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四个“百强区”奋进双流立潮头

四川日报 2018-10-22 05:49 大字

双流新貌。

通威太阳能生产车间。

花田空港。熊军摄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本月初,《人民日报》刊发了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成都市双流区四项主要指标排名位列全国百强区。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个全国“百强区”,无疑是对双流区40年来栉风沐雨、锐意改革、砥砺奋进的最好注脚。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起点,双流区开启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奋力把双流打造成为航空经济之都、生物产业之城、电子信息之谷,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塑造城市发展新格局、形成全面开放新优势、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努力成为全省“一干”连“多支”的重要节点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重要支撑。

□罗子欧(图片除署名外由双流区委宣传部提供)

综合实力倍增 两段顺口溜道出新巨变

回望来路,40年间,双流从一个纯农业县一步步成为成都中心城区、四川自贸试验区及天府新区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生动演绎了一出县域经济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励志故事。

在成都,过去有这么一段顺口溜,“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

而双流人也从不避讳这段历史,一个数据能直白地说明40年前的县情——农民人均纯收入91元。

通过改革开放,从1993年到2011年,双流连续18年位居四川省十强县榜首,2014年,即双流撤县设区前一年,双流排名全国百强县第9位。2017年,双流地区生产总值743.79亿元,人均GDP达到9.56万元,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超历史最高水平,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38位。

双流人又编了一首顺口溜,反映沧桑巨变——云对雨,雪对风,大雁对长空,你来双流我做东。请听我来讲一讲,我们的双流就是“港”:双流的港,西航港、蛟龙港,航空港,一个都比一个“港”;双流科技更加“港”,汉能的瓦,申威的芯,华体有个华表灯;双流的山,是牧马山,山上的别墅很高端;双流的地,是插花地,地上全是项目地,种的都是高科技;双流的天,是蓝蓝的天。天之蓝,梦之蓝,我们的空港有花田,尝个草莓比蜜甜;双流的海,五湖加四海,双流的生活很精彩……

一个“港”字道出双流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7年,双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2元,是改革开放之初的272倍。

根据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双流区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排名更进一步,位列第37位,在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百强区中排名48位,在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中排名68位,在2018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位列36位。

科技创新引领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不久前,位于双流的成都立鑫新技术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喜讯,经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的严格审查,公司成功获得“中国科协2018年创新先锋企业(第二批)”称号。紧握核心技术,着力自主研发,是立鑫自成立以来不变的坚持。而其开拓创新的精神,也是双流区狠抓产业发展、夯实经济基础的缩影。

行走在西航港经济开发区,火热的建设场景比比皆是。在中唐空铁,2.0版的新能源全景空铁刚一亮相便惊艳世界。距它不远处,一座“产城融合、游居一体”的成都国际航空动力小镇,早在规划之初就吸引了波音、空客等航空巨头的注意,已聚集成都航宇、朗星无人机等重点企业。

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双流区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其路径明晰。即突出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打造航空经济之都、生物产业之城、电子信息之谷,促进经济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

航空经济之都方面,重点发展航空运营服务、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物流、跨境贸易、航空金融、航空总部六大航空经济集群,加快打造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航空经济之都。2018年,预计航空经济产值实现1200亿元,力争到2020年突破1500亿元。

生物产业之城方面,依托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化学药制剂、高性能医疗器械、智慧健康+精准医学等六大业态,加快打造门类齐全、集聚度高的生物产业之城。2018年,生物产业产值将实现80亿元,力争到2020年突破300亿元。

电子信息之谷方面,正在构建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信息安全为主的三大领域,重点以芯片设计制造为突破,瞄准第二代、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方向,构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市场应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2018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将实现800亿元,力争到2020年突破1200亿元。

筑优营商环境 打造全球价值投资高地

10月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一片火热景象。在生物产业孵化园内,西点科创(成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刚刚完成接房手续,正式入驻。

这是该孵化园自8月开园以来进驻的第3家重点企业。在此之前,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和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已经先行入驻,国药中生血液制品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截至目前,落户生物城的项目总数已达110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产业发展,项目投资是关键。今年1—8月,双流区共新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8个,总投资334亿元,产业覆盖也越发全面,链条延伸更加完善。

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立体的交通网络等“硬指标”,双流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作为国家级天府新区的重要承载地,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所在地,双流同时也是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域,坐拥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一环七射七横”的快速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10条,与91个国际、地区城市实现了通航,航点遍及五大洲,平均每周出入境航班达690余架次。完善的公建设施、商业配套和专业载体,让项目和企业可实现“拎包入住”。

在筑牢硬件的同时,双流区不断提升投资软环境。

创新设立“企业咖啡时”,为企业和政府搭建起了“零距离”的沟通平台,而线下“一窗式”、线上“一键通”的行政审批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了便捷高效的贴心服务。

“投资项目承诺制”让企业享受保姆式的贴心服务。不仅如此,从企业诉求和项目需求出发,不断完善能源配套和基础设施,“订单式”周到服务,让企业增强了扎根双流做大做强的信心。

着眼绿色宜居 建设空港公园城市

双流中心城区,空港中央公园,湖水碧波荡漾,景色清新怡人,仿佛一幅山水画卷在城市之中铺展。

这座亚洲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还在不断“长大”。双流区通过全球招标,引入澳大利亚知名专业公司规划出“十字形”“五湖四海”公园,随后规划升级优化为“井字形”生态骨架,面积拓展至15000亩,贯穿一座城,正在形成城市建在公园里的新格局。

截至目前,全区人均城市公园绿地面积15.1平方米,先后荣获“全球生态宜居国际示范区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奖项,获批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

生态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双流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宜居空港公园城市提供了强大的绿色支撑。

截至今年9月22日,双流区优良天数已达160天,同比增加5天。这些变化的取得,得益于扎实推进“三治一增”,大力实施“十大攻坚行动”,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为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双流区正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小于0.36吨标煤/万元。

在绿色生活方式上,鼓励绿色产品消费,完善新能源公交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及新能源汽车等节能产品,开展绿色细胞创建,让“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社会风尚。

“我们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优质的营商环境,为双流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绿色动力’,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双流区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成都市双流区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告

双流公资土挂吿[2018]08号根据《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土资源部39号令、《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