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拆一增”助力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11月17日,周末,成都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十分热闹。公园靠近少城路一侧,曾经的围墙已被一组组美丽的景观取代,红枫、粉黛乱子草、紫叶狼尾草、木春菊、鼠尾草……60余种植物错落有致,渐次铺开,精心打造的景观让往来市民和游人赏心悦目。,推进“两拆一增”助力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这是成都市开展“两拆一增”的一个缩影。“两拆一增”,即拆除公共区域的违法建筑,拆除有碍空间开放的围墙,增加公共开敞空间的专项工作。“两拆一增”工作,是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城市有机更新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中优”战略的工作路径和检验“中优”成果的标尺之一,更是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生动实践。为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实现“一年有明显变化,两年有全面改观”的工作目标,今年以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按照“突出重点、连片打造、规模推进、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两拆一增”工作向纵深开展。
经过“两拆一增”,曾经的违法建筑变成了绿意葱茏的开敞空间,曾经的实体围墙变成了充满生机的绿篱。目前,成都全市已整治完成“两拆一增”点位832个,正在实施点位162个,共计拆除违法建设27.25万平方米,拆除围墙长度13.31万米,增绿植绿面积418.78万平方米,增加开敞空间面积634.90万平方米。一个个公共绿地空间,让城市更美丽、让家园更和谐、让生活更幸福,“两拆一增”也成为成都推进城市“微更新”、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助力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禾雨 (图片由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供)
让城市更美丽 全域绘就公园城市新画卷
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街道,河道一畔,高大的乔木撑起“绿伞”,姹紫嫣红的鲜花编织成“彩带”,大片草坪铺设成“绿毯”……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面300米长的围墙,如今,不仅拆除了侵占公共绿地的围墙,还新增了3000余平方米的开敞空间和2000余平方米绿地。
当地居民幸福的生活,印证着成都开展“两拆一增”工作的初心。不是简单的拆与增,而是把“两拆一增”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有效抓手,更是实施“中优”“三降两提”的工作路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人居环境的有效实践。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要求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推动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促进人城境业和谐统一。推进“两拆一增”既有利于增强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又有利于推进绿色生态价值转化,提升城市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活价值。
城市管理着眼精细。成都作为超大城市,在经历旧城改造之后,规划、建设、管理正转向小规模、精细化、常态化的有机更新。“两拆一增”通过小规模、渐进式地推进城市“微更新”,顺应城市的肌理,进行小手术微改造,打通城市的毛细血管,激活城市细胞的活力,有助于提升建筑物实体、生态环境、公共品质等。
“两拆一增”坚持规划引领。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与成都建筑设计院合作编制的《成都市重要区域“两拆一增”规划》中,全市“两拆一增”的810个年度目标点位十分清晰。其中,在“5+2”中心城区,突出打造“天府锦城”“交子公园社区”“国宾片区”“锦江公园”等重要区域,以及人民南路、天府大道、蜀都大道、滨江路、红星路、东大街等重要道路沿线和新华宾馆周边、文殊坊片区;在双流区和龙泉驿区,依托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分阶段打造双流机场周边、双流体育中心片区、成都大学周边和东安湖片区。
同时,还强化了科技监管。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加强与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等专业机构的合作,不仅编制了《成都市2019年“两拆一增”目标点位地图》《成都市中心城重点片区“两拆一增”点位地图》,实现挂图作战、精准推进,而且利用城市基础数据和规划数据,借助地理信息、实景三维、移动通信设备等技术,建立了成都市“两拆一增”手机APP及电脑终端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基础数据整理、点位数据上报、建设进度填报、点位逐级审核、点位信息展示等功能。
让家园更和谐 多方参与共建共享营造宜居之城
在一张长椅上,刻下昔日时光,分享自己的故事。近日,成都高新区举办“长椅寄情留城市专属记忆”活动,引导市民和社会单位共同参与“两拆一增”中公共空间的打造,短短几天,市民和社会单位就捐赠长椅100余把。
捐赠一把椅,也是爱上一座城。城市品质的提升,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也要全社会共建共享。
金河路75号,成都市城管委的围墙也变身为近2米宽的绿篱;江汉路青羊区人民政府的大门外,水泥围墙被拆除,变成绿色的植物墙;武侯区综合执法局大门口两侧的围墙被1米5左右的绿色植物墙取代……成都市城管委发动全市城管部门率先拆除围墙,深入推进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拆围墙增空间”助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活动,真正做到让绿于民。
政府部门带头示范,社会各界参与“两拆一增”的热情也不断高涨。成都市人民南路南四段成达停车场,曾经与人民南路整体风貌不协调,当地城管部门会同街道、社区、业主单位共同商讨整治,不仅得到业主单位主动配合,也获得周边群众支持与积极参与,改造后面貌一新。
在推进“两拆一增”的过程中,成都始终坚持按照“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企业主动参与“两拆一增”共建项目,通过自拆、助拆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社会企业“拆违拆墙”和“透绿增绿”,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在方案设计上,主动征求社区群众和基层组织的意见建议,坚持群众诉求导向,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治理模式。
让生活更幸福 融入宜居理念提升群众获得感
打开微信扫一扫,进入“Guang成都”微信小程序,不仅可以知道成都有哪些网红小街道,还能找到地图导航、特色餐饮、社区活动、景点查询等一系列信息。近来,在成都街头的一些指示牌上出现了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就能够进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新开发的“Guang成都”微信小程序,轻松找到最美城市“打卡点”。
“两拆一增”不仅要让城市更美丽,也要注重功能性和可进入性,为市民打造可感可知的公共空间。坚持从增加开敞空间角度和美学视角出发,优先选取公园围墙、河道沿线等点位进行打造。从增加开敞空间角度和美学视角出发,通过拆围(违)增绿,增加开敞空间,实现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推动“推门见绿”的城市形态全面呈现。同时,厚植文化底蕴,不同类型点位依托区域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进行景观设计,在绿化美化、提升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充分植入古蜀、熊猫、美食等特色元素,使其成为本土自然人文的景观橱窗,为市民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
近几个月,家住锦江宾馆附近的孙女士多了一个习惯:晚饭后到宾馆附近走一圈。“以前饭后都是沿着河散步,现在宾馆的墙拆了,就像多了一个公园。”拆除了近两百米的围墙,锦江宾馆这座成都地标性建筑向所有市民张开怀抱。
在天府新区东林寺北巷公园,一草一木一景都融入了消防安全元素,成为一处集休闲、娱乐、应急避难、消防文化展示和消防知识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体现出“两拆一增”中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价值理念。
在推进“两拆一增”的过程中,成都始终坚持围绕市民对宜人宜居环境的期望,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提升和谐人文环境,让市民在生态中享受生活、感知幸福,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新闻推荐
“花香引蝶至蝶来花更香”本报讯(赵印记者彭江摄影报道)11月16日上午,由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双流国际空港...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