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民生促发展中筑牢人社支撑

成都日报 2018-02-25 06:28 大字

近日,双流区人社局晒出的年度成绩单引得群众瞩目:“四化四提升”全面推动就业创业、“三行并举”破解企业引才难、长期照护险为570名重度失能人员减负送暖……一系列创新务实举措,释放更多民生“红利”,获得群众纷纷点赞。

亮点一

“四化四提升”推动就业创业取得实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双流区人社局始终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创业富民”理念,实施政策扶持、就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就业创业服务基础不断加强、范围不断扩大、实效不断提升。全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资金补贴集成化,提升政策支持精准性。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重大民生项目,突出把政策资源聚焦到关键环节、起到关键作用,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政策精准性。全年发放稳岗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3000多万元,惠及企业581家、职工10万人;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负1亿多元,惠及企业6258户、职工13.6万人。为企业稳岗稳员稳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持。

体系建设纵深化,提升服务平台可及性。坚持“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众,实现城乡就业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大力推进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抓好镇(街道)、村(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规范完善,将涉及就业创业方面的21项事项下沉镇街(其中村社区18项),发放基层平台建设经费62万元,推行互联网+就业创业,在区、镇、村投放自助服务终端机,窗口服务推行综合柜员制,群众可以就近就地办理求职登记、培训登记、就业失业登记证等业务。通过就业信息专栏、成都公共招聘网、 双流人才网、“双流人社”微信微博等平台,办理求职登记7000多件,提供就业岗位信息3.8万余条。

技能培训实战化,提升训用融合针对性。坚持产业发展、企业需求与技能培训、人才引育双向互动,积极探索推行“产才融合”“校企合作”“新型学徒制”等技能培训新模式。在成都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四川新华电脑学院等职业学校,组织开展包含数控加工、汽车维修、电子技术运用、现代物流、航空服务、轨道交通、互联网、软件开发、天猫创客、平面设计等专业培训,全年为1532家企业培训各类人才14000余人。有针对性地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跟踪回访率达100%,本地生源大学生95%以上实现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率达100%。

培育扶持多元化,提升就业创业实效性。坚持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一项重要抓手,加大创业服务力度,切实提高创业实效。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新闻传媒,把各项创新创业政策覆盖到所有镇(街道)、产业园区及在双高校,引导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劳动者了解政策。依托空港青年(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创空间”等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108户,团队孵化项目256个,目前双流区已有聚源孵化器、天府创客公园、飞马蓝光WE创园区等9个孵化载体投运,孵化载体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体系。积极组织参加“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功举办“智汇双流”、蓉港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全民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创业热情和创业能量。全年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3400人。

亮点二

“三行”并举破解企业引才难

经济要发展,产业是关键,人才是动力。双流区人社局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紧扣产业发展大局和企业人才需求,通过政府带动、校企联动、产才互动,开展“城市行”“校园行”“企业行”系列引才聚才行动,破解企业引才渠道窄、成本高、效果差的难题,推动企业发展,助力产业转型。

城市行:把企业带出去,把人才带回来。借助企业HR微信群、双流人才网、园区政企服务平台,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实地座谈、邮件沟通等方式,了解掌握企业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借力智联招聘等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大数据对企业所需人才的种类、岗位与国内初选城市的人才供给量、活跃度进行量化分析、比对匹配,从西安、重庆、武汉中确定西安为引才目标城市。组织成都航宇、中电熊猫等20家企业赴西安举办“广都英才·城市行”招聘活动,现场达成意向300余人、入职34人,并吸引天津、张家港等地501位求职者到场,极大提升了双流美誉度和人才吸引力。

校园行:把企业推出去,把人才引进来。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需,组织23家企业赴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参与蓉漂“人才荟”进高校活动;邀请“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宣讲团”特聘专家走进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工商学院开展“职业规划体验周”、职业能力测评和面试技巧指导;组织68家企业到重庆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开展“梦园双流·校园行”招聘活动,达成引才意向1100余人。

企业行:把企业亮出去,把人才留下来。组织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85名学生代表到中电熊猫、通威太阳能区内重点名企参观。组织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学院67名在校学生代表参观中电熊猫、通威太阳能等在建重大项目工地。依托川开电气、锦华药业、千嘉科技等16家企业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招引115名在校大学生定岗实习、就业见习。通过这些活动,让高校和职业院校学生了解双流、认识双流、爱上双流、建设双流。截至目前,60名大学生通过见习留双就业,大学生落户双流就业2715人。

亮点三

“三实三强”推行长期照护险

为570名重度失能群众减负送暖

双流区永安镇凤凰村11组的谢秀珍夫妻双方父母4位老人中有3人重度失能,她只能在家全职照护老人,家庭负担非常重。她的父亲、母亲和公公3人申请评定为重度失能后,每月能领取照护金3927.8元,生活境况有了极大改善,谢秀珍高兴地说:“这个政策太好了,帮了我们大忙,让我们松了大劲。”

这是双流区长期照护险为百姓减负送暖的一个案例。

长期以来,重度失能人员由于制度缺失、生活乏力,为其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忧虑。双流区人社局按照全市试点工作要求,饱含为民情怀,创新工作方式,形成部门联动、镇街配合、机构支持的工作格局,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个重度失能人员家庭,温暖了每名重度失能人员的心。

建实队伍强力量。据了解,在全区12个镇街分别抽调1名业务精、作风实、服务好的劳动保障协管员担任联络员,在区医保局的指导下开展政策宣传、调查摸底、综合协调等工作,确保宣讲政策找得到路、了解情况进得了门、发放待遇认得到人。邀请双流区内8名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医疗专家组建失能评定专家组,对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医疗机构推荐的130名医务骨干进行理论、实操培训,通过考试择优选定78名评估人员。委托经办机构中国人寿双流区分公司抽选11名业务骨干接受市医保局统一培训,全面学习掌握受理、审核、评估、支付等业务知识和工作环节。

夯实基础强保障。组织镇街联络员会同村(社区)干部进村到组宣传动员、上门入户发放资料,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体开展政策宣传,合理引导预期。组织镇街联络员通过入户调查、设点咨询等方式,收集失能人员信息采集表80余份、基本信息1000余条,为长期照护保险的业务经办、失能评估、照护机构选择等工作提供相关数据参考。双流区人社局根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人员数量和筹资标准测算财政补助资金,双流区政府常务会议及时研究并核拨2017年财政补助资金111.68万元。

做实服务强效果。联合区民政局、卫计局在对全区38家“医养结合”照护机构初步筛选的基础上,根据机构规模、硬件设施、服务质量等条件,最终确定双流区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和成都华圣夕阳生态苑为长期照护保险协议照护机构。采取定点受理和流动受理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点、主动服务,做到“服务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由委托机构牵头,“2+1”(两名经办员+一名评估员)联合对每名失能人员进行评定,经办员负责组织联络、上门调查、全程录像、视频复审,评估员负责资料梳理、现场评估,综合评定后确立失能等级。采取电话回访和上门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失能人员的照护情况和待遇享受等方面进行动态跟踪,避免出现待遇享受没有到位、人员或者机构照护没有到位,并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失能等级,最大限度发挥长期照护险的惠民功能。

目前,双流区每月对570名通过失能评估人员发放长期照护险待遇57万多元,减轻了重度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和精神双重负担,增进了家庭和睦,推动了社会和谐。

新闻推荐

中和街道积极开展党风廉政系列活动 确保红红火火的春节风清气正

为深入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中和街道开展党风廉政系列工作,让大家过一个红红火火的春节的同时,又保证节日期间风清气正。1月30日-2月2日期间,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前往...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