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是一条融合之道
茶曾扮演货币的角色
茶马互市萌生于唐代。宋、明时期,将茶马互市当作羁縻诸番的政治手段,显见出卑琐的一面,致使茶马古道的正常交往受到一定的局限和滞碍,但客观上还是使得茶马古道兴盛起来。清代,虽然清朝不再需要藏地的马,茶马互市已经名存实亡,但清政府充分利用茶叶来加强与藏地的联系,茶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销往藏地,藏地的土特产品也源源不断销到内地,不仅活跃了藏汉贸易,而且刺激了藏地商品经济的发展,茶马古道上互惠互利的商贸活动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基本平衡的交换关系。
对于中国西部边地来说,产茶区与茶叶消费区之间的距离遥远得不可思议,而它们之间又必须发生联系——如果没有相应的交通运输网络,如果没有商业和市场的中介,茶叶根本无法流通。由于人民的需要,统治者的提倡,茶马互市的商业市场和大量运输茶的茶马古道应运而生,茶像春雨般渗透到藏地的每一个角落。
在很多情况下,茶叶甚至扮演着货币的角色,成为藏地的通货。
茶马古道穿越几乎整个横断山脉,将茶叶从产地输送到了青藏高原的广大消费者手中,因此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市场网络,覆盖了藏地的城镇、寺庙和村寨。在这里,茶作为一种商贸物资,形成一种强大的辐射源,使茶马古道成为连接横断山脉与青藏高原的密切而具韧性弹力的网络。一旦这条线路的运输中断,这一区域的整个历史进程立即就会受到影响。
茶叶这种似乎微不足道的植物之所以在藏地具有那样不可或缺的机遇,而且成为藏文化的一种基因和宝贝,就因为它在高原上,是不可取代也无从替代的生活必需品。
茶成为凝聚汉藏民族的纽带
与丝绸之路样,中华文明在茶马古道也有一个西进发展的现象,与藏文明东向发展正好相反,同时也正好形成某种呼应。毋庸置疑,历来文明、文化的交往都是双向的,或有主次之分而已。从历朝历代中原内地对西番马的战略需求,从茶马古道的川藏线、滇藏线的发展轨迹看都是如此。唐宋以前,大致是藏文明东向发展为主,明清以后则是汉文明西行为主。这由茶马互市的贸易点的设立和推进清晰可见。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方面的互市点在大理,明末清初在丽江永胜,后来逐渐西进北上到中甸和德钦,继而进达藏东昌都。四川方面则是由成都到邛崃和雅安、汉源和天全,再到康定、甘孜和昌都……最后拉萨成为最大的贸易中心。
茶马古道是一条融合之道。这跟茶这种物资与藏族人民的天然亲和力有关,也可能与“凝聚力”有关。像茶这样的物资,在汉藏等不同“民族单位”之间流动,是同样具有凝聚作用的。布罗代尔在经过深入研究后指出:“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这一文明体现着历史和空间的持久联系,使其历史与它四周的区域的历史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一个比喻胜过任何冗长的解释:汉地的茶跟藏地的乳,真正做到了水乳交融,藏族同胞嗜爱的酥油茶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经济、文化相互需求、相互汲取、相互容纳、和谐涵化的象征。这似乎是一种奇迹,却也正好在情理之中。
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在其获得日本第四十届读卖文学奖的作品《茶事遍路》的最后曾发问:“世上有许多追求茶的人,他们内心深处必须紧密相连。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纽带呢?”(未完待续)
摘自李旭《茶马古道——从横断山脉到青藏高原》
新闻推荐
《碧血丹心——朱英汉》一书详细介绍了朱英汉烈士的一生朱英汉烈士墓□本报记者安峥1920年出生于安州河清的朱英汉,15岁参...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