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食品安全 呵护健康生活
四川省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见成效
为树立基层食品安全工作典范,有效引导四川省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提升,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于2017年1月启动了四川省第二批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经过两年创建,各示范创建县(市、区)政府自查合格并报经市(州)食品安全办初审后,向省食品安全办提出评价验收申请。根据32个县(市、区)在评审中的综合分值及排名情况,按照择优示范、好中选优的原则,共有27个创建县(市、区)达到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标准要求。
成都双流区:
追根溯源菜篮子安全
双流区作为成都市的“菜篮子”和“南大门”,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为抓手,坚持“聚焦民生、创新监管、守好底线”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和实践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新模式,总结和探索出了一些好经验和特色创新做法。
2017年以来,全区食品安全经费每年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GDP增速水平,餐饮单位“明厨亮灶”覆盖率由70%上升至95%,远超过创建指标50%的要求。
“驻点监管”固基础靠前服务护食安。为确保供应全市主城区80%以上的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2016年底,双流区成立全省首个驻点大型食品批发市场专业化市场监管所,主要负责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华丰食品城及其周边衍生业态的日常监管,充分发挥了靠前服务、阵地监管、监督抽检、防范风险的作用。在全国“双安双创”现场会上,这一创新做法受到中央、省、市有关领导的一致肯定;2018年,在全省、全市流通监管典型经验推广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集约发展”促规范提档升级强质量。转换思路,主动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对于长期存在的业态进行规范引导。把以往“猫捉老鼠”式的寻找食品小作坊变为固定经营,把原先花在路上的时间用来指导经营者提档升级。转换模式,把以往食品小作坊各自为战的“散兵”,变为由第三方经营者对多个食品小作坊统一管理的“正规军”,监管部门只需抓住管理者这个关键即可。目前,双流区已被确定为全省首批6个食品小作坊试点区之一。
“互联网+”助溯源放心消费保民生。“追根溯源”是保障人民群众“菜篮子”安全的根本所在。双流区于2009年在全市率先开展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出“互联网+智慧食安”模式,指导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开发食用农产品流通“二维码”溯源平台。该平台具备主体备案、检验检测、溯源监管、日常巡查、扫码查询等多项功能。截至2019年,市场内纳入平台管理的商家已增至3000余家。同时,将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加入食品流通溯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在自办群体性宴席智慧化监管、集中办宴点建设,食用农产品快检外包、“你送我检”免费服务,设立大型商超、批发市场食品安全办公室,健全园区管委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打造智能化、可视化、开放化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平台等方面都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走在了全省前列。
江油市:
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稳步提升
江油市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完善监管体系、突出监管重点、创新监管模式,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群众对食品安全现状满意度持续提升。
江油市积极推行“种养基地+连锁超市+餐饮门店”等新型加工管理模式,实施餐饮服务环节“明厨亮灶”工程,探索互联网+“明厨亮灶”。此外,还在景区成立由农家经营户、原住民代表、村委干部组成的农家乐协会,对内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对外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在校园周边建设食品安全共建共治街区,设立食品安全便民小屋,对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小经营店、食品摊贩禁止经营目录进行公示,学校、社区及食品经营业主签订并公示共治公约,严格执行《江油市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制度》,形成食品安全共建共治长效机制。
推进智能建设,强化“三小”监管。研发“三小”备案管理系统,为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电子监管提供技术保障,推进“三小”智慧监管,在全省率先出台《江油市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食品目录》,规范生产加工行为,强化监督管理。
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废物回收。推动餐厨废弃物处置。市政府在两次常务会议上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完善餐厨废物监管机制,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政府补贴、餐饮单位参与、企业自主运行的模式,建成并正式运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企业,日处理能力上百吨。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工作落实落地,强化了食品安全前端防控。
实施互联网+,助力农业监管。紧跟“互联网+农业”步伐,探索数字化、信息化监管模式,结合“智慧农业平台”建设,逐步建立起“农事活动视频化监管、农产品检测数据化保存、农产品信息网络化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模式,达到监管数据更及时准确,监管过程更快捷高效,产品信息更公开透明的效果。
培养创建典型,加强示范引领。在全市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示范店、示范街创建,从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监管、强化宣教等方面着力,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合力,形成安全高效、群众满意的食品安全新格局。
汉源县:
创建促发展、惠民生
汉源县明确食品安全作为市场监管执法的首要责任,将食品安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面强化监管体系,积极融入社会综治网格化管理,建成了“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实现了全域网格化监管。
“示范创建+标准化”加速提升发展。汉源县提出“146”标准化发展的“汉源思路”,即编制1个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建立4大标准化体系,打造6个标准化核心示范点,以此实现汉源全域标准化,全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收集整理国家、行业标准133项,制定发布县域标准64项,包括汉源花椒、汉源甜樱桃等核心标准10项,以及首个四川省地方标准——《汉源甜樱桃生产技术规程》,运用农事APP,系统指导种植户施肥、用药,确保农产品质效双升。
“示范创建+集约化”凸显规模发展。制定《关于鼓励生产企业技术改进实施方案》,支持小微食品加工企业入园转型升级。依托汉源花椒“九有体系”,大力建设数字经济花椒产业园,全力推进花椒调味品高品质、集约化发展。目前,汉源花椒系列调味品已进入大型商超等高端市场。突出打造九襄高速连接线黄牛肉特色餐饮一条街,截至2018年,经营户达34家,消费投诉降至3件,营业收入增加到2.5亿元,已然成为雅西高速线上的一张汉源特色餐饮名片。
“示范创建+民俗化”促进稳定发展。保护民族特色饮食文化传承,尊重民族生活习俗。通过走村入户上门宣讲,强化“坝坝宴”备案管理,在中高山区乡镇村组建立固定场所用于举办群体性聚餐,农村“坝坝宴”备案数增长105%,民族地区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更加和谐稳定。
“示范创建+品牌化”助推品牌发展。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着力提升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截至2018年,实现商标注册788件,“三品一标”认证3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3件,“汉源花椒”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汉源红”区域公共品牌进入国家审查阶段,汉源花椒综合产值达19亿元,特色水果产值约15亿元。以“樱桃溪谷”清溪镇同心村放心舒心旅游餐饮服务为示范,全面打造旅游服务“五心”工程,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达54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高效助推汉源群众致富增收。
珙县:
构建全方位“大监管”
珙县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未发生一般及以上食品安全事件。通过建立全过程规范高效“大机制”,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科学监管体系,构建起县、乡、所、村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做到“权责明晰、分级履责、网格到户、责任到人”,多渠道多平台公开监管信息,做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与此同时,积极构建全方位食品安全“大监管”,制定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将全县生产企业纳入风险监管。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和学校春秋两季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培育全链条追踪溯源“大品牌”,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全链条追溯体系,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制度,严把严控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突破“九龙治水”。创新组建全省首支联合执法大队,将食品安全作为市场监管执法的首要责任,整合食药、农业等9个单位监管职能,成立联合执法大队,有效解决了监管环节执法漏洞。
实施“你点我检”。常态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在城区大型商超、集贸市场建成食用农产品快检室,现场开展消费者“点”品种、检测人员“检”指标活动,有效增强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消费信心。推行“五化模式五化模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监管长效机制,,食品安全监管做到“责任网格化格化、、行为程序化行为程序化、、过程痕迹化过程痕迹化、、监管常态化、方式信息化”,有效提升了监管效率,规范了监管过程、达到了监管全覆盖。
合江县:
“345”工作机制助力创建
合江县2017年1月被正式确定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试点县,2018年4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国务院食安办“中期评估”,食品安全状况持续保持良好态势,连续5年未发生一般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立决心,构建三大体系。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将创建工作列入《合江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五个新合江”整体部署。构建党政同责体系。出台《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意见》,强化巡查督办,织密食安责任网。构建考核督察体系。出台《合江县食品安全督察考核办法》等文件,考核权重达到5%,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
用真心,实施四大工程。实施食安护航工程,常态化开展农村食品、校园及周边食品、网络食品、保健食品、“三小”、白酒等整治行动;扎实开展严禁泔水养猪专项整治,建立餐厨垃圾联单管理制度,制定肉类市场保障机制。实施食安守望工程,完善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织牢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督网格。实施食安智慧工程,整合12315、12331等五个平台,推行HACCP体系,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将“明厨亮灶”视屏系统接入监管平台,通过手机APP实现实时监督。实施食安前哨工程,高起点组建正科级县公共检测中心,积极建设全省第一个以县为主体的省富硒富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下狠心,开展五大行动。开展源头治理行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严禁污染耕地种植食用农产品;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开展品牌建设行动,成功创建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打造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区1个、国家级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个、省级蔬菜示范乡镇3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6个,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4个、四川名牌产品11个、省著名商标4件、知名商标31件、四川老字号3个。开展市场规范行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全面实行“一本通”监管模式,从生产到经营、批发到零售,实现“源头可控、去向可查、问题可溯”的链条式管理。开展违法惩治行动,全面建立行刑衔接、会商研判、线索通报、督察督办等9大机制,有力打击违法犯罪。开展共建共治行动,广泛开展宣传、强化行业自律、畅通投诉举报,群众满意度达78.8%、支持率达91.3%。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王钰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成都12月9日电(记者谢佼)12月9日清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遭遇今年入冬以来第二次大雾。截至上午9时,已造成105个出港航...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