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 致力“人港城产”协同融合 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

成都日报 2019-09-27 03:15 大字

核心档案

建区时间

1976年,双流县划归成都市管辖。

2015年12月,双流县撤县设区获批。

地区生产总值

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4亿元、增长8.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百强区第37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36位、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第18位。

区域特色

双流因空港而兴,面积4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20万,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所在地。

双流文化底蕴深厚,古称广都,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成历史。

双流生态环境优良,全区绿地面积6万余亩,绿化覆盖率达50%,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心湿地——空港中央公园;依托牧马山系的天然绿色屏障,双流打造27平方公里牧马山城市森林公园;10平方公里空港花田以及913公里天府绿道贯穿全域,形成全国首屈一指的生态绿肺、休闲胜地。

发展方向

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双流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建设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战略机遇,自觉在“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中找准位置、认领任务、担当作为,聚焦做好“空港引领城市发展”文章,用好空港核心资源优势,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努力在服务经济强省建设中干在实处、多作贡献。

9月25日,第13届中国航空维修峰会在双流区举行。本次峰会邀请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各航空公司、各维修企业就航空维修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各方应对策、维修业值得关注的新技术发展、飞机循环再制造产业的未来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旨在通过行业内高端人士的交流沟通谋划企业和产业的未来、探索企业和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中国航空维修峰会是中国民用航空维修界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峰会,将为双流进一步推进航空维修发展提供难得机遇。峰会现场,航空维修专家智库成立揭牌。同时举行了“航空维修产业带动下的航空经济发展”圆桌论坛。

双流,因空港而兴。自市四套班子现场办公会“把脉问诊”以来,一系列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峰会、论坛、讲堂先后在双流举行,一系列适航产业龙头项目、产业集群相继在双流落户,折射出双流区以空港为依托,致力“人港城产”协同融合,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鲜明发展路径。

聚焦做好“空港引领城市发展”文章,坚持用好空港核心资源优势,双流区着力优产业、优功能、优形态、优空间、优方式,推动“人港城产”协同融合,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在奋斗之路上借“机”起飞!

关键词 以港强产

集群集聚发展航空经济

航空经济时代,机场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

不断扩容升级的现代机场建筑群、跑道上繁忙起降的飞机、候机厅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展现出航空经济蓬勃的发展活力。

如何把机场带来的强大物流、人流、资金流转化为推动双流发展的核心动能?双流区对标学习上海长宁、新加坡樟宜等国内外空港城市经验做法,开始了由“过境流量”变“留量经济”的积极探索。

该区坚持做强主导产业,培育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强化产业细分领域研究,精准开展航空核心产业和关联产业全链条招商选资,已形成以航空经济为引领,以电子信息、生物产业、绿色能源等高时效性、高附加值产业为支撑的“1+3”现代适航产业体系。2018年双流全区产业总规模突破2600亿元,航空核心产业产值迈入“千亿级”。

抓实项目促建,双流区坚持以优质项目有效投资为抓手,建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挂图作战,构建项目招引促建全环节责任链条。2018年以来引进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67个,中国电子8.6代线实现满产,加德纳航空、成都紫光、通威太阳能四期等龙头项目动工建设,签约落地的瓴盛科技全省唯一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重大外资项目。

依托空港商圈,双流区坚持把国际空港商圈建设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编制“一港四区”商圈规划,构建“指挥部+管委会+平台公司”开发模式,启动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起步区建设,先后在上海、曼谷、新加坡、伦敦等国内外多地举行专题推介会,营造“买全球、卖全球”时尚消费场景……

围绕省委“5 +1”现代产业体系,紧紧依托航空枢纽资源优势,聚焦聚力发展现代适航产业,双流正在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关键词 以港赋能

做强开放门户核心支撑

一天开通三条国际客运航线,这是双流国际机场创下的新速度。

9月16日,双流国际机场相继新开通直飞赫尔辛基、德里、芝加哥三条定期国际客运航线。至此,成都的国际地区航线数量增至121条。

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其效应也日益显现。双流区依托空港枢纽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主动发挥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中的支点作用,推动实现更广领域、更高质量开放发展。

在拓展开放大通道方面,该区大力实施“空港+蓉欧”、跨区域多式联运走廊建设,配合推进双流机场扩能升级,建成投运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加强与四川省机场集团、基地航空公司战略合作,支持加密国际客货运航线,服务成都构建国际航空大通道。目前,双流机场通航航线350条,其中国际航线121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65万吨,成为中西部首个“5000万级机场俱乐部”成员和全球最繁忙机场30强。

在平台方面,双流区着眼增强开放平台溢出效应,拓展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6个进境指定口岸服务半径,按照四川省委“突出南向”战略方针,依托中国(四川)东盟自贸合作中心策划打造“东盟小镇”,综合保税区95%通关车辆“秒通关”,生物医药产业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正式挂牌,今年5月已实现全省飞机整机保税融资租赁“第一单”。

在深化交流大合作上,双流区借势重大节会活动、招商联络站点、国际商会组织等载体,引进“一带一路”沿线2个国家馆,新缔结4个国际友城,推动外事资源转化为外资资源。与省内6个区县签订区域合作协议,引导企业在全省布局建立生产转化基地,与广安合作推进医药产业“双飞地”建设,区域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深入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市委建设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内陆开放经济高地重大战略部署,双流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推进立体全面开放,正着力增强航空枢纽功能,做强自贸开放平台,深化区域合作发展,不断拓展空港门户枢纽大通道。

关键词 以港定城

推动产城一体深度融合

双流,令人迷恋的不仅是它的蓬勃活力,还有它独特的高颜值。

172公里已建成投用的空港绿道蜿蜒连绵,将中央公园、凤翔湖公园等众多公园串联起来,城市因不断提升的景致变得更美、更生动……

这只是双流大力开展空港公园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双流区将公园城市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营造全过程,促进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上,双流区聚焦成都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确立“一港三心四组团”城市发展格局,有序实施TOD综合开发、世警会城市形象示范线打造等城建项目,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82%。

与此同时,双流区大力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全面建强成都航空经济功能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等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探索建立“局区合一”工作机制,建成标准厂房214万平方米、在建人才公寓12.6万平方米,英国威斯敏斯特公学、京东方数字医学中心、铂骊酒店等优质项目落地建设,整体增强区域价值和竞争力。

此外,该区大力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建成空港中央公园3400亩、空港绿道172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至15平方米,结合乡村振兴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黄龙溪“欢乐田园”、空港花田等文旅项目相继呈现。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商品房小区自治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获评“2018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

一处处新增的景致,一个个落地的新项目,带来了城市形态、生态、品质的全面提升,移步换景的城市面貌使双流变得更宜居、更有国际范儿。

关键词 以港提质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新经济,新动能。双流充分发挥改革创新、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双流区正接续转换城市发展动能。以新经济新业态为着力点,双流区大力聚焦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新经济业态,实施应用场景供给计划和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截至目前,全区已聚集新经济重点企业327家,新增种子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17家。

深化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是双流的另一大法宝——该区致力于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与电子科大、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合作,鼓励院校与企业开展关键性技术联合攻关,天府新区大学科技创新园入驻科技企业217家,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获评“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人才是双流汇聚发展动能的又一利器。9月25日的航空维修峰会上,航空维修专家智库成立揭牌。在此之前,双流区已成立空港英才产业联盟,创设全省首个诺奖获得者工作站和川港人才工作站,设立10亿元人才专项资金,集聚高端人才162人、专业团队16个。

作为成都新经济版图上的重要力量,双流正受到越来越多新经济人才、资本的关注和追逐。

关键词 以港聚势

持续优化国际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区域参与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

双流区围绕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问题,下大力气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每月由区领导主持召开的重点项目推进会上,区委主要领导与企业面对面,共同研究会商企业发展问题,为企业在双流安心发展提供良好服务环境。

双流区着力打造重商亲商优商聚商标杆城区,着力形成优质资源要素广泛汇聚的区域比较优势,2018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称号。

据介绍,双流区全力构建企地发展共同体,已先后出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3+4”政策体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战略性重组3家区属国有公司,并与川航集团、成都轨道集团等国有公司结为“城市合伙人”,提升城市综合开发运营能力。

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双流区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317项涉企审批服务事项入驻空港自贸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率先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并在全省推广,打出“企业咖啡时”、企业“一对一”联络员等“组合拳”,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从197天压缩至60天,企业开办时间减至2个工作日,2018年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300余个。

与此同时,双流区全力打造空港金融小环境,通过实施企业贷款信用评级、企业上市(挂牌)培育计划,支持企业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培育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和四板挂牌企业68家。同时加强与央企、金融机构以及省市投融资公司对接合作,组建各类基金24支、总规模298亿元,构建“政银保担企”多方联动机制,千方百计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投资成都,首选双流!开放的平台、良好的产业基础、蓬勃发展的经济动能,加上优质的政务服务,注定了双流是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

熊军 张翔宇 摄

新闻推荐

大兴机场连接成都的空中航路开通

本报讯(记者王眉灵)9月25日18时50分,国航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航成都的CA9597航班到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标志着北京大兴机场...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