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三重”促落实 区(市)县竞逐角力成常态记者实地探访“4+4”点位:大项目落地生根 推动产业发展上台阶 微民生深耕细作 回应民生关切增福祉

成都日报 2019-06-27 02:12 大字

今年3月以来,市委每月听取部分区(市)县和市级部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环节推进情况汇报,公开赛绩、竞相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已成为全市上下抓落实的新范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强调,要充分用好这一创新抓落实的重要平台,汇报点评要把成绩讲够、把问题讲透,并加强跟踪督办问效。

6月27日,“三重”工作将迎来新一轮“应考”。市委将再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市人社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4个市直部门,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4个区(市)县的“三重”工作汇报。重点工作如何抓严抓实?重大项目如何落地生根?重要环节如何梯次推进?会前,记者实地走访,提前管窥。

大项目落地生根

推动产业发展上台阶

6月3日上午,新都区石板滩镇,占地108亩的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标准化厂房(一期)项目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平整空旷的工地上,4栋厂房所有工作全面铺开,3台打桩机同时施工,360名工人分两班24小时紧锣密鼓地施工……一路之隔,是大片绿油油的农田,透露出园区新生的故事。

“当年拆迁、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这个项目将刷新成都速度。”新都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金华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时间表,为了在9月底前完成首批产品下线,管委会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今年春节前夕着手拆迁,3月陆续开工,计划7月厂房主体竣工,8月企业入驻,9月安装调试、企业投产。

“扑面而来的工作节奏是对干部能力、作风素质的新挑战。”杨金华感慨说,去年9月以来,管委会与某专业航空公司密集开展30余次对接,并依托该航空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优选航空协作配套企业,经过专业评审后成功引进10家航空制造研发企业。同时,作为公共配套、投资108亿元的科成云项目,新都区加强项目跟踪服务,从第一次握手到签约仅用100天。今后航空产业与轨道交通产业一起,将成为共同支撑新都产业转型升级的双翼。

项目是产业的基础,建设是产业的路径。要夯实产业本底、打造产业高地,就要始终突出项目的战略性、龙头性地位,聚焦高端高质招大引强,聚焦快投快建攻坚破难,全力形成项目招引促建滚动效应、梯次接续的强大气场。这一气场,激发了各区(市)县竞逐角力的势头:以成都健康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的温江区,新签约引进罗欣药业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5个,计划总投资362.8亿元,新增“6类500强”项目4个;青白江区对标国际水准打造“世界一流铁路港”,突出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延伸招商,签约引进新华全球购、满帮、宝湾等知名供应链企业465家,推动苏宁云商、新加坡丰树等总投资76亿元的9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早把航空产业打出知名度的双流区,把提升航空经济显示度作为重点工作,组建20亿元适航产业母基金,新引进航空核心产业项目15个,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等6个项目建成投运……

重大项目在蓉城大地落地生根、遍地开花,以产业生态圈为支撑,推动成都产业发展上台阶。

微民生深耕细作

回应民生关切增福祉

家住成华区猛追湾街道祥和里社区188号院落的张光德大爷,最近有了一个新习惯——当“监工”。每天早上,看着戴着黄色安全帽的施工队伍来到小区,他就忙不迭地下楼,关注施工进度。

当记者问起工期时,张光德一副“门儿清”的模样:“快了,快了!说是六月底七月初,检验合格后就能拿来用了。”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施工以来天天数着日子在盼,以前哪能想到住了20多年的老小区还能安装电梯,以后老人小孩上楼也就方便了,更没想到的是按照政策,政府出资20万,居民只需要自筹剩下的资金。

成都老楼加装电梯之举已经破冰,祥和里社区党委书记王平介绍,猛追湾街道六个社区,目前有意向安装电梯的有5个老旧小区。根据市住建局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全市老旧住宅增设电梯投运32台,正在施工安装53台。

小小一台电梯,折射市级职能部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于民生关切之处深耕细作,推动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聚焦改善民生,市住建局高水平推进公服设施“三年攻坚”,1-5月新开工8类18项公服设施项目388个,建成63个;聚焦群众关切,市生态环境局建设集信息技术、策略研究和指挥调度功能于一体的“成都数智环境系统”,为高效能治理提供科技支撑,1-4月,优良天数93天,PM10、PM2.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4.1%、8.2%,全市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占78.1%,一季度青白江、沱江等5条河流水质改善幅度领先全国。

家住简阳的4614位征地农民在今年解决了参保的历史遗留问题,市人社局筹措资金让这部分群体有了兜底保障,还为73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养老保险费。聚焦特殊群体,全市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100%就业,组织技能培训8000余人;聚焦乡村振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资源要素供给新模式、新机制,研究起草了《关于高效配置盘活集体建设用地服务支撑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初稿)。

城市发展红利由群众共享,在共享中厚植发展根基。记者走访中看到,通过抓实抓细民生服务,群众的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参与度更高。

积尺寸之功

累常态之效

5月30日,一架从成都飞往上海的空客A330-300型宽体客机“双流壹号”迎来商业首航,它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四川首架保税融资租赁飞机。以保税融资租赁方式引进“双流壹号”,是双流区航空经济的创新业态。“专门成立区航空经济局,根本任务是全面将双流的航空枢纽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航空经济。”双流区航空经济局局长蒋黎旺谈道,双流区在今年3月的机构改革中作出创新、剑指未来。

蒋黎旺预言的目标正在一点点走进现实:短短两个月后,成都在潜力巨大的飞机租赁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一港四区”的国际空港商圈规划,将于6月底前完成控规、8月底前完成控规报批。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三重”工作紧锣密鼓的应考节奏背后,是各市级部门、各区(市)县创新抓落实形成长效机制。积尺寸之功,累常态之效,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依然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只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见到长效。

千里之路,积于跬步。市生态环境局环保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智环境”系统于去年9、10月启动开发,现在已搭建起基本框架,目标考核、指挥调度、子站监测三个应用已通过验证并成功。“预计1-2年,整个系统会建成投用。”该负责人表示,今后,所有的环保工作都会逐渐以信息化来支撑、驱动,甚至引领,实现环境治理的转型升级,“环境治理会更加精准、科学、协同,真正做到全社会参与、‘多兵种’作战。”

“六一”节前首度登上城市音乐厅的成都童声合唱团也有一个“小目标”。团长肖鹰说,刚刚组建半年多的合唱团还是一个很年轻的艺术团体,需要在舞台上磨炼孩子们的表演质量,城市音乐厅无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高度专业化、国际化的音乐殿堂。今年建成投用的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公园是成都以重大项目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一个缩影。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扭住重大项目“牛鼻子”,加快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开工竣工,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成都传媒集团记者 钟茜妮

新闻推荐

中心城区小升初学位确定明日开始 学生和家长可通过三种方式查询学位确定结果

学生和家长可通过三种方式查询学位确定结果■天府早报记者王小瑾6月21日,记者从成都市教育局获悉,2019年成都市中...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