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一户一宅”,建房需求会不会井喷?
邛崃市桑园镇黑虎新村小区。
★探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寇敏芳
当前,全省各地对住宅建设用地需求调查正在进行。保障“一户一宅”,实现“户有所居”,新增的需求量会不会井喷?如何最大程度减少耕地占用?近日,记者来到邛崃市桑园镇一探究竟。
农民期待进城新增建房需求不旺
在桑园镇山水景苑安置点,记者碰上了回家吃午饭的何娟。她在镇上的电信营业厅上班,家里5口人住在村里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记者问她,“如果政策允许,是否考虑跟父母分户,再申请一块宅基地?”她脱口而出“没有”。
“以后如果分开住,我们就想往城里走了。”何娟说,搬到安置小区之前,她和父母所住的老房子比较偏远,如今住房条件改善了,离城市也更近。家里的承包地流转了,父母去猕猴桃园里打工,她去镇上上班,女儿也在城里读小学。
何娟的生活选择,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投影——农民进城,最终完成从村民向市民的转变。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农民总的流动趋势是向城市聚集,合理建房需求不会出现井喷,在可控范围内,指标计划、规划空间都能够满足。
通过摸排,桑园镇明年新增的合理建房需求仅有20余户,需要使用指标4-5亩,用量不到当地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零头。
优化村庄布局保障居住也保护耕地
过去10多年,桑园镇实施了两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包括增减挂钩、土地整理等。项目进一步推动了城乡统筹,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现代化水平,改善了村落面貌和农民居住生活环境。农村空间结构逐渐优化升级,散居的村民开始向安置小区集中。
“过去分散居住,房子面积比较大,集中居住后,村民生活条件改善了,房屋占地面积减少了。”何娟一家过去的宅基地面积超过200平方米,而安置小区的新房为150平方米。
桑园镇规划建设办主任毛跃云说,过去几年,该镇新增宅基地需求为零,集中居住后房子占地减少,耕地面积增加,实现了耕地保护和居住保障的统一。
桑园镇仍有少部分散居的村民,房子不够住的时候,新增的合理建房用地需求又该如何保障?
毛跃云介绍,一般是引导村民就地扩建,按照宅基地相关标准,在原房屋旁边,利用林盘、院坝等建设新房。如果原来的房子在地灾隐患区或存在其他不适合居住的条件,则考虑搬迁,在符合规划条件的地方重新选址。
邛崃市正在制定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和住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引导村民“占空”,即在不影响风貌的情况下,允许修建“三层小楼”,不再额外占用耕地。
新闻推荐
茶兰景区椒兰山房穿越田野,驶过蜿蜒的绿道,伴随着阵阵茶香和清脆鸟鸣,驱车来到椒兰山房,让人眼前一亮,只见装修简洁现代的川西...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