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教授“打包”我脸红

成都日报 2018-01-28 01:30 大字

徐彬汇(双流区)

一个星期天,外公带我参加一场教授聚会,我看到了让我脸红的一幕:教授“打包”。

东道主是爷爷的朋友王教授,当过知青,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毕业后去美国工作多年,回国后在某高校任教。他的一位姓李的知青战友,也是美国的大学教授,回国来探亲,王爷爷在宾馆设宴招待他。被邀作陪的外公带上我,是希望我长一点见识。那天一共8个人吃包桌,吃完饭,还剩下半只香酥鸡、半只烤鸭和半盘水煮大虾,大家正准备离席的时候,王爷爷突然叫服务员拿来两个塑料袋打包,他说:“据我研究,全中国人民如果都不浪费,一年节约的资金可以造一艘航空母舰。”我觉得在美国教授面前打包,实在有失颜面,正想看看李教授是不是会露出鄙夷的神色,不料他微笑着站起来,拿起筷子就帮王爷爷收拾,嘴里还说“我们年轻时粮食不够吃,去刨生红苕充饥。现在不要浪费,现代化离不开勤俭节约,其实美国人也很注意这个。”两位教授一席话,说得我的脸都红了。

我想起了一次同学聚会。一个同学过生日,邀请十来个同学到宾馆海吃海喝,什么牛排、披萨、龙虾、大闸蟹之类,点了一大桌。结果同学们只吃下一小半。离席的时候,老板叫我们打包。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就是没有谁带头去拿一点……我听老板嘀咕:“这些娃娃啃爹啃妈,一点不心痛!”走出餐厅,做东的同学说,“大家高兴我就高兴,浪费一点也没啥。”我脸上火辣辣的,但认为面子也很重要,浪费也就浪费了吧。

“刨生红苕充饥”这样的故事,我以前也听外公、外婆说起过,没想到王爷爷、李爷爷也有这样的故事。与我们那次剩下的牛排、披萨、龙虾、大闸蟹相比,“生红苕”什么也不算,但经常被爷爷奶奶辈记得,可以想象曾经的艰苦,也足够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饥饿滋味的后辈深思。

老师经常讲起“光盘行动”,学校也采取了卖“半份菜”之类的措施,但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在潲水桶里,我经常看见雪白的馒头、米饭,或者一些肥肉。有时跟随外公外婆或者爸爸妈妈参加一些婚礼,我见到的浪费现象更是触目惊心。李爷爷说,全国人民一年节约的钱可以造一艘航空母舰,我完全相信。为啥浪费呢?我觉得,还是面子问题在作怪。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都能背诵这首诗,但真正实行起“光盘行动”来,大体却是分三种态度。一种是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辈的老年人,他们大都是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的,因此对“光盘行动”是衷心拥护,行动比较自觉。第二种是我的父母辈,他们经历的困难生活不多,面子观念重,表现已不是那么积极主动。第三种就是我们年轻人,根本没有经历过苦日子,认为“光盘行动”是小气,丢份儿。如果不能克服“丢份儿”的心理,最终必定沦为“丢人”的一代。

很快又要过年了,自然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团年宴。我把“教授打包”这个故事写出来,不仅我自己会记住,更希望更多的人知晓,多一点“光盘”,多一点行动。

新闻推荐

五年来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跃至全国第六政府工作报告划出今年攻坚重点

本报讯1月26日上午,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会上,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17年和过去五年四川省的工作情况。过去一年,圆满完成省十二...

双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双流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