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 蜀道“通”到“畅” 截至2018年底 四川省铁路运营里程达495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998公里 四川省公路总里程达33.2万公里,居全国第一

成都日报 2019-09-20 05:09 大字

畅通的高速公路

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

成渝铁路(左)和成渝高速铁路双线并行在一起新华社发

18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发布会围绕“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进行了主题发布。四川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上成绩如何?下一步将有哪些动作?来自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省机场集团以及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

铁路

突出强化进出川大通道建设

建成成都至兰州(黄胜关)铁路

开工建设成都(黄胜关)至西宁铁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省铁路实现了从无到有、由慢变快、连线成网的70年发展,“蜀道难”成为了“蜀道通”。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投产,拉开了四川铁路建设发展序幕;此后,宝成、成昆、襄渝、遂渝、内六等一批干线铁路相继开工建设并投用,开启了四川铁路建设新篇章。2010年5月12日,全国第一条市域铁路、省内第一条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成灌线开通后,成绵乐、成渝、西成、成蒲、成雅等一条条高速铁路陆续建成投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2015年12月建成的成渝高铁打通了沪汉蓉高速通道,2017年9月全线贯通的兰渝铁路大大增强了四川至西北地区的运输能力,2017年12月通车的西成客专成为了首条穿越秦岭北上出川的高速铁路,2018年12月开通的成蒲(雅)铁路更是填补了川西地区的铁路网空白,这些都加快推动了四川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铁路运营里程达495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998公里;全省境内共有西成、成渝、沪蓉、成灌(彭)、成蒲(雅)、成贵(乐山段)6条客运专线,宝成、襄渝、成昆、成渝、内六、兰渝、达成、达万、广巴达、隆叙10条干线铁路,德天、广岳、成汶、资威、宜珙、渡口、金筠、归连8条支线,覆盖全省18个市州的铁路网格局已形成。

“为满足广大旅客的出行需求,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持续更新客服设备设施,不断优化客车开行方案,全面提升客运服务水平,切实增强旅客出行美好体验。”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客车开行方面,大力推行“一季一图”,完善“一日一图”运输组织机制,按日常图、周末图、高峰图方案组织旅客运输,截至目前四川省图定开行客车458对,包含动车365对(占比80%)、普速93对,直通193对、管内265对;与2012年相比,客车开行对数、动车对数分别增长了3.8倍、9.4倍;旅客列车运行时速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0公里/小时到如今的300公里/小时。在出行体验方面,车票实现了从最初的“硬板票”向“红色条码票”“蓝色磁介质车票”再向如今的“电子客票”转变,旅客购票从以前单一的窗口排队方式向电话订票、互联网购票、手机APP购票等多种方式转变,同时推出客运无轨站、互联网订餐、同台换乘便捷换乘、旅客征信管理机制、“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计划、高铁快运等方便旅客出行的服务举措,“轻点鼠标”“轻触手机”“购票候补”“在线选座”“刷证进站”“扫码支付”“互联网订餐”已成为当前旅客出行的新趋势、新潮流、新风尚。

在设备设施投入方面,列车车辆从早期成渝老线的“万国”列车,到如今的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不仅运营速度越来越快,舒适度、安全性和高效性也都有了质的提升;目前,四川境内配属各种型号动车组135组。

此外,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发展战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全力开好沿江班列、中欧班列(成都)、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班列,助力“山货出川”“川货出国”。从1953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18年底的65年间,四川铁路累计发送货物29.17亿吨。

自2013年4月26日以来,中欧班列(成都)已开通境外25个城市、连接国内沿海沿边14个城市,累计开行3929列,占全国开行量的1/4,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累计带动进出口贸易额1023.23亿元,年均增长197%;截至2019年8月31日,共开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班列174列,增幅50%,累计为省内外100余家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运输服务,帮助企业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资本的全球范围流动,实现了陆海联运通道建设与推动贸易发展的良好结合。

近年来,四川省坚持以打通出川铁路大通道为主攻点,着力推动铁路发展提速度。截至目前,运营里程突破5090公里,进出川通道铁路达到10条,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1140公里,四川省已基本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2015年、2017年,成都至重庆、西安至成都两条客运专线相继建成投运,打通了成渝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高铁大通道,实现了四川与全国高速铁路网衔接连通。

“但对照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四川省的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仍有不足,通车里程较少、等级偏低,与全国主要经济中心城市通达性不高,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后两年,四川省将以强化东向、突出南向、拓展北向为突破口,建成投运和新开工建设一大批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高铁项目。

具体来讲,高铁通道方面:东向:新开工建设成南达、西渝高铁;南向:建成成贵高铁,加快建设成自宜高铁、新开工建设渝昆高铁;北向:建成成都至兰州(黄胜关)铁路,新开工建设成都(黄胜关)至西宁铁路。城际铁路方面,将建成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新开工建设汉巴南铁路巴中至南充段、绵遂内城际铁路。

据了解,国家已启动编制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35年)、“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下一步,我们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铁路集团公司汇报衔接,争取在四川规划布局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市域郊铁路为主体,以铁路枢纽为支撑,服务品质高、运行速度快、服务能力强的现代铁路骨干网络。”

到2020年,四川省铁路运营里程超过5600公里,比2015年新增约1100公里,高铁运营里程超过140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17公里/万平方公里,比2015年提高28%;复线率达到43%;干线铁路电气化率达到100%。以成都为中心,将全面构建至省内大中城市0.5-2小时,至周边省会城市1-4小时,至京津冀、珠三角8小时快捷交通圈,铁路覆盖20个市(州)超过75%的县级以上城市,铁路网得以完善。枢纽一体化运输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助力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

公路

强力推进开放大通道建设

加快构建“四向八廊”为骨架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透露,70年来,通过几代交通人的艰苦奋斗,四川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蜀道难”已成为历史,正在由“蜀道通”向“蜀道畅”迈进。

截至201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33.2万公里,居全国第一。其中,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7238公里,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三,实现所有市(州)、73%的县(134个)通高速公路;建成和在建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建成高速公路出川通道19个,毗邻7省(市、区)中除青海、西藏外均已实现高速公路大通道相连。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规划总里程4.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1.6万公里,占39%(其中,普通国道1.8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60%,普通省道2.3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22.2%),基本实现市到县通二级公路(州到县通三级公路)。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8.6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

与此同时,涌现出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巴陕高速米仓山隧道、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等“超级工程”。在道路运输发展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省营运车辆近70万辆,等级客运站1945个,居全国第一。

“按照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目前四川省正在深入实施‘综合交通三年行动计划’。”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将强力推进以立体交通为重点的开放大通道建设,统筹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发展,立足实际“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加快构建“四向八廊”为主骨架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着力推动民用航空强枢纽、铁路发展提速度、公路网络上档次、内河航运扩能力。力争到2020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600公里,进出川通道铁路增至13条;高速公路建成8500公里,进出川高速通道25个;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达到65%,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达到50%;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5个,天府国际机场基本建成并尽快投入使用。

航空

天府国际机场加快推进

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

近年来,四川省不断巩固和强化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区域性枢纽地位,全力推进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民航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于四川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省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全省民用运输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6724.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8.5万吨,分别增长6.0%、3.6%。其中,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全年保障航班35.2万架次,实现旅客吞吐量529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6.5万吨,分别增长4.5%、6.3%和3.5%,是国内第四大机场,客货运吞吐量继续在中西部排名第一,迈入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世界排名稳居全球三十强。民航运输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在航线网络方面也更加完善。截至2019年8月底,成都机场累计通航航线346条,其中国际(地区)118条,初步形成了国际洲际长程航线、国内省(市、区)际干线和省内省际周边支线连接有序、层次清晰的枢纽航线网络,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四川省现有民用运输机场15个,基本形成了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为枢纽,带动全省支线机场发展的机场布局体系。2019年,巴中机场、甘孜机场建成通航;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宜宾迁建机场、达州迁建机场建设顺利;阆中机场、乐山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预计到“十三五”末,四川省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5个,全省民用运输机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成都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遂宁、金堂通用机场建设顺利,预计北川通用机场年内实现开工。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也将加快推进。”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19年8月,天府国际机场累计完成投资237.59亿元,场内外各项工程推进顺利。T1、T2航站楼混凝土主体结构完工,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的高铁、地铁地下主体结构全面完工。场外配套工程同步推进,成自高铁全面开工,成南达万高铁连接天府国际机场方案基本确定;轨道交通18号线推进顺利,19号线有望年内开工;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建设按计划推进。

本报记者 田程晨

本报摄影部供图

新闻推荐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对外开放 四川“朋友圈”越来越大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9月18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