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 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 绽放世界级天府古镇之美
渔舟唱晚
这里,曾是大宋水码头重镇,舟楫如梭、商家云集、文人荟萃;
这里,镌刻下原始农耕文明的印记;
这里,有最川西、最国际的田园风景;
这里,倍爱影视界青睐,两百多部电影诞生于此,被誉为“中国好莱坞”;
这里,就是“天府第一名镇·田园城镇样板”——黄龙溪
厚重历史底蕴和千年灵动“水”文化,是黄龙溪的独特印记,更是双流塑造自身文化品牌的根与魂。随着天府古镇国际艺术节的启幕,千年古码头黄龙溪将开启蜕变新历程,打造文创、科创、旅创的新名片。
蜕变的背后,空港双流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和全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加快推动和落实特色小城镇建设、传承发展天府文化、建设西部文创中心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涵养天府文化
扬空港独特之韵
为什么黄龙溪会在多个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国际天府古镇艺术节的承办地?黄龙溪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点、每一种文化都是最好的答案。
千年水运古码头,桨声灯影夜不收。古称“赤水”的黄龙溪,现有保存完好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漂河灯、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
一湖(上河衢田园水村)、两河(府河、鹿溪河)、六寺(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大佛寺、观音寺、金华庵)、七街(复兴街、新街、正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九巷(烟市巷、担水巷、扁担巷、水巷子、艄公巷、蓑衣巷、鸡脚巷、打更巷、龙爪巷)组成了充满魅力的黄龙溪,古街、古巷、古树、古庙、古堤堰、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岩墓和古衙门构成了充满旅游特色的黄龙溪。
不仅是独特的旅游资源,黄龙溪民俗文化历史悠久,融合古蜀、三国等众多文化内涵于一身。目前黄龙溪共有蜀汉龙文化、水文化、龙狮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蜀藩王墓葬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影视文化、码头文化等十大文化。其中黄龙溪龙狮文化中的火龙灯舞也因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具民族民间韵味而在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记者获悉,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黄龙溪古镇,凭借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中国环境优美小城镇”、“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2015年被列入全国重点镇。今年1-6月黄龙溪接待游客500余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2亿元。
在成都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新时代下,双流创建空港文创赛事名城的步伐不断加快。
“本届艺术节是对双流和黄龙溪文化资源进行一次再发现、保护、传承、提升和利用。”双流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发掘出了黄龙溪作为都江堰自流灌溉而形成的全国最大水乡——天府梦幻水乡的缩影以及成都通向世界的丝路水码头这两个关键点,不仅大大丰富了黄龙溪古镇水文化、码头文化的内涵,而且对于天府文化、对于中国的丝绸之路文化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牵手名企 整合资源
特色小城镇建设再添新内涵
特色小城镇建设是传承和彰显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5年奋斗目标。其中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利用,要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
作为成都文化版图的重要力量,双流区坚持四态融合,充分发挥黄龙溪镇作为“百镇建设行动”示范镇、四川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成都市重点支持特色小城镇等优势,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
据了解,目前双流区政府已携手华侨城,着力将黄龙溪打造为新型旅游度假目的地、新型城镇化度假区、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地。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主旨,围绕“历史”与“水”两大特色,突出文创、科创、旅创三大创新,整合各类资源,利用黄龙溪原有的生态格局和人文底蕴,塑造“十里八湾”的新型布局,构筑具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产业特色的小城镇,打造魅力独具、风景多样、文化多姿的新型城镇,让每一位来此的游客感受“千年水码头”、品味“最成都·水韵古镇”的慢生活!
未来更可期待。未来五年黄龙溪将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景村镶嵌”为主线,以服务都市为特色,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拓展古镇景区和都市农业的休闲、观光多重功能,加快打造“国际古镇游憩及田园生活度假区”,将“景村镶嵌”式发展落到实处。本报记者 陈方耀 李娟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魏雯静易陟文/图)昨日,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马来西亚国家馆项目签约仪式举行。这是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后落户的首个国家馆。该馆旨在搭建一个集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展示、投...
双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双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