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驱动办学品质“转型升级” 成都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奏响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篇章
这是一所老牌技工学校,从1967年建校至今,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它见证了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印刻着职业教育时代发展的烙印。它从建校起一直践行“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办学模式与当下职业教育提倡的“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遥相呼应。
它是双流区唯一一所高级技工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校中厂”的办学模式让它经历过辉煌,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有过阵痛。近年来,对接产业发展趋势,高技校不断寻求突破,几年内从一所普通技工学校成长为高级技工学校。去年,学校以专家组评审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评为 “四川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肩负育人职责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在这一点上,近年来学校无论从办学理念还是育人模式上都凸显出 “创新”意识,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这是实现学校自身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缩影。
产教深度融合
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创新。近年来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新一代技术的出现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加速了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大背景下 ,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未来版图清晰可见。
学校所处的双流区航空港产业区以航空经济、生物产业、电子信息、绿色能源的现代产业为主导。“以工业机器人代替传统生产”是这些高端制造产业在发展升级中的重要趋势。早在三年前,高技校就敏锐地察觉到人才市场需求的转变,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
2018年1月,学校引入“移动机器人项目”,通过搭建政企校三方协同机制,建立了“移动机器人项目培训基地”,以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共建技术创新平台为核心,将技术研发与学校的课程设置、专业发展紧密对接。在此基础上,今年学校再次“升级”,开设了两门“含金量高”的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走进学校的“移动机器人项目培训基地”,会打破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刻板印象。工业机器人的实操课堂就放在实训基地,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平板电脑的在线编程,对工业机器人的流水作业进行现场操控……学生曾越去年参加学校组织的44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培训项目,接触了“工业机器人”课程。他说,学习的过程就像是“游戏通关”,需要不断找到问题再解决问题,涉及大量的课外学习及知识迁移,对学习能力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有极大的提升。
据了解,学校的“移动机器人项目培训基地”是中国西部唯一机器人ABB认证中心。目前,学校已与北京华航唯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纬创资通集团自动化控制部初步达成合作协议。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说,“工业机器人”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从课程设置上,它结合了软件编程、结构改装、程序控制等多门学科,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及信息整合等综合素养。
从移动机器项目到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高技校在“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办学模式中,不断地创新现代学徒制的实现途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建校以来,成都高技校一直坚持“以项目带动教学、让学生们深入生产一线、将教学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紧密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开展产学研发展模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大国工匠”。
人才培养 “转型升级”
彰显省中职示范校的职责与担当
共享单车、二维码支付、智能咖啡机、用手机跟踪快件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已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在此背景下,高技校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制为五年。据悉,该专业采用项目制教学,以“理实一体,赛训结合”的方式进行。目前,物联网专业与北京新大陆股份集团开展校企合作,采用订单班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
物联网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新专业,它原是学校电子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产业升级发展,学校将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升级”,立足培养工程规划与实施、物软件设计与开发、系统维护与管理等高级技能人才。据了解,物联网专业性特别强,课程涉及通讯工程、传感器应用等工科课程,光是熟悉物联网操作设备就需要2年时间。
在这场专业发展“转型升级”中,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高三学生赵钰恒在物联网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规划了未来从事物联网编程的职业方向。不同于传统技艺,物联网技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该专业采用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模式带给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更符合新时代人才需求。
从一所老牌技校到一所高级技工学校,从电子专业到物联网新专业的发展,“创新”一直是学校寻求改革发展的着力点。通过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社会同频共振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模式,它的创新发展与思维转变贴近新时代社会需求,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彰显出一所四川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应有的职责与担当。
办学模式的“开拓创新”
学校发展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同步
有了工业机器人与物联网“高尖端”技术,将两者进行整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高技校创新专业发展模式,目前正积极构建一条涵盖两者的“智能生产线”,创新性开创了“产学研”发展新模式。据了解,学校依托原有生产线,将对度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实现专业定制化生产。例如,结合物联网技术与工业机器人来升级学校的数控机床生产线——物联网技术可以优化流水生产线,实现前端客户端下单、中端生产过程的介入、后端市场反馈的监控;工业机器人则负责产品生产加工、货物搬运等环节。
除了“智能生产线”,学校还围绕物联网商业化发展路径,对学校进行“智能化仓库”“物联网生产设备”的硬件、软件“升级”,通过“真枪实弹”的生产性实训过程,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培养更多高级技能型人才。
围绕产业发展,近年来学校坚持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对接,培养创新型高级技能型人才,并由此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近三年学校有332位同学在市级及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3人次、省级40人次(一等奖24人次)、市级奖项279人次(一等奖53人)。学校先后被评为成都市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建设项目单位、四川省重点技工学校、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成都市首批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拥有成都市张平数控车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校形成的“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技能型人才,每年为成都市、双流区培养鉴定近5000名与市场接轨、企业需要的中、高级工和技师。学校内部有职业培训与鉴定管理中心,下设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可对高技能人才实施培训、考核与鉴定的一站式服务,不仅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创新提供了现实基础及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地方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谢函颖/文
新闻推荐
上接01版专场推介会以“拓展陆海新通道,共谋发展新机遇”为主题,围绕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国际合作机遇与未来发展战略等方...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