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首诊在基层

成都日报 2018-07-25 01:28 大字

王磊是双流区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寺圣、星月两个家庭医生团队的队长,在中心工作了16年,她觉得,要数现在“最接地气”。

对辖区居民来说,签约家庭医生肯定是件好事——享受到更贴心优质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病了不用“挤”大医院,而是联系家庭医生,去社区医院首诊。对签约医生来说,实施之初是卖力“吆喝”——由于不了解甚至误解,签约医生常常像求职一样介绍自己,争取那一份份服务“订单”。

现在不同了,居民们从怀疑到信任,纷纷为自己和家庭签约了一份从诊治疾病到健康管理,从妇幼保健到社区养老,覆盖生命全周期、全过程的健康服务保障。“没有想过,家门口的社区卫生院能提供这样的健康服务,我的血压血脂控制得很好。”“我的血糖控制平稳,精神状态好多了。”……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从中受益,这也是成都市医疗健康服务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为目标的具体实践。

新模式

全程监管签约团队服务质量

杜绝家庭医生“签而不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得住”,是实现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基础,其突破口便是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如何实施,那就要帮老百姓解决最实际、最迫切的看病就医和健康保障问题。

昨日,记者来到该中心,发现院内成立了“家庭医生团队管理办公室”。据负责人介绍,这是为了统筹安排签约居民的整个服务流程,并全程监管签约团队的服务质量,杜绝家庭医生“签而不约”。

万开林患有高血压合并严重高脂血症,经常头晕头痛。但从家到大医院就诊,挂号、排队、治疗、开药,一来一回要花费大半天时间。他渐渐失去耐性,治疗方式变成:“稀里糊涂买了药吃,也不晓得有没有效果。”

因为这种不合理的治疗模式,他的病情非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愈发严重。“第一次到社区建档案体检,居然抽出了乳白色的‘牛奶血\’,”万开林说,是王磊医生第一时间通知他复诊,随后又联合区一医院的医生制定了治疗方案,用最经济适用的药物为他解除了健康风险。“每次到社区随访,王磊都反复叮嘱我要按时用药、复查、合理的饮食,还要多运动,目前我的血压血脂控制得很好。”

新体验

软件硬件同步提升

带来更好的服务更优的质量

想要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但基层医院如何留住病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让病人相信基层医院。”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必须同时在‘看得见\’和‘看不见\’两方面下功夫。”所谓“看得见”,就是医院硬件设施的改善。包括就医环境的改善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而“看不见”,则是医疗技术和服务的不断优化。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位于成都市南郊,辖1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4.1万人,其中,“一老一小”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尤为突出。为此,中心率先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了儿科住院部,实现了中心在儿科诊疗服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快速转变。同时,与区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慢性病专科医联体,在中心开设慢性病联合诊室,由上级内分泌专家与中心内分泌首席医师共同诊疗。这种由“医院+社区、面对面+远程”的带教帮扶模式,对快速提高中心慢性病防控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对居民问卷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很关注中医药疗效。为此,中心又加大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打造起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室和临床技能培训室,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定期开展远程视频教学。还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中医药内容拓展到“治未病”“已病”和“瘥后康复”,满足了居民需求。

新举措

发布家庭医生服务“标准菜单”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签约率

分级诊疗制的意义,实际上就是要让大医院的专家有更多时间、精力看疑难杂症,把常见病、慢性病留给下级医院,各司其职,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更实现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应用。

“早在2016年,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业务量增幅就超过医院增长幅度,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明显增强。”取得这一阶段性的成效,得益于成都市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方面开展的多项探索。

据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27家,完成诊疗设备提档升级108家,完成村卫生室公有化标准化建设506家。下一步,还将结合社区综合体建设,同步规划新、改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为市民在基层就医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能力。目前,全市已组建82个纵向型、紧凑型医联体,实现了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000余支,签约600余万人,通过家庭医生团队网格化管理等措施,优先覆盖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今年,市卫计委联合市财政局、市人社局首次发布了家庭医生服务包“标准菜单”,居民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签约服务包。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来提高签约率,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

新气象

到2020年基本形成均衡协调、

一体高效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成都市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比较突出。二环路以内的老城区密集分布着代表成都市最高医学水平的部、省、市级三甲医院。这一历史形成的布局结构,导致中心城区三甲医院门庭若市,知名医学专家一号难求。所谓“看病难”,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的部省市级三甲医院。

为此,市卫计委会同市规划局编制了《成都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规划(2017-2035年)》。“虽然都是生活在成都,但是居住的区域不同,看病就医的便利程度也不同。成都市今后医疗资源总量仍会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发展逐步有所增长,但主要方向还是在空间布局和医疗服务质量上优化和提高。”市卫计相关负责人表示,“编制调整医疗资源规划,就是着力解决布局不均、结构不合理、可及性不强等问题。” 坚持“大卫生、大健康、大服务、大共享”理念,全面推进“健康成都”建设,加快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实施高品质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攻坚计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均衡协调、一体高效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文/图

新闻推荐

修拖拉机拿到省级竞赛一等奖 43岁农民将代表四川出赛

首届四川农机维修技师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刘长洪“如果把这次比赛比作世界杯,我都不会赌我自己夺冠。”来自双流区成...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