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立体大通道体系

成都日报 2019-01-25 02:50 大字

1月19日,观众在成都规划馆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展区驻足参观本报记者 李冬 摄

交通,是助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成都一直注重对内对外交通体系的构建。在成都规划馆二楼,一部名为《丝路传奇盛况》的短视频,生动介绍了成都的“丝路故事”。旁边墙上两幅巨大的地图,勾勒出成都“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宏伟规划。

“未来,成都将按照省委部署,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推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拓展航空、铁路战略大通道,构建以成都为核心的亚蓉欧‘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立体大通道体系,具体而言,将构建国际航空枢纽、国际铁路货运枢纽、国家铁路客运枢纽、国家高速公路枢纽以及国际通信枢纽,同时强化国际门户功能。”解说员介绍道。

记者还从规划馆了解到,成都目前正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扩能双流国际机场,形成“一市两场”航空格局,构建以成都为网络中心的国际航空大通道,布局“14+48+30”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 14条通达国际航空枢纽的全货机航线、48条通达全球区域经济中心的商务航线、30条通达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文旅航线。“看这里的规划图,左手边看到的是已有的双流国际机场,右手边是正在建设的天府国际机场,未来两个机场加起来的客运能力达1.5亿人次/年。成都也将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一市两场’的城市。”解说员向记者介绍道。

【现场连线】

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开行1591列

“目前,已成功吸引TCL、联想、沃尔沃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产能转移落户成都,省内货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上周五,荷兰、意大利、捷克等国家驻川驻渝领事馆高层,政府部门代表、物流领域专家、物流企业负责人等300多名嘉宾会聚一堂,一起探讨和分享了中欧班列(成都)带来的发展与合作新机遇。“中欧班列(成都)推动‘四川造’‘成都造’走向国际市场,同时让欧洲商品走进成都千家万户。”成为与会众人的共识。

最新的权威数据显示,2018年中欧班列(成都)开行1591列,开行量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一,同比增长85%,从成都出发的国际班列也继续领跑全国。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成都)境外站点数拓展至24个,国内“蓉欧+”互联互通直达班列覆盖沿海、沿边城市14个,打造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

记者从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还了解到,为了对运输全过程进行合理、高效的调度,成都国际铁路港目前已着手在波兰马拉舍维奇筹建运控中心,对中欧班列(成都)进行全程的控制、计划和监控。预计今年春节前后,该运控中心将实现试运行。

成都市地铁线路开通运营225公里

记者从规划馆还了解到,在构建外联大通道的同时,成都市也在积极推进市域交通建设,其中就包括重点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地铁线路累计运营里程已达225公里,在建地铁规模283公里。成都市积极推进多制式轨道交通,建成试运营有轨电车蓉2号线工程首开段;全面启动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大力推进成都南站优化提升项目。

与此同时,推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月大道快速路、元华路神仙树互通立交、成洛大道快速路主线、中环路龙兴隧道已竣工通车,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已基本完成。推进锦城广场P+R停车场等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川大停车场和电子科大停车场地面足球场交付使用。完成金牛大道沿线综合提升工程。基本建成7个慢行交通示范片区,编制完成成都市自行车道专项规划。完成352公里街巷加密成网建设,开工71条,打通50条“断头路”。

天府国际机场轨交快线18号线明年开通

“太难了!太不容易了!”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水电七局项目部负责人在现场对记者说。就在1月18日上午10点38分,在历时29个月艰苦鏖战后,18号线龙泉山隧道左线终于实现贯通。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是成都市一条集市域快线与机场专线为一体的复合功能线,是服务于成都市区与天府国际机场之间的轨道交通“大动脉”,据悉,该线路将于明年开通试运营。

龙泉山隧道位于天府新站至三岔湖站区间,隧道全长约9.7公里,为高瓦斯隧道,是该线关键控制工程。“自2016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全体参建人员不畏艰辛、超前谋划,克服了围岩破碎、进口浅埋膨胀软弱土、地下水富存、断面小物流组织难等困难,经历了隧道瓦斯涌出量大、浓度高、瓦斯溢出频繁、瓦斯防控难度大等重重考验。面对各类考验,参建各方不仅对风险进行现场研判、组织专家分析原因,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管控措施,确保成功穿越龙泉山断层、马鞍山断层破碎带、高瓦斯涌出地段、双简快速公路张万沟大桥,解决了高瓦斯地层低段位光面爆破技术。”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龙泉山隧道左线全隧贯通,标志着该线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隧道右线还余约200米即将贯通。“全体参建人员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建设管理工作,为实现龙泉山隧道双线贯通,保障18号线一二期工程进度而努力。”

【两会声音】

加快交通体系构建

助推公园城市建设

围绕交通这一话题,出席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和出席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热议不断,“加快交通体系构建,助推公园城市建设”成为大家的共识。

天府国际机场距成都中心城区(天府广场)直线距离约50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约51公里,距资阳市约25公里。规划有蓉京、蓉昆高铁和连接成渝高铁的资阳北支线,以及轨道交通13、18、19号线……在成都规划馆的参观中,伴随着介绍,市人大代表们纷纷把目光聚焦到位于三楼沙盘上的天府国际机场。“非常期待天府国际机场的建成,相信必将为‘东进’区域带来飞跃式的发展。”在市人大代表、四川种都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总农艺师刘峥看来,成都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天府国际机场不管对于市民出行,还是货物运输都将带来极大的便利。

“目前,成都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框架已基本建成,在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监管、提升日常交通管理、提高道路运行效率、提供市民出行服务、保障重大活动交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政协委员、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小卜认为,应该进一步提升成都市交通的信息化水平。“可以依托海量的交通大数据支撑,通过交通数据挖掘分析与运行监测结果掌握城市交通状况,发挥交通大数据价值,为交通公共政策制定、公交线网优化等进行定量分析,为交通政策制定者、规划者、管理者和相关交通运输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他认为,可以通过编写发布全市交通运行监测日报、周报、年报、各类交通快报和分行业专报,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综合性的交通出行服务。

【市民感受】

中欧班列连通成都与欧洲

更增民企信心

“不是高端葡萄酒在四川和西南省市市场小,是之前渠道不畅。如今,中欧班列(成都)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四川蓉欧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石蕤锋看来,中欧班列(成都)连通的不仅仅是地域上的成都与欧洲,更是为民企发展带来了信心:“搭乘班列,‘成都造’‘中国造’更多地走出去,让越来越多的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有中国民企的身影,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中国民企以更强信心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

本报记者 袁弘 赵荣昌 王雪钰 宋妍妍

新闻推荐

双流区委书记韩轶: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美丽宜居空港公园城市

“2018年,双流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系列部署,坚持把对表对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系统谋划航空经济之都建设发展思路,精准构建...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