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校院企地融合发展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四川日报 2018-09-30 06:26 大字

“蓉”归故里·四川大学校友返校日活动举行

9月29日,四川大学迎来校庆日,当天,以“大川汇贤 智润天府——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主题,成都市政府与四川大学共同主办的“‘蓉\’归故里·四川大学校友返校日”活动在四川大学举行。

整个活动从早上9点持续到下午4点左右,期间,巡展、峰会、揭牌、考察参观等活动依次进行,内容丰富,节奏紧凑,校(四川大学)、企(川大校友及其所在企业)、地(成都市)三方进行了范围大、深度广的沟通与交流。

主动制造“重要契机”——这已经是成都市与在蓉高校第二次联合举办返校日活动,每一次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在后续对校院企地融合发展产生着长远的影响。

而返校日活动,只是成都近年来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上创新探索的多种方式之一。

“到目前为止,成都已经初步构建形成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以构建优势学科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大力助推成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助推成都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王旭王彦超

返校日,川大校友深入了解成都

校院企地融合发展,四川大学积极融入

9月29日,包括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志胜、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董事长柯尊洪等在内的四川大学部分知名校友、各地校友分会校友代表、全球校友创业家联谊会主要理事及会员参加了返校日活动。

当天上午,“大川汇贤 智润天府——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峰会举行。峰会上,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四川大学—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未来网络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在四川大学,校友们通过展览,深入了解成都市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环境生态、创业生态、重点发展产业及相关扶持政策等。“这一切,有助于加深校企地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成都市大力推进校院企地融合发展,四川大学与成都市的校地合作愈加深入,形成了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近五年来,四川大学与成都企事业单位签订合同数约5000项,占四川大学与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合作项目数的38%。

在成都市推进校院企地融合发展方面,四川大学扮演着关键角色:与成都市共同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已分割确权科技成果70余项,科研人员在蓉创办科技企业30余家;重视与成都市各区(市)县和产业园区的合作,截至目前,成都范围内与川大有合作交流关系的产业园区有39家,占园区总数约60%;积极共建环高校院所知识经济圈,与成都市武侯区共建“环川大知识经济圈”,与双流区共同打造“环江安校区国际化创新创业示范带”。

在与四川省、成都市签署省市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2018年6月,四川大学再次与成都市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助力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三大方面同步推进

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四川大学与成都市的校地合作,是近年来成都市深入推进校院企地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加快推进成都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和发展,提升城市产业能级,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助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近年来,成都市科技局会同相关部门,全力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

全力推进——成都在市本级成立了专项工作推进小组,在成都市科技局设立专项办,全面动员,专班推进;研究制定《成都市深入推进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与校院企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并形成了《专项工作责任分工表》。

“截至目前,在三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实现各产业园区签约全覆盖。截至目前,成都的校院企地融合发展这项工作中,各产业园区签约全覆盖,达成签约项目254个,投资额2100亿余元;引聚10000余名高水平人才,包括60余位国内外院士;与300余个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在产业园区内建成产学研联合实验室1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企业4000余家。

实现在蓉高校调研对接全覆盖。成都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各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密集开展走访调研,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取得了普遍联系,除市级相关部门实现了市域内56所高校走访调研全覆盖外,一些区(市)县、园区还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众多海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初步联系,并与部分高校达成实质性项目签约。

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全覆盖。成都市各区(市)县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需求及资源禀赋实际,不断探索合作模式,加快培育创新生态链和产业生态圈,不断探索创新资源共享模式,例如共同投入资源、共同搭建平台、共谋利益分享、人才打通使用或共引国际资源等。

“目前,成都的校院企地融合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构建形成了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深挖“富矿”大胆探索

两项亮眼工作激活城市战略性创新资源

在成都市大力推进校院企地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有两项非常亮眼的工作:一个是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一个是在全国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

“‘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是成都升级‘双创\’的重要抓手。”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成都致力于通过这种形式,建立起全域覆盖的校院企地深度联结机制,引导高校、院所、企业资源向成都产业功能区聚集,激活城市重要的战略性创新资源,建立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创新共同体,促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最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成都市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行动计划》,成都将力争到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建设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目前,已成功打造3个环高校经济圈,全市共建立科技孵化场地约594万平方米,入孵企业及团队9614个;共有378项科研成果分割确权,顺利转化。

2016年5月,成都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出台触及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的政策措施“成都新十条”——《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若干政策措施》,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消除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机制约束,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实质性突破。在此基础上,2017年出台“成果转化十条”,并制定了《关于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全力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

截至目前,该项改革阶段性成效显著。西南交大、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成都中医大、成都大学等在蓉高校已相继出台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共完成科研成果分割确权378项,创办的科技企业由改革之前的数家增至40余家。

四川大学积极推进此项改革。目前,四川大学已分割确权科技成果70余项,科研人员在蓉创办科技企业30余家,其中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抗肿瘤药物、基因治疗技术等7项成果评估作价3.6亿元在成都落地转化,预计带动投资100亿元。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相关经验,进一步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途径和模式。”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探索旨在通过深挖校院企地融合发展这所‘富矿\’,助推成都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以此助推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新闻推荐

本周成都住宅供应迎新高

本报讯(记者王奕然)楼市“金九”在本周迎来高潮。9月26、27两日,成都一共有20个住宅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两天供应6744套...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