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都举措 全力打造“诚信成都”品牌

成都日报 2018-01-13 02:40 大字

近日,成都市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这无疑得益于自2015年成为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以来,进行的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那么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有哪些亮点举措呢?昨日,记者采访了该项工作牵头部门市发改委,该部门从信用信息系统、信用承诺制度、信用信息产品、信用联合奖惩、信用评级模式等方面对成都市打造“诚信成都”品牌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

亮点1

建成统一信用信息

共享交换平台

“为实现部门之间、上下之间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成都市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制定了相关配套文件,已初步建成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平台的建成运行,充分实现了互联网+大数据在信用领域的应用。

据了解,目前该平台收录法人信息事项548项,自然人信息事项334项。已实现了信用信息的横向共享,归集了50家市级部门及相关单位的信用数据,33家单位实现了自动采集交换;实现了信息纵向交换,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四川)自动对接,归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等信息;实现了与“信用中国”对接,并及时报送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实现了“成都信用网”智能、快捷、稳定运行。截至目前,“成都信用网”共归集全域成都240余万户法人主体、4000余万条法人和4.1万重点人群的信用记录,日均访问量达1.2万余次。

亮点2

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

被全省推广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报建环节繁琐、审批时限冗长等是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为优化营商信用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成都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逐项梳理分析,开展了以政策性条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承诺制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承诺制成都经验”已纳入全省全面创新改革经验进行推广。”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而言,成都市首先对项目的前期工作、审批流程、中介服务等全过程进行流程重构,变过去的“接力跑”为“同时跑”。“以双流区为例,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行政审批手续承诺时限由改革前的197天缩短为60天,压缩承诺时限137天,承诺时限提速率达到69.54%,有效加快了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实施。”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可以说,信用承诺制度实行以来,大幅缩减了审批时限,优化了审批环节。

同时,信用承诺制还将过去由行政部门审批把关转变为企业信用承诺,并在成都信用网公示签订承诺书。目前,已对2551个项目的立项承诺进行了公示,公示率100%。而这也能及时、准确地公示其他部门对企业的行政处罚类信息,并通过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与区县信用承诺信息进行共享。行政部门依法在项目开工、建设、竣工及投产各环节加强对承诺制事项的事中事后服务监管,倒逼企业提升决策和管理水平。

亮点3

瞄准贷款难

推出金融信用产品

“我们陆续推出了金融信用产品。”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农业农村“贷款难,难贷款”问题,成都市探索了“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以“农贷通”平台为抓手,建立并完善了农村信用信息共享体系;针对轻资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青年大学生因受制于初创时期自身实力“融资难”问题,成都市探索“双创+信用”模式,支持创业创新发展。

具体而言,通过探索“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成都市建立了从市本级到区(市)县再到乡村的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分级补贴和信贷风险防控体系以及信用信息共享体系,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模式。据了解,“农贷通”平台在试运行期间累计采集入库3023户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种养大户信息,累计服务贷款用户3000多位,发放贷款金额达4.81亿元。同时,“农贷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信用查询板块已覆盖成都市企业241万多家,日均查询量37次。

为支持创业创新发展,成都市还探索“双创+信用”模式,全力打造“科创通”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信用服务平台。据介绍,该平台采用了“政府引导+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促进创新要素资源和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并突破传统报文征集信用信息的方式,构建“大批量、低成本、高效率、全风控”的金融服务模式,开辟中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同时,创新信用金融服务产品,开发了“科创贷”“创业贷”债券融资产品,建立债权融资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形成“增信+分担+补偿”的融资创新机制,以及“中小微企业—信息和增信机构—商业银行”的风险共担机制。此外,拓展平台运行方式,通过线上平台推送信用信息,线下搭建“菁蓉汇”“创交会”两大平台,实现信用增值服务。

据了解,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引导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联合建立起信贷资金规模达5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以及建立信贷资金规模达1亿元的青年大学生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财政资金放大杠杆达13.4倍。获得银行授信的中小微企业达935家,授信额度22.16亿元。同时,“双创+信用”的“科创通”模式已吸引和聚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业团队)26187家。

亮点4

全面建立

信用联合奖惩清单制度

为解决部分领域诚信缺失问题,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一处守信,处处受益”的社会氛围,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清单制度的通知》纲领性指导文件,形成了《成都市信用联合奖惩目录清单》和《成都市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等清单目录。

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市已在税务、教育、金融等领域建立了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在旅游、司法、生产、工程建设、税务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领域建立了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全市已确定的联合奖惩对象有24类,初步梳理联合奖惩措施有202条。同时,成都市将进一步完善联合奖惩查询和实施的技术支持,建立健全联合奖惩信息数据库,开发应用程序并嵌入各实施单位的行政管理系统中,以技术手段促进联合奖惩措施的联合响应。

亮点5

积极探索

“1+N”信用评级模式

“为解决部分企业诚信缺失,信用评级缺乏统一标准,一定程度影响了市场经济正常发展和诚信经营的营商环境等问题,成都市创新建立“1+N”信用评级模式。”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在2011年编制了全国首个企业公共信用标准,并以此为基础,随后陆续制定了房地产、零售等5个行业信用标准。目前,正在制定门窗、交通运输相关行业信用标准。其中,公共信用部分占60%,行业信用部分占40%,评级结果动静结合,一年一评。

同时,开展重点民生行业领域企业信用评级试点。自2012年起,成都市已对筛选出的100余家房地产企业、30余家家具行业企业和25家零售行业企业开展了评级工作,并按照“1+N”的评级模式,连续对A级以上诚信企业开展信用跟踪评级。截至目前,成都市在房地产、家具、零售等领域共评出AAA级企业22家,AA级企业28家,A级企业11家。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还将企业信用评级结果推送至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并通过“成都信用网”对外公开发布。同时,将信用评级结果广泛运用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

此外,去年成都市还签署了零售商领域《社会共治合作备忘录》,在全市各大零售商场开展社会共治合作,探索社会共治监管新模式,对已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负面清单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采取了惩戒措施。

本报记者 徐璨

新闻推荐

12岁少年为打游戏偷绑妈妈信用卡 半月刷掉2.5万多元 这笔钱,能退吗?

银行的信用卡账单银行账单显示,自己名下的两张信用卡在去年11月份消费了共计2.5余万元——这让翁女士觉得不可思议,那段时间她根本没有这样的大额消费。银行流水显示交易方式为“易宝支付”,工...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