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协和路径 创建法治建设委员会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协和更“和谐”

成都晚报 2018-05-29 03:06 大字

成都市双流区协和街道整合辖区法律资源、搭建法律平台、强化法制建设、突出法制在社区治理、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创建了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探索出一条依法统领、联动共建、全员共享的依法治理模式。

创新

整合法律资源 开启社区治理新模式

“你们双方还有什么诉求?”“希望你们遵守调解协议,按协议内容及时履行协议!”......近日,在双流区协和街道办事处一楼的法治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里,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对辖区一起民事纠纷进行调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这是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成立以来又一次成功调解民事纠纷的案例。协和街道司法所所长贺昌林介绍,这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但是同以往调解不同,该所第一次联合公安、综治、执法、司法、律师等对一件普通民事纠纷进行调解,通过多方介入,从多方面进行劝解、分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知之以法”最终矛盾纠纷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表示满意,承诺会遵守和履行协议。

据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12月,是为进一步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模式探索实践,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形成区域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该法治建设委员会统筹辖区内公安、综治、执法、司法、信访等涉法科室(部门)及高校法学院、律师事务所、法律志愿服务组织等法治资源,整合进入法建委,形成“执法+司法+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的区域共治模式。法建委由“1个委员会+1个办公室+4个工作组+N个组织”的“114N”组织架构构成。据介绍,协和街道法建委是依法治街领导小组下的具体办事机构,也是整合辖区内涉法部门(机构)、各类社会法治资源,合力推进基层党工委、办事处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为辖区群众提供涉法事务“一站式”办理服务的机构。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破原有资源、人员的配置方式和架构模式等瓶颈桎梏,探索符合街道区域发展实际、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途径,着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协和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转变

从学法到守法用法 社会更和谐

“这边的投资环境非常好,我们感到很满意!”谈到时,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华府项目项目书记屈勇涛说,该公司从项目入驻施工到如今主体工程达一半进度,工程进展非常顺利,这与周边安定和谐的投资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很多地方容易出现的当地势力强揽工程、无理非法阻扰等现象从未发生过,给工程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顺利的背后其实是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的不懈努力。协和街道一位相关负责人说,随着近年来协和街道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人企图通过非正常途径参与工程竞争,严重扰乱了当地正常生产秩序,带来很坏的影响。为此,协和街道法建委下的学法用法工作组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法律宣传,有效的预防了这类事情发生,为当地投资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平和待人留余地,主动吃亏是风度。”“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在长顺社区居委会,有这样一个“个性化调解室”,这里为有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制造了一个“温馨”的环境。墙上满是劝人平和的语言,再来一杯暖暖的热茶,当事人往往怒气立刻消去一大半,更有甚者还没等调解开始便幡然醒悟、茅塞顿开,主动和好。到目前为止,黄正国的调解成功率达百分之百。

协和街道法建委一位负责人说,如今,协和街道法治建设委员会的工作已经渗透到社区基层群众中,润物无声,慢慢的改变着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一些传统问题处理方式。通过街道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特别是用法律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后,村民们渐渐知道法律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的好处,比他们传统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更管用,能更好地处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省钱、省事还没后顾之忧!”,居民们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也更加主动了,社会也更和谐了! 张勇 郭万

新闻推荐

3号线二期“热滑”完成 全线具备行车条件 年底开通后,将南接双流西站,北与一期太平园站接驳

本报讯(记者袁弘文/图)昨日16时45分,随着停靠在板桥停车场上检修库电客车的受电弓平稳落下,标志着成都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