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创新“局区合一”改革 点燃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金融投资报 2019-12-03 05:45 大字

西航港工业开发区航拍

空港自贸企业服务中心

区域要发展,核心在产业,载体在园区。

产业功能区如何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以产业功能区为基本单元的新型城市形态和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

作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所在地的成都市双流区,明确功能区形态定位、产业选择和具体路径,按照成都市统一规划布局,规划了双流航空经济区、成都芯谷以及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3个产业功能区,努力实现功能区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着力构建以航空经济为引领,以电子信息、生物产业和绿色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1+3”现代适航产业体系。

按照成都市委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双流区结合机构改革,以实施“局区合一”管理模式为重点,推动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与区级部门功能融合、资源整合,努力构建协同协作、高能高效的产业功能区管理服务体系,点燃了双流三大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今年以来,双流区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993亿元,亿元以上在建项目58个、总投资1177亿元,建成投产(运)重大项目17个。双流航空产业规模成功突破千亿大关,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突破600亿元。生物城建成区面积突破5.5平方公里,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7个、总投资超过900亿元。

三大产业功能区的迅猛发展,双流区地区生产总值自然喜人。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双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35亿元,增长8.8%,增速跑赢全国、四川和成都的平均水平,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局区合一 多的不是一顶“帽子”

从今年3月起,双流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局长马骏换办公室了。

他的办公室,从双流区第二行政办公区,搬到了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变换的,不只是办公场地。他的头上,还多了一顶“帽子”。除了局长,他还被任命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双流区新经济和科技局,可是双流区主管全区工业经济的职能部门。要说平常,与西航港开发区打交道的时候也多,可是那时的局和园区,算是两条“平行线”。如今,这两道“平行线”变成了“交叉线”。而马骏自己,则成为这个“交叉点”。

“如何才能把局机关和开发区这两条线,拧成一股绳子?抓项目、抓服务,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西开区的发展。”现在身处交点的马骏,主要精力和重心,都放在这里了。随他一起挪到开发区办公的,还有局上的招商科、能源办的6位业务骨干。他的这些“爱将”,以前可是在机关坐等企业上门办事。如今到了开发区,被直接安排融入园区相关部室。招商科的同志,与开发区招商部合署办公、联动招商;能源办的骨干,与开发区促建部密切配合、上门服务,共同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和马骏情况如出一辙,区发改局局长黄彬。也从机关挪到了成都芯谷管委会,当上了园区“一把手”。他去的时候,也带上了局上的产业园区发展科、对外开放合作科、高质量发展综合科、项目投资服务科的4位同事。他们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从政策、资源、专业等方面发力,为园区发展服好务。

像马骏、黄彬,他们头上多的,绝对不只是一顶“帽子”。几个骨干的跟随派驻园区,也不仅仅是多带几个人去那么简单。这背后,是双流区创新体制改革,推行局区合一,推动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精心的布局。

针对产业主管部门、产业功能区管委会部分职能重复、资源分散等情况,双流区创新探索推进局区资源整合,将与产业发展最密切的发改局、新科局、航空经济局等经济主管部门与承载产业发展的功能区进行机构整合,通过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产业发展科室下沉园区,引导产业主管部门资源要素向产业功能区聚集,实现主管部门落地在园区,形成了“领导一肩挑、管理一体化、办事一门清”的运作机制。

在双流区委编办主任杨金富看来,“局区合一”最直观的效果,是行政效率的持续提升。通过经济职能部门与产业功能区管委会政务资源、人力资源、专业资源高效整合,赋予了产业功能区在产业研究、要素政策制定、规划建设、项目促建等方面管理权限,有效破解了政策制定兑现环节衔接不畅、部分审批权限难以下放等问题,大幅提升产业功能区为企业和人力资源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能力。

理顺关系 构建部门联动格局

以前区级要素保障部门、产业服务部门存在服务被动、服务滞后等问题,如今“局区合一”是简单的1+1?

会不会落入过去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桎梏”?

双流区给出的解答是:推动“局区合一”的同时理顺关系,紧扣专业化服务。强化审批监管、项目招引等产业服务功能,推动审批服务专业化,努力构建部门与功能区联动格局。为此,双流创新出招:

第一招,先在相应几个职能部门,设立园区服务科。双流在区行政审批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都设立园区服务科。第二招,将科室及人员下沉产业功能区。第三招,科室人员到产业功能区后,不能当“翘脚老板”、“甩手掌柜”,是要作为产业功能区的一员,与产业功能区管委会部室统筹配备、打捆使用。第四招,由产业功能区统筹调度规划、国土、建设、生态环境等各类政务资源,特别是一并下沉的174项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较好解决了部分审批事项无法授权园区的困扰,夯实了园区赋能扩权基础,构建起“企业呼叫、园区响应、部门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

“看得到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看不到。”杨金富说这句顺口溜,很形象的道出了此前部门与园区之间,关系没有理顺时的问题症结。如今,将职能部门服务功能区的相关科室下沉后,提高了工作结合度,找准了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和重心。“既解决了此前功能区主体地位不够明确、赋能不够充分的问题,也解决了以前机关人浮于事的问题,构建部门联动的格局。”杨金富表示。

部门联动的好处,航空经济局局长蒋黎旺也已经深切感受到了。作为新兴的航空经济产业功能区,有许多新的规划建设内容。此前,每推进一个项目,都需要报到规自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然后请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一起推进,不仅协调麻烦,而且政出多门,推进效率大打折扣。

“现在职能局专业科室直接派驻到功能区,不需要到处请示协调,大家一块就推进了。”蒋黎旺开心的说。

除了整合行政政务资源,双流区还推动投资促进专业化。在区文体旅游局、区国资金融局等19个产业发展和服务保障部门设立投资促进科,构建以产业功能区需求为导向的“投促牵头部门+产业功能区+招商责任局”的联动招商机制。

同时,还推动执法监管专业化,在区综合执法局设立2支产业功能区执法中队并分别派驻航空经济区和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产业功能区设立综合监管执法联动办公室,统筹调度开展产业功能区环境保护、城市治理、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执法工作。

运行保障“3+2+1”配套制度体系

局区合一了,人员到岗了,职能理顺了,如何保证派驻园区的机关干部,听招呼,干实事,不“身在曹营心在汉?”双流区同样有自己的招数,通过不断完善配套来规范运行。

双流区进一步规范了派驻产业功能区服务人员管理方式,明确由产业功能区负责日常管理、综合调度和考核评价,提升产业功能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能力,构建以产业功能区为主体的统一考核、动态调整的用人机制。同时,双流区制定了《派驻园区机构及人员管理办法》、《产业功能区逆向考核区级部门实施办法》、《走访联系企业实施办法》、《派驻人员日常管理细则》、《派驻人员工作考评细则》、《派驻人员行为规范》,形成了“3办法、2细则、1规范”的“3+2+1”配套制度体系。犹如“紧箍咒”的配套体系,让下派的园区的干部,不敢有丝毫懈怠。

张明,双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干部,被派驻航空经济区。现在他的日常考核、年终绩效,党组织关系,都一同转到功能区。“从大了讲,能为功能区建设出一份力,是一种荣誉。从小了讲,下沉功能区后,自己的考核功能区也要‘打勾勾’,理所当然也应该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把自己的专业运用到新的岗位上来。”张明坦诚的说。

刘伟,双流区发改局干部,如今每天到成都芯谷管委会“打卡”,也习惯了在管委会上班的节奏。“与企业直接接触多了,对企业的需求理解更直观、更具体,收获的确不一样。”刘伟之前和企业也多有接触,但派驻到功能区一线办公,他发现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慢慢发生了转变——以前觉得是在帮企业办事,现在感觉是在为自己办事。

“规自局派员下沉园区科后,拉近了与企业沟通服务的距离。不出园区与企业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对接,加快了企业建设进度。”下派到西航港开发区管委会园区科的双流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干部徐永刚,深有感触。

企业“舒服” 产业功能区才能动能澎湃

“我上午提交的资料,半天不到证就到手了!”不久前,当成都国铁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接到双流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办理的施工许可证时,有些喜出望外。

按照以前的流程,办理施工许可证需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表》等12个要件,提前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窗口提出申请,审查合格后,由窗口在三天内发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查不合格的,申请人需按要求整改后,向规建窗口重新报审。此次公司按照工作人员前期告知的要求,一次性备齐了办理施工许可的相关资料,工作人员查验相关资料合格后,立即予以受理,当天便办理好许可手续。

“局区合一”带来的便利,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研发生产中心相关负责人深有体会。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需要办理争取工业国土指标、规划设计方案规划审查等手续,按照以前的工作模式,企业在编制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时,应按照入园导则先与西航港开发区管委会园区服务部对接,编制总平蓝图方案,经管委会初审后,再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咨询报规报建流程、规范及要求等情况,根据其要求再次修改调整规划总平蓝图,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初步方案,这个过程可能需要3—5天时间。而随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园区服务科业务骨干下沉到园区,企业直接在西航港开发区园区服务科咨询报规报建及国土方面的政策、程序等情况,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企业入园时,园区服务科便与西航港开发区管委会园区服务部一同对接企业和设计单位,提供项目规划方案编制时的规范、要求及报规报建流程等相关咨询,可为设计单位编制方案节约时间,并在园区提前进行初步方案的预审。

“让企业舒服就是检验我们改革成败的试金石。”双流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毅表示,推动产业功能区高效发展,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此番双流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行“局区合一”,就是要形成部门围绕功能区转的工作格局,努力让企业“舒服”。

据介绍,“局区合一”改革推行半年来,双流区实现174项涉企审批服务事项下沉产业功能区。在空港自贸企业服务中心推动315项省市区审批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行政审批时限由197天缩短为60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为0.5个工作日。实施重大项目半月调度,每周开展“企业咖啡时”政企互动活动;设立132位政府首席代表服务企业,今年以来,企业参与超过2610人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317个,实现“办事不出功能区”。

相关经济界人士认为,双流区以“局区合一”为代表的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给企业带来便利和“舒服”的同时,也让产业功能区发展动能澎湃。

喜人的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双流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993亿元,亿元以上在建项目58个、总投资1177亿元,建成投产(运)重大项目17个。双流以产业功能区为承载的主导产业初步实现“成链”、“集群”发展,航空经济、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航空经济方面,2018年以来聚集投资亿元以上航空项目33个,航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今年1—10月,西藏航空成都基地、东航中心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运),实现全省飞机整机融资租赁“第一单”。电子信息方面,2018年以来聚集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8个,产业总规模突破600亿元,形成“龙头带动、集群协作”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预计到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目前生物城建成区面积突破5.5平方公里,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7个、总投资超过900亿元。

一个开放功能强劲、适航产业发达、消费国际时尚的航空经济高地,正在双流成型。

新闻推荐

12月31日起成都直飞布达佩斯,10小时直抵欧洲中部四向拓展客货运齐飞 成都今年新开国际航线超过10条

国航航班搭载乘客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本报摄影部供图?张青青?摄定了!成都直飞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航线将于12月31日开...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