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经济日报关注成都良好营商环境 锐意改革 内陆变身开放高地

成都日报 2017-11-25 16:42 大字

刘永好难抑激动。

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他和几位知名企业家与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一起,坐上大会主席台。

也许在台下群众看来,并无特殊。但是刘永好心潮激荡。发言时,他说:“我是第一次在家乡参加这样的产业大会。作为成都的本土企业,新希望集团争取到2020年末迈入世界500强。”

将企业家请上主席台,成都拿出了十足的尊敬与诚意,用一场产业发展大会,宣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一轮产业大发展起跑。

在新一轮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成都掀起以“重商亲商”为特点的新一轮营商环境建设潮,力争从内陆变身开放高地。

产业生态是最大的营商环境,成都参透了这一点。企业投资的最本质需求,是获得持续盈利和扩大发展的空间。直白地说,企业核心诉求是赚钱。如果没有更多赚钱机会,再殷勤的服务,企业也不会来。构建产业生态,正是为企业营造持续发展的环境,提供值得深耕的经营土壤。

今年7月,欧洲领先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公司加德纳航空的全球旗舰工厂项目,在成都双流西航港经济开发区正式开工。此前,中科航发、朗星无人机、成都航宇等已经入驻,加上早已聚集的成飞、成发、中电科等优质资源,成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逐步确立,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加速成型。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印发了《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画出成都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产业生态圈行动计划。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强调,成都坚持以产业链垂直整合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着力扭转“有企无业、有业无链”和“两头在外”现象。

在成都高新区的天府软件园孵化园采访,记者看到这里的园区,不仅有写字楼,还有剧场、美术馆和一个“第一市场”。在“第一市场”里,园区企业可以在这里宣传产品,在邻居中获得第一批认知,第一批客户。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就是在打造孵化园区的生态圈。核心是把园区企业打通,从产业集聚到产业融合,形成共生、互生、再生能力的产业生态。“在园区生态圈里,无论企业是在天平的哪一端——先进迭代技术的需求侧或供给侧——他们都会受益于整个生态圈。”

寻找中国经济奇迹的秘诀,是世界上很多经济学者研究的课题。曾有西方学者发现,区域之间的竞合也是中国发展绵绵不绝的动力。行走四市,记者深刻感受到,东西部之间,城市之间,各类园区之间,对标学习,创新进取,正是中国经济巨轮前进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中国的招商引资,正走出以“砸锅卖铁”式优惠政策恶性竞争的阶段,进入以构建需求对接、市场融合、经营协同为特征的优化阶段。营造“亲”与“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创新政企互动机制,营造法治、透明、公平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正成为区域竞争的核心要素。

(原载2017年11月23日《经济日报》一版)

新闻推荐

马上评|一禁了之不是办法,不文明养狗需综合治理

成都双流一小区的物管最近挂起一条横幅:“小区内禁止养鸡养狗,已饲养的住户请于2017年11月23日前自行处理,否则相关部门将采取强制措施。”这激起了养狗人士的激烈反应:你物管凭什么限制我养狗?成都双...

双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双流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