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模式” 打造可复制的“社区法律之家”推广样本

成都日报 2021-12-03 04:37 大字

国家“八五”普法规划中提出:因地制宜推广社区“法律之家”做法,打造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有效阵地。成都市社区法律之家经验做法写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在全国推广!

2016年,成都市率先在全国启动建设“社区法律之家”,将法治触角有效延伸到社区、居民院落,就近组织开展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使群众的法治需求在“家门口”得到回应和解决,打通了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目前,成都市已建成社区法律之家近3000个。社区法律之家通过整合社区、社会、专业三方资源,搭建了政府与社区、社会多方共治的平台,推动了普法宣传与法律服务深度融合,向基层依法治理拓展延伸,形成了三个易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模式。

“社区资源+”

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模式

“社区资源+”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模式,在不增加人员和经费的情况下,立足村(社区)现有资源,结合辖区群众最突出的法律需求,整合司法行政、法检公、综合治理、自治组织等多方力量,合并法律服务工作室、法治大讲堂、人民调解室、法律援助联系点、社区矫正工作站等多项工作职能,是最具普适性的“社区(村)法律之家”。

邛崃市界牌村为成都市远郊区乡村,结合原有的“四治融合”治理模式建设“社区法律之家”,将法律顾问升级为“法治副主任”参与村级涉法事务处理,引入乡贤“五老+1”开展人民调解,助力法治乡村建设有序开展。

“社会资源+”

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模式

“社会资源+”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法律服务志愿者、人民调解组织等社会力量,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文书代写等专业化服务,让辖区群众拥有更优质、便捷、实惠的法律服务资源,是最贴近群众实际需求的“社区(村)法律之家”。

双流区将“社区法律之家”建到双桂花园小区,配置法律服务志愿者,以现场服务、定期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形式,免费为小区居民提供多样化法律服务,实现了“最”基层的依法治理。

“专业资源+”

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模式

“专业资源+”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模式,通过政府搭台,引入专业组织、专业人士、专业法律服务资源,培育公益性质律师事务所,实现政府减负、群众受益、律所扬名的“三赢”效果,是最专业的“社区(村)法律之家”。

青羊区“坤弘社区法律之家”,是依托坤弘律师事务所建设的法律服务综合体,下设“婚姻家庭危机心理辅导调解工作室”“房地产行业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反家暴法律援助工作站”“医疗纠纷调解室”“劳资纠纷调解室”等部门并同时开通“上善人民调解”微信公众号服务辖区群众。成华区长天路“社区法律之家”,依托四川伟旭律师事务所建立,结合辖区农民工聚居的特点,建立“成华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围绕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特殊人群教育帮扶等社会焦点、难点提供法律服务,建立以来为辖区农民工及特困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500余万元。本报记者 晨迪

新闻推荐

“以点带面”拉长产业链 成都这个威士忌项目藏着怎样的生意经?

制图李开红巴克斯酒业(成都)有限公司烈酒(威士忌)陈酿熟成项目消费场景效果图冲刺四季度“这个项目目前处于主体施工...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