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波外 许抠衣 钱锺书与传奇名士乔大壮
——钱锺书与传奇名士乔大壮 苏州平门梅春桥旧影。
乔大壮像。
乔大壮《次韵答默存见贻之作》墨稿。
后人祭拜乔大壮。
1922年出版的《小说月报》刊登了乔大壮与他人合作翻译的《马兰公主》。
乔大壮书法。
乔大壮为鲁迅先生书离骚联句。今存北京鲁迅纪念馆。
徐悲鸿绘乔大壮像。
钱锺书与天府学人①
□庞惊涛文/图
钱锺书先生终其一生,未履及蜀地。聊可安慰的是,虽然钱锺书没有到过四川,但在他数十年的写作和学术研究生涯里,却不间断地和四川学人有着或深或浅的文字之交。他和这些学人或书信往来,或诗文酬唱,有的夤缘谋面,有的文字神交。其后或记在诗中,或录于日记,素交清水,大有古风。
“一楼波外许抠衣(注:许抠衣即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趋时的动作,表示恭敬),适野宁关吾道非。”在《赠乔大壮先生》这首诗里,钱锺书表达了自己对乔大壮的尊重和敬仰。
乔大壮,四川华阳县(今双流县)人,号波外居士,是一代篆刻名家、词坛飞将。考其生平,他最后曾任国立台湾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在他居台任教期间,钱锺书执弟子礼前往拜访,相谈甚洽,此后更有诗文酬唱。而钱乔见面认识的介绍人,正是和钱锺书一起赴台的历史学家李宗侗。钱锺书和李宗侗是旧识,两人在1947年、1948年间常同文酒之集。李宗侗和乔大壮也是旧识,这种朋友圈的相互推荐,便成全了这一次传之掌故的见面。
2018年1月10日,成都双流县文联副主席、书法篆刻家陈伟芳先生带笔者去双流金桥镇鲢鱼村俗称潘家沟的地方访乔大壮墓地。
壹 京城学习辜鸿铭对其甚为赞赏
在民国的名士圈里,乔大壮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这个传奇,不仅因于他祖父乔树楠不避罪谴为变法六君子中的杨锐、刘光第收殓的义举以及昭雪“黄崖教案”的坦荡,更因于他56岁短暂一生中率性豪迈的行状。
乔大壮生于1892年,先父早逝,祖父乔树楠极尽督导和管教。因承家学,乔大壮少年时即在经史、古文、书法等方面打下了深厚基础。就学前,祖父引成都名宿、湘人王闿运学生顾印愚为乔大壮塾师,打下金石篆刻的功底。
顾老先生善饮酒,乔大壮耳濡目染,对推杯换盏中的名士风骨醉心不已。祖父的为官为人和顾印愚先生的从艺立场态度对乔大壮性格气质的养成影响深巨,从他后来的词章和篆刻作品中,每每能看到两个老人的影响。
大壮先生1906-1911(即14-20岁期间)在今北京大学前身的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学习,专治法文。时任译学馆外文总教习的辜鸿铭对这个学生甚为赞赏。乔大壮曾任职京师图书馆,此时鲁迅先生任教育部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分管京师图书馆,因而两人共事多年。今北京鲁迅故居“老虎尾巴”西墙所挂“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即是鲁迅先生在1924年9月8日自集离骚句托乔大壮写之。《鲁迅日记》里有“乔大壮来”的记录。
因徐悲鸿的赏识,乔大壮受聘中央大学教授,讲授书法、词学。1947年夏,乔大壮应邀赴台湾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8年2月,好友许寿裳在台北遇刺。乔大壮深受刺激,于1948年7月3日晚自沉于苏州平门外梅春桥下。当年11月,其遗骨由三子乔无竞奉回并葬于双流金桥潘家沟祖茔。
乔大壮虽只得寿56,但在篆刻、书法、诗词、骈文方面均有极高成就。有《乔大壮印蜕》《波外乐章》《波外诗稿》《续波外诗稿》传世。早年学法文的经历又促成了乔大壮后来将比利时象征主义大师梅德林克(一译梅德林)的《马兰公主》和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你往何处去》等著作译介到国内。其中,《马兰公主》首刊于1922年的《小说月报》第13卷之1-6,可能是国内最早的译本。但乔大壮后来在篆刻和词作上的成就,让他早年的专业翻译成就反而不被人所知,这段作为译者的履历此后也很少被人提及。
在词作上,乔大壮早负盛名,词宗唐圭璋誉其为“一代词坛飞将”。其篆刻宗法秦汉又具新意,用刀爽朗清峻、章法疏密有致,印学界将其与齐白石同列入《印学史》,称为“南乔北齐”,足见一时名望。
台湾作家台静农在《记波外翁》一文中对乔大壮印象及在台情况记录甚详。“波外翁给我的印象,身短、头大,疏疏的长须,言语举止,一派老辈风貌……初与波外翁相处,使人有不易亲近之感,不因他的严肃,而是过分的客气,你说什么,他总是‘是的,是的’,语气虽然诚恳,却不易深谈下去。……这是他的口头语。”
贰 台湾之行钱锺书拜访乔大壮
乔大壮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驰名于印界、词坛时,钱锺书尚辗转于北京和英国法国读书。战后困居上海时,和徐森玉先生多有过从,称徐森玉为“丈”,以示后辈尊重。1945年,徐森玉护送故宫国宝来蜀,钱锺书曾写《徐森玉丈鸿宝间道入蜀话别》一诗以赠,中有“围城轻托命,转赚祝平安”之句。其时,小说《围城》的写作当正在进行之中。
徐森玉与乔大壮早有交谊,钱锺书自能在与徐森玉的交谈中,听闻乔大壮行状。因乔大壮长钱锺书18岁,钱锺书遂引乔大壮为前辈学人,渴慕一识乔大壮其人。
1948年钱锺书参与了文化代表团的台湾之行,其中,徐森玉以上海博物馆馆长身份参加,钱锺书以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篡的身份参加。此外,还有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庄尚严,北京大学教授、敦煌学专家向达,中央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屈万里以及画家、学者王季迁、俞子才、李宗侗等二十余人同行。
代表团于3月18日抵达台湾,逗留一个月。这一个月的活动,见于钱锺书记录的有两处。一是在台湾大学演讲《中国诗与中国画》,再就是去台大拜访乔大壮。《中国诗与中国画》演讲让钱锺书大出风头,钱锺书当时38岁,风华正茂,《围城》出版一年,台湾已有他不少读者,所以他的演讲大受欢迎。
乔大壮在台大停留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和钱锺书的见面,可能是他居台期间最快慰的一件事。
访台期间,钱锺书经由李宗侗的介绍,执弟子礼到台大拜访乔大壮。在《赠乔大壮先生》这首诗里,钱锺书表达了自己对乔大壮的尊重和敬仰,这在一贯傲然卓立的钱锺书是个例外:
一楼波外许抠衣,适野宁关吾道非。
春水方生宜欲去,青天难上苦思归。
耽吟应惜拈髭断,得酒何求食肉飞。
着处行窝且安稳,传经心事本相违。
这首七律,近人多有解读,从中可以推断当日酒中所谈的内容和钱锺书所寄托的情感。第一是从许寿裳的遇害感受到的时局变化和乔大壮所处的困顿处境;第二是丈夫处世行事之志慨。不求闻达,不事权贵,襟怀坦荡,安然自处。这是他们相互推许和敬重的基础;第三纵论诗词之道。乔大壮以词名世,钱锺书不填词,但颇好写诗。此次见面,能近便请益,这样的话题自然少不了。最后不免谈到今后的打算,诗的自注里,有“先生思归蜀”,钱锺书在诗中安慰并劝解壮翁,不妨在这里安稳居住。崇敬、同情、安慰,三种情感,层层递进,合于一体,周到、妥帖、亲切。名士之间的情感,亦是一派浓烈。当晚倒进千杯的乔大壮,应是叹恨知己相逢太晚的吧!
叁 续翰墨缘白首相望终相违
钱锺书大约于1948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乔大壮最迟也于5月下旬回到上海。据《郑振铎日记》1948年5月29日所记,得知台湾一见后,钱锺书和乔大壮还有一次共赴文酒之集。
乔大壮自沉前六日,从南京给钱锺书寄出了酬答钱锺书的诗《次韵报钱默存》。乔的酬答诗里,明显看出死神已经紧紧地抓住了他——
客舍银灯照桁衣,远游芙芰是耶非?
世传豪士吴中赋,风送轻装海上归。
独立千人原小异,摩天六翮许低飞。
欲从石室纳书去,白首相望事恐违。
诗下附言:“初试名墨,惜纸小劣。”
首联写钱锺书来拜访时的情景,“世传”联说他早听闻钱锺书的大名及其佳作,希望你回去的时候一路好风。“独立”联上句化苏东坡《答李端叔》“识君小异千人里”而来,表达自己对钱锺书的激赏。最后一联要在“白首相望事恐违”,由此可以得知,钱在拜访乔大壮的时候,两人或许有白首相望的君子约定,乔大壮决意自沉前答复钱锺书,表示这个君子约定恐怕是不能践诺了。
钱锺书晚年,曾对自己和乔大壮的这段翰墨缘有过感叹,发出“尔后音问顿疏。旋复人天永隔,伤逝怀旧,哀思难任”的悲悼之念。
钱锺书与乔大壮的翰墨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还有接续。乔大壮女儿乔无疆为编篡乔大壮遗著,特致信钱锺书先生写序。钱锺书虽然回信婉拒,但言辞恳切,可为乔大壮著作的不序之序。不烦要言,重点抄录如下:
无疆女士大鉴:……承命作序,则匪所敢任。不才蒙尊翁忘年不弃,而缘慳交湥……年來謬采虛声,索序不乏,均自惭敬谢。为他人书作序尚不胜,況于尊翁遗著而佛头著秽乎。窃以为当世名流,无堪借重者。尊翁卓然迈俗,有识皆知,亦何假官样文章为增声价;只須自述編蒐经过,冠之全书,最大雅大方。……钱锺书上三月三日。
钱锺书以为当世名流,没有哪一个有资格为乔大壮著作写序,更赞赏乔大壮卓然迈俗,有识皆知。学问文章、道德人品,能得到钱锺书如此评价,乔大壮当无悔遇到这样一个知己。
乔无疆后来确乎遵循钱锺书所指导的“大雅大方”的自述方法,编辑出版了乃父的诗、词、印和书法作品集,一代词坛飞将、印坛大家毕生成就,终不致湮沦埋没,而乔大壮本人,则通过他生前的传奇和系统的著作,得以光耀桑梓、教益后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一多)“开始!”随着指令发出,系统开始转动,两分钟后,119名人民陪审员名单产生……这是3月29日上午,双流区司法...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