

2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84.5亿元

做强产业链做优配套链

3月11日上午,双流区采取“云直播”和视频连线,举行2020年一季度重大项目暨成都芯谷高品质科创空间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184.5亿元的26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

26个项目中,围绕做强产业链,启动实施航空产业、电子信息、生物产业三大主导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129.4亿元,包括高品质科创空间、浪潮西部产业基地、同方西南产业基地、方向药业制药基地等项目;围绕做优配套链,启动实施“产城融合”配套项目15个、总投资55.1亿元,包括空港体育公园、航空港污水处理厂、中电熊猫配套住房等项目。

记者了解到,高品质科创空间国际创新中心项目选址成都芯谷产业园,计划总投资9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2.2亿元,主要设立芯谷产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中试平台。高品质科创空间国际总部中心同样选址成都芯谷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2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0.2亿元,主要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总部等。

“我们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将项目打造成高起点上创新的标杆项目。”身在武汉的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平通过视频连线表示。

记者了解到,本次集中动工的项目承载地成都芯谷目前已落地中国电子成都芯谷研创城、中国电科成都产业基地等重大产业化项目33个,协议总投资654亿元,建成银河·596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孵化载体和空港中央公园、体育中心等高品质生活配套设施。2020年计划实施在建项目40个,计划总投资48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4.3亿元。

另一承载地双流航空经济区已落地中国民航校飞中心、紫光成都基地等项目53个,协议总投资1055.9亿元,建成电子科大产业园、综保区双流园区等产业载体和市七医院天府院区等高品质生活配套,实现航空经济规模超千亿(1250亿元)、规上工业破千亿(1028亿元)。2020年计划实施项目215个,计划总投资2617.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1亿元。

“2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将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提升项目投资的支撑作用。”双流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流区将一如既往做好企业“服务生”,组建项目服务专班,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做好企业临时施工水电气保障,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招工用工等问题,竭诚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支持和高效的政务服务,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新津

3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68亿元

将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

昨日,新津2020年第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举行。本次共有3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68亿元,分为产业化项目及配套项目两大类,其中产业类项目涵盖了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科研服务等多个领域,配套项目包括重要路网节点建设改造、环境景观提升、市政设施提能等。

本次集中开工项目中,中建绿色田园规划设计研究院、华银达总部基地、南台月智能化食品生产基地、四川众兴华业智能化照明配套生产线等大部分项目位于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产业全链条,助推产业升级,为功能区建设“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现代产业新城提供强有力支撑。

中建绿色田园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总投资11.23亿元,主要由办公楼、创意商业、沿街商业、住宅四部分组成。规划布局充分利用用地周边条件,结合城市景观资源,使城市景观资源渗透到基地内部,丰富城市空间格局,以疏密有致、大开大阖的整体空间形态呈现一个宜业、宜居的综合性社区。

华银达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2亿元,主要由两栋综合楼和工业厂房两部分组成,建成后年总产值约3亿元。项目布局在考虑城市整体规划和周边自然资源的同时,结合整个产业结构功能布局的需求及合理性,做到城市与厂区有机结合。

人居津兴人才公寓项目总投资17.6亿元,由市人居地产集团全资子公司成都人居津兴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项目建筑为新中式风格,建成后将作为新津县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的配套设施(含1300余套人才住房),并配套建设成都市机关第三幼儿园(12个班,360个学位)。

新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新津已按下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快进键”。此次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工,对减小疫情影响、恢复发展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新津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建设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郫都

水环境治理项目集中开工

整体水环境将进一步提升

昨日上午,在团结街道长河村郫都区东南片区水环境治理项目现场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2020年水环境治理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这既是推动郫都区全面加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改善民生环境的一件大事。项目将力争在2020年底竣工,届时全区将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整体水环境将进一步提升。

“东南片区水环境治理项目,主要是解决农村地区的散排问题,包括散居院落、自建房等,将进行污水收集,再通过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处理,然后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排放,从而解决以往散排、乱排的问题。”项目建设方成都市西汇投资公司工程建设部部长吴德川说,项目还包括对河道的彻底清淤,将直接清理河道底部,“如果以前清理一次管一年,那么以后清理一次,至少要管好几年。”

“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郫都区相关负责人指出,为全面完成《郫都区重拳治水十条》下达的目标任务,今年共计投资3亿元,启动了西北片区和东南片区全域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水环境治理进入攻坚阶段,将治理沟渠52条、排口1194个,新建污水管网130公里。其中东南片区项目投入资金1.8亿元,将治理沟渠27条、排口644个。

近年来,郫都区以河长制管理为抓手,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目标,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先后完成25段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全域供水以及防洪治理等一系列重大涉水民生工程,不断补齐水务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了水生态本底,做亮了郫都生态名片。2019年徐堰河入围全市最美河湖评选前6强;战旗、青杠树、安龙3个村被评为全市水美乡村十佳示范村。

“今天开工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是对提高水环境治理能力、改善河渠水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一手抓精准防控、一手抓项目建设,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努力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改善郫都区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实现2020年底前全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

唐静 王鸿明

本报记者 陈方耀 赵一 李娟

新闻推荐

关口前移优化监管服务、“零延时”提升通关效率、“一对一”企业定制化服务,22条措施为外贸保驾护航 西部外贸第一城海关的忙与畅

成都海关快速验放一批企业急需原料成都海关快速验放进口大豆生产的原料深夜,一架全货机平稳地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飞机...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