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创新实践生态农业建筑:让每户都有“私家菜园”

成都日报 2019-01-25 02:51 大字

位于双流区金桥镇的实验基地菜苗长势喜人

科道农庄实验基地内的大棚育苗

即使是深冬,这里仍是绿油油的一片,地里种满了白菜、萝卜、罗马花椰菜等,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路旁的清渠里流淌着源自地下的深井水;牛群在养殖棚里发出低浅的哞叫……昨日,在位于双流区金桥镇的科道农庄里,记者见到了这一幅别具魅力的山水田园画卷。

事实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庄,而是一个“实验基地”。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助理仲虓告诉记者,“这里主要用于做实验、搞研发。在发展都市农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上、产业上的问题,都会在这个基地里去寻求解决方案。”

什么是都市农业?仲虓一语道破,就是在城市里发展的农业。如何在城市里发展农业?作为本土企业,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农业建筑”这一发展模式,把立体种植技术与城市居民小区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一个封闭的零排放、零污染、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系统,让每户居民都能拥有自己的“私家菜园”。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创新性的构想已于去年11月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推窗见绿、开门见园

有机生态果蔬触手可及

城市发展到今天,居住于其中的人们对它有了更丰富更美好的诉求:希望这个赖以生存的公共生活空间交通通达、商业繁荣、生活便利、文明有序……还希望它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当前,成都正奋力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在仲虓看来,“公园城市是能推窗见绿、开门见园,生态果蔬触手可及的城市。”他认为,“生态农业建筑就是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创新实践。”

仲虓向记者介绍道,生态农业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墙体生产系统。“通过专业化的设计和改建,可以在建筑外墙和阳台上实现农业生产,为每户居民搭建一个‘私家菜园’,根据时令种植茄子、苦瓜、番茄等蔬菜,桃子、柑橘等矮化水果及绿色植物。”他表示,“居民只需要在每一年年初的时候‘点好菜’,决定好具体要种什么,成熟了再采摘食用即可。”而具体的种植过程,则可以全部委托给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种植用的箱体是专门设计的,可拆卸安装,便于替换。土壤则经过了精心改良,并定期替换进行休耕。蔬果幼苗则是在大棚里育好再移植过去。”

“还有一环则是排污系统改造。”仲虓告诉记者,墙体生产系统仅仅是生态农业建筑中的一环,实现了“建筑+农业”,而更为关键的则是“生态”,这就要依靠对排污系统的改造。据了解,改造排污系统就是把黑水、粉碎后的餐厨垃圾及小区内的残枝树叶等可降解的有机垃圾全部放入由化粪池改建的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供部分住户选择使用,而沼渣和沼液经工业化处理后则会制成生物有机肥,用于果蔬的生产。而日常洗澡、洗衣、拖地等使用过的中水则会进入小区的中水湿地处理系统,通过处理后在智能浇灌系统上用来浇灌墙体上的“私家菜园”。

“通过对排污系统的改造,不仅实现了建筑内部的排污再利用全循环,更实现了‘私家菜园’的有机生产。”仲虓告诉记者,当“私家菜园”全部搭建起来后,远远望去就像是一道“翠绿幕墙”,而城市中“水泥森林”也会变成“农业森林”,而对居民而言则实现了有机生态果蔬触手可及。

生态农业建筑是否会占用居民的家庭空间,摊高建筑成本?面对记者的疑问,仲虓自豪地表示,“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方案,几乎不会增加建筑投资,更不会影响房屋使用功能。”他进一步向记者说明道,“私家菜园”占用的空间来自技术改进新增的空间,而非挤占原有的空间。据了解,传统的建筑外墙厚度达30厘米,而如果采用该公司研发的薄型生态墙板,厚度仅有4至7厘米,在同样的建筑面积中能提高至少10%的使用面积。“虽然墙变薄了,却丝毫不影响房屋的隔音、隔热功能。”仲虓向记者透露道,该薄型生态墙板目前已通过了四川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相关检测。

绿色生态、持续循环

生态农业建筑已获专利授权

从传统建筑到生态农业建筑,这个创新性设想的实现过程进展得如何了呢?仲虓告诉记者,目前“生态+农业”已经形成了闭环,已经是一个完整的都市农业生产系统,下一步就是把这个系统移植到建筑上去。他向记者透露道,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接下来他们会在农庄里试建5栋高楼进行测试。他表示,就是要在这片实验基地里对农业和建筑业的系统融合问题进行一次又一次地“攻坚”。

昨日,在仲虓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这个占地500亩的实验基地。他告诉记者,“过去11年里,我们还对国内外超过500个农业产业试验基地进行过考察研究,绿色生态农业建筑的应用试验已于去年全面完成。”随着仲虓指向的位置,记者看到实验田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我们对同纬度4000余种蔬菜进行了择优选择,最终在这片实验基地里实现全年栽植超过600种蔬菜,其中有六成以上为黄秋葵、救心菜、鸟巢蕨等功能性蔬菜。”他表示,未来这些蔬菜都会列入“菜单”中供居民选择。

仲虓认为,系统内部循环的关键就在于转化的过程。要如何把基地内的杂草及各种有机垃圾转化为沼气?又如何把生产的沼渣、沼液转化为有机肥?仲虓向记者回忆道,为了解决这些转化过程中的问题,他们与中国农科院沼气研究所进行了联合攻关,改良了传统的沼气生产技术,不仅使沼气的生产效率更高,更实现了对有机垃圾的高效利用。仲虓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厨余垃圾黑水回收技术、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等已经取得了国际专利局的授权认证。”

据悉,科道农业已经组织建立了生态农业建筑科学研究院,设立了相关六个专业研究中心,是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授牌的唯一一个试验示范基地。而值得一提的是,科道农业的“一种具备有机农业水产养殖功能和内循环处理功能的生态建筑”也在去年11月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本报记者 孟浩 刘金陈 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春运期间 成都机场预计330万人次出港

2019年春运从1月21日开始至3月1日结束,共计40天。昨日,记者从成都机场获悉,在此期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预计发送出港旅客330万...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