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时代之需,答好民生之问

成都日报 2019-02-15 03:43 大字

上接01版

行动不止于此。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成都市委政法委认真总结推广“诉源治理”经验,推动人民调解“一体化”,推动“公调”“诉调”“检调”“访调”“交调”实现无缝对接,探索构建“互联网+多元化解”,推动“网上调解”“预约调解”“视频调解”与“乡贤调解”“五老调解”相结合,累计调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3万件,成功率达98.5%,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12家中央媒体对“诉源治理”、多元化调解机制、综治平台建设等多项工作进行连续报道。

如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百花齐放——在大邑,“无讼社区”建设经验在全国“枫桥经验”纪念大会上交流推广,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将“息争止讼”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融入矛盾纠纷源头防范中,推动形成了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合力预防化解矛盾的治理格局。双流区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联调联动处理中心充分考虑行业特征和矛盾特质,推动法院、交管、保险、律师等部门入驻中心,通过“一站式服务”实现矛盾快捷高效处理。新都区促进人民调解等级化管理,有力破解“人民调解组织弱化、人民调解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难题,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龙泉驿区民工维权中心”“王孃解压室”等成都调解名片正形成强大合力,筑牢了社会安定和谐的基层防线。

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格局,让无数“新市民”在融入成都的过程中更加主动,更加自如。不仅如此,成都市委政法委牵头制定的《关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服务保障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公园城市的方案》,完善积分入户与条件入户双轨并行机制,从刚性制度和柔性关怀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推动流动人口管理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促进超过650万的流动人口深度融入城市社会,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提升基层信息化水平成为大势所趋。在成华区的大联动中心,一块大屏幕被分为几个板块,不同数据和监控画面在此汇聚。熊猫基地的入园情况,339购物中心附近的治安状况,政务、城管等分中心的工作情况一目了然,网络理政投诉量、网格员上报信息量、信访量等数据在系统中实时更新。如此强大的功能,主要归功于“大联动·微治理”信息系统,它实现了与网络理政平台、天府市民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系统、寄递物流监管系统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同时,3714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实现了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向基层延伸拓展。“雪亮工程”建设、“和合智解”调解平台、庭审实质化改革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2018年7月,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通过《成都市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科学谋划了成都高效能社会治理的实现路径,兼顾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成都政法将持续不断为这座超大城市的治理提供政法智慧。

推动扫黑除恶 创新公共服务

为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强保障

锦江区兰桂坊片区,聚集着众多娱乐场所、酒吧,噪音问题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打架斗殴、盗窃抢劫等治安事件则更是让居民心有余悸。为此,锦江区按照“哪里治安混乱就集中整治哪里”的原则,对这一片区开展整治净化行动,警情较2017年同期下降18%,群众满意度达88%以上。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才是扫黑除恶的真正实效,也是高品质生活的最终目标。2018年,全市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全面推进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火车北站、东站等治安热点降温、乱点改善,真真切切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打赢扫黑除恶人民战争,必须举社会全体成员之力。成都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情况纳入网格员工作考核,依靠“1+3+N”专群联动模式,让扫黑除恶的触角向基层延伸得更深更快,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健全。

同样的工作思路,在农村集中居住区整治工作中同样起到积极作用。一大早,家住成华区致强社区的“豫府自治队”成员黄华兵便开始在微信群里呼唤他的“小伙伴”们开始当天的巡逻工作。这个曾经“三多”“三难”问题突出的农村集中安置区已经成为和谐安全的现代小区,一方面在于物防、技防的强化,另一方面在于以多种形式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安管理和矛盾纠纷化解的积极性,引导居民实现身份和生活方式的双重转变。同时,社区主动引入社会组织以及专业社工,免费为居民开展法治教育、防火防盗培训等,同时开办手工、插花、书法等兴趣课堂,居民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幸福感和获得感随之明显提升。

高品质生活还依赖政法智能化建设的保障。“合和智解”互联网调解平台,将“线下”的调解工作延伸至“线上”,使参与解纷的主体与纠纷当事者可以双向选择、实时互动,定争止纷的方式方法变得多元灵活,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成都检察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实现了“实体检察院、网上检察院、掌上检察院”三位一体的“互联网+检察工作”新模式,不仅提升了检察工作的科学现代化、精细化,更促进了网上服务、涉检信访便捷化。“蓉e行”平台的电子眼违法处理、举报违法调查处理、交通违法举报等功能,不仅让市民参与到交通治理中,还切实提高了交通违法处理的效率。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平台,“15分钟法律服务圈”扩大了法律服务的范围和内容,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快捷便利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护航民营经济 健全法治保障

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018年9月20日,一场舌尖上的官司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原告正是著名火锅品牌“小龙坎”所属的四川仁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被告则是温江七彩花都小龙坎火锅店。经过细致审理,法院最终判定被告在店招及经营场所内经营标识中使用“小龙坎”字样构成商标侵权,需立即停止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小龙坎”标识,并赔偿原告损失8万元。

伴随着成都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提升,正确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将成为一道绕不过的课题。对此,成都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市法院首创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将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市检察院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案件“双引导”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司法局成立全国公证行业首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多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公证,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公安局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商业秘密、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典范城市”,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成都政法按照《关于加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的实施细则》,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企业自主经营权,依法保护企业创新创造权益,为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送来强劲东风。

高质量发展还依赖于高质量开放。为贯彻落实市委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的决策部署,成都政法紧扣法治保障体系建设,紧盯知识产权保护、涉外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等重点环节,以开放倒逼改革,以竞争促进服务升级,努力为各类企业建立公平公正稳定的经营环境。天府新区(自贸区)法院正式办公、检察院获批设立,市检察院在全国率先发布“自贸检察”工作白皮书,市司法局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仲裁中心、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完整配套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实现“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有一支作风优良、能打胜仗、忠诚担当的政法队伍。2018年,成都政法坚持以党建引领队建,坚持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深入推进思想政治、能力素质、纪律作风建设,过硬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实现“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法保障,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贡献了政法力量。杨金忠 宋英猛 本报记者 晨迪

新闻推荐

女子迟到误机后情绪失控 抓扯殴打民警被行政拘留

女子迟到误机,冲动之下抓扯民警。13日,四川机场公安通报一起阻碍执行职务案件,女子王某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