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加快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年,成都市经信委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动工业经济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着力打造产业生态圈,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全市工业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
2018年,成都市经信委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示范区,加快形成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和发展新动能,推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为四川建设经济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
2017年,成都市把产业生态圈建设作为城市经济组织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强化产业生态圈顶层设计,围绕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产业方向、重点任务、推进措施,研究制定了《成都市制造牵引产业生态圈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建设工作方案(2017年)》,确保产业生态圈构建有序推进。建立市县两级联动产业生态圈建设工作机制,整合全市资源,分重点企业生态圈、重点行业生态圈、重点区域生态圈三类,统筹推进市级重点产业生态圈、区县产业生态圈建设。其中,确定启动建设13个市级重点产业生态圈,涉及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7个产业。
按照城市空间格局和产业园区“五位一体”管理要求,完善成都工业空间布局规划,优化全市“20+10”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空间规模,制定园区产业发展目录和规划建设导则。促进区域产业协作,制定支持工业企业跨区域合作发展专项政策,编制《成德绵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推进成德绵三地产业深度合作。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2017年工业投资增长33.9%
2017年,成都市全力落实“项目年”工作部署,完善投资促进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工业招商处,对各产业领军企业及500强企业实施“一对一”跟进服务,协调解决项目从前期对接到落地投产中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围绕产业生态圈,积极组织开展以商招商,带动格罗方德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实施重大项目精细化管理服务,促进项目多投快建。2017年,全市449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82.61亿元。其中,京东方第6代LTPS/AMOLED一期生产线等189个项目竣工投产。中电子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巴莫3C电子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二期、成都炭素3万吨特种石墨制造、远大蜀阳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格罗方德12寸晶圆制造项、吉利新能源汽车整车、吉利BMA乘用车平台等144个项目开工建设。2017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008.72亿元、同比增长33.9%,完成技改投资2780.9亿元、同比增长42.2%。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努力打造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2017年,五大支柱产业占工业比重达66%。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依法依规推动100户企业的落后产能退出,按照“依法关闭一批、整改规范一批、调迁入园一批”清理整治14148户“散乱污”企业,推进889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目前,全市已全面淘汰了小水泥、小火电、小石灰窑,整体退出了煤炭生产、烟花爆竹和钢铁长流程冶炼,进一步优化调整了产业结构。
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组织管理体制、政策制度体系、工作推进机制、平台建设“四个创新”,筹建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和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促进技术、资本、人才和信息等要素深度融合,推动7个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和 “成都芯谷”等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建设,成功承办“第二届全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决赛”。成都市“民口企业配套军品的认定标准和准入机制”“军民两用技术联盟股权合作新机制”2项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市市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已达834户,其中,国家级31户、省级400户,市级403户。围绕关键技术和产品,组织实施288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发布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石化、新产品及仪器类等技术成果转化项目82个,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
深入实施大中小企业培育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深入大中小企业培育,对重点亏损企业实施“一地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扶,2017年培育中小企业1595户,其中拟上规464户、成长型709户、小巨人422户。推进国家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试点,全年新认定市级基地10户,支持47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小企业创业基地提升能力建设和开展服务活动。强化企业线上线下服务,成都市企业服务平台(热线)正式投运,办理企业(创业者)服务需求6000余件。开展全市重点民营企业调研,研究制定民营企业支持政策,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26.3亿元、同比增长8.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8.6%;民间投资完成3888.7亿元、同比增长10.7%。
加快“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推进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城域网出口带宽扩容,推进“东进”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全市新增535个行政村(社区)光纤到户覆盖,在全国率先建成首个千兆省会城市;推动62个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形成汽车、模具等5个行业的信息化共性解决方案,推进成都工业云平台创新应用,为1850家企业提供基础设施资源(IAAS)、云应用服务(SAAS)服务。2017年,成都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在副省级城市排名由第12位上升至第9位。
2018年力引一批特别重大项目
提升产业功能区综合承载能力
2018 年,成都市经信委将瞄准重点企业、上下游关联产业、重要科研院所,以产业生态圈为引领,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龙头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重点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生态圈建设。整合区(市)县资源,针对梳理出的招商目标企业开展联动投资促进,对各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及500强企业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力争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投资30 亿元以上的特别重大项目,重点推进1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已签约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达产。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整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轨道交通六大主导产业核心区。深化产业功能区建设,引导产业链企业和要素向功能区集聚,提升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成都市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大力发展五大支柱产业、五大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竞争,培育先进制造业新优势新动能,推动建设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制造业质量标准化、制造业品牌建设工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进一步做优做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和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培育壮大生物材料、石墨及碳素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加快构建多层次开放格局
探索“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推动设立军民融合促进中心,加快建设涡轮院研发总部、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等军民融合核心研发中心以及双流区、新都区、彭州市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地)和一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军民融合重点专项和重大创新工程,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充分发挥成都“首位城市”带头引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跨区域布局和工业梯度转移,支持企业跨区域开展投资并购、生产经营、市场拓展等活动,加强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优势企业、技术、品牌向省内市州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输出。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快“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
围绕建设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加快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制定成都通信枢纽规划、通信基础设施规划,重点统筹推进“东进”区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城域网出口带宽扩容,加快千兆小区改造和网速提升,推进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商业楼宇通信盲点治理和4G网络优化,积极推进5G试点,增强无线网络通信质量,提升全市通信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开展智能制造推广行动、传统生产模式转型升级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加快发展。推进汽车行业等生态圈云平台建设,加强成都工业云平台推广应用,建立智慧园区标准体系,提升产业生态圈信息化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浏)1月23日,双流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举办了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培训会。培训会由该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徐承杰主讲,辖区内150余名经营户参加培训学习。此次培训通报了双流区市场监督管...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