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出重拳下深水

成都日报 2019-12-20 03:46 大字

▲签订成泸资眉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

▼开展自贸区(双流)商标知识产权保护试点

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

铁拳出击、雷霆行动。打击假冒伪劣执法行动需要出重拳、下深水。成都市以“打击商标侵权溯源行动”等系列行动为契机,先后深入开展了“铁拳”“雷霆”“红盾春雷”和“双打”专项行动,以驰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老字号注册商标为重点,从严从重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

专项执法

营造规范有序市场环境

深入开展“铁拳”“雷霆”“双打”“蓝天”等专项执法行动,着力营造规范有序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今年以来,全市共调处专利侵权案件1046件,已办结1045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3件;受理商标假冒侵权案件338件,案值498.42万元,罚没367.22万元,移送司法机关3件,捣毁窝点3个。

建设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维权援助智库——积极做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深化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中国成都(家居鞋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并投入运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工作,提升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机构服务能力;建成成都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智库。

构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与市博览局共同制定印发《成都市展会专利保护暂行办法》,加强与展会管理部门沟通衔接,完善展会执法机制,强化展会专利保护的部门协作,营造良好的展会营商环境。在第98届、第10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19届成都国际家居工业展览会等大型展会设立专利维权工作站和驻场进行商标执法,接受咨询和投诉,快速办理展会商标、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及时妥善对商标侵权投诉和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源头处置,受到参展商家和主办方的高度评价,有效维护了展会秩序和成都糖酒会的良好形象。

从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

到跨区域保护合作

创新开展自贸区商标知识产权保护试点——随着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数量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商标侵权方式也呈现出多种形式,如何高效保护好企业商标知识产权,既是企业促进品牌发展的需要,更是市场监管部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拟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自贸区商标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双流区作为试点区域。在自贸区内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思维的运用,为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提供了可能。

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跨区域合作——签订《成德绵地区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协作协议》《成泸资眉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充分发挥地区间协调优势,通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职能部门的功能调整,先行先试跨区域知识产权协作执法机制。通过跨区域知识产权协作执法机制创新,探索解决当前跨区域、规模化、群体性侵权行为增多,权利人维权难、行政执法人员分散、取证难、执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着力提高保护力度,优化区域知识产权市场环境。

开展诉调对接——市知识产权局与市中院、市版权局共同发布《关于构建知识产权民事纠纷调解衔接机制的意见(试行)》,明确知识产权民事纠纷司法审判与行政调解工作衔接的相关内容,积极参与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大调解”。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文广新局、成都海关共同印发《关于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共同印发《关于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两法衔接、诉讼活动、法律服务等履职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采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联席会议、会商研讨等方式加强协作,健全知识产权共同保护的制度。

同时,深化司法保护制度创新,设立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案件民事、刑事、行政“三审合一”,推行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切实提升知识产权案件司法保护效能和社会效益。切实支持企业主动维权,落实《成都市知识产权资助管理办法》,重点支持主动维权的成都市企事业单位,以及为成都市企事业单位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的服务机构,给予相应的资金资助。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双创”活力

知识产权保护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石、是创新驱动发展刚需、是国际贸易标配。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驱动发展,激发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热情。成都市深化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立职务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联盟,大力推广“早分割、早确权、共享制”改革经验,形成协同推进、抱团突破的工作局面,以往“东南飞”的科技成果项目纷纷就地转化。据不完全统计,西南交大184项科研成果分割确权,吸引投资8.8亿元,成立科技公司20家;四川大学近60项技术成果申请确权,作价入股创办的企业近20家,仅生物医药领域7项成果确权价值达3.6亿元。

同时,成都市大力实施高价值创造工程,推动知识产权由速度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围绕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建立健全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机制,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聚力“双创”促创造,加快推进成都高新区菁蓉汇、天府新区菁蓉中心、郫都区菁蓉镇三大“双创”引领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与“双创”工作全国标杆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新型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双创工作提档升级。

最好的保护

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知识产权不能停留在证书上,推动转化应用是最好的保护。推动实施高效益运用工程,促进知识产权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搭建载体促运用,成都市知识产权局积极助推建设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涵盖交易服务、金融服务和运营服务的多方位、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全省唯一获批的具有金融牌照的知识产权类交易场所。创新金融促运用,初步构建“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目前正引导设立20亿元规模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抓紧组建募集子基金。

倡导创新意识,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知识产权强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成都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坚持以知识产权有力支撑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这个目标为牵引,重点突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金融、运用、强企、服务、军民融合等七大抓手,带动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打造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构建20个以上高价值专利池,15个以上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力争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40000件、有效注册商标达45万件,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加快建设成都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依托3亿元知识产权运营母基金,引导设立3支以上子基金,2019年力争基金规模达到15亿元,2020年力争基金规模达到20亿元,推动知识资本、金融资本和新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知识产权运用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

新闻推荐

响应绿色出行电力服务先行

12月18日,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彭镇供电所内,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新安装的2台交流充电桩进行现场调...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