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重新适应患者习惯 医疗服务随患者而“动”
市五医院推出“三种服务”适应患者就诊习惯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医护的坚守是一座城市安居乐业的底气。在抗击疫情的“正面战场”上,涌现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一位位敢于跟病毒“正面较量”的白衣战士。
陈浩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90后”男护士。在今年医师节上,他荣获由成都市卫健委颁发的“第二届成都榜样·大美医者”称号。
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正对大家的就诊习惯、健康习惯产生着“蝴蝶效应”,对于医护工作者和医院来说,如何适应这种调整和改变?
今天,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给出了后疫情时代的医院范本。
“大美医者”陈浩:
遗言都没留,我的身后是市五医院
陈浩出生于1993年,除了护士的身份,他还是一名3岁孩子的父亲。就在27岁生日后的一个月,他接受紧急指令,随四川省第六批援湖北医疗队出征。从方舱医院到武汉红十字医院重症病房,长达35天的支援经历,他没有一丝犹豫,离开了自己的小家,前往疫情最严重、最需要他的抗疫战场上。
据他回忆,接到支援武汉的命令是在凌晨。到达武汉,他看到的是一个静得可怕的城市,“要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他坦言。有那么两天,他的情绪几近崩溃,“说句不好听的,遗言都还没留,女儿才3岁,我连30岁都还没到,不能就这么倒下了。”最后,在他实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他录制了一段视频告诉自己一定要“绷住”。神奇的是,录完这段视频后自己突然释然了,挺过了内心最艰难的日子。
3月8日,汉阳方舱医院休舱,他获得了“方舱护理之星”的荣誉称号。与此同时,他又报名到武汉红十字医院重症病房支援,从方舱一人护理40多个轻症病人,到红十字医院一人护理2个重症病人,陈浩的感觉是“心累、身累”。“有一天,一个双肺实变的老年病人,心电监护仪的各项指标突然直线下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这个见惯生死的重症监护室男护士,依然感到震撼,但他来不及去关注自己的感受,就参与到终末消毒中,“给家人打电话、包裹老人、整理遗物送到遗物箱,全病房全设备消毒。”
回首这段日子,让他支撑到底的底气,来自自己的“大家庭”——市五医院。陈浩所在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坐落在温江区,辐射郫都、大邑、邛崃、崇州、双流、都江堰等区市县700万人口,是成都西部区域医疗中心。疫情期间,市五医院的出色表现,把守住了成都西部的健康大门。
疫情期间的市五医院:
“三大战场”全力以赴 守住城市西大门
疫情期间,除了派出一批批像陈浩这样的医护们奔赴湖北之外,在成都本土战场上,市五医院也出色地完成了一个个艰巨的抗疫任务。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开辟了“战疫”的三大战场:空中战场、火线战场、后方战场。
为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在疫情最为严重之时,一直在筹备“互联网医院”的市五医院开启“加速度”,大力推进网上就医新模式,仅用了不到30天时间,医院成为在疫情期间首家获得“互联网医院”资质的市属公立医院,开辟了抗疫“空中战场”。
在直面疫情的火线战场上,医院早在1月17日就开始布局,针对传染病防控、组织应急演练,三天之内迅速对发热门诊进行改扩建,建成了第一批次10间隔离病房,并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医院进出口双通道改造、医学观察区改造、建立咳嗽门诊等区域。随后逐步建成了三区分明、通道合理的35间隔离病房和2间重症隔离病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隔离防控体系。自2月4日起,医院陆续派出3批,包括陈浩在内的17名医疗队员援助湖北。直到所有援湖北医疗队员返回医院,市五医院圆满完成了“打胜仗,零感染”的任务。
随着疫情形势日渐缓解,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复产,学校也酝酿复学。市五医院由纪委书记汪俊、副院长唐红梅、副院长晏殊带队将健康防线前移,主动为企业、学校、大型商场的防控提供专业支持,并总结出科学的系统经验。医院成为成都市第一家通过线上平台,对全省社会组织进行复工复产指导的三甲公立医院。
当本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阶段,面对疫情带来的新改变,市五医院马上调整医疗服务方向,全力满足患者医疗需求,实现一家公立医院的责任与担当。
后疫情时代下的市五医院:
适应患者就诊习惯 “三种服务”从容应对
新冠疫情的发生,改变了大家的就诊习惯。因为担心增加感染风险,当身体出现问题也想尽量不去医院了。
市五医院捕捉到这种变化,并迅速做好布局和调整。据副院长唐红梅介绍,首先是医院观念的转变,从疾病治疗转为疾病的预防,从等病人上门转为“主动服务”。
唐红梅称,医院精选院内优秀的博士、博士后形成医疗团队,前往郫都、大邑、邛崃、崇州、双流、都江堰等成都西部区域,做科普,做义诊,为当地居民送健康。另外,医院根据区域内居民构成调整义诊科室,比如,该社区人员构成以青年为主,义诊科室的选择上就侧重骨科、消化外科等;如果女性更多,则偏重于妇科、内科、皮肤科等科室,进行人性化安排。
为了更精准地服务患者,医院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工作。慢病、轻症患者可以用“互联网医院”的方式复诊、送药,足不出户也可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市五医院开始运行电子健康卡“预约看病”的模式,通过官网、官微、电话,就可以选择准确的就诊时段,“就像是飞机选座位一样,看病流程更简化。”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就诊效率,还可以减少患者在院逗留时间,减少聚集;同时,市五医院更加注重精准管理,比如利用软件和大数据,统计科室的床位与门诊量变化,达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目的。
而在“主动服务”和“精准服务”的背后,更重要的是“人性化服务”来提升服务满意度。基于这样的初衷,市五医院着力打造“人文价值医疗”:在手术室内,为医生提供一个更为人性化、舒适的休息区;医院成立兴趣小组,羽毛球、游泳、瑜伽、健身房……“为医生提供支持,让医护们有归属感,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这样,再面对患者时,也会更有耐心和温度。”唐红梅说。
后疫情时代,变化的是外部环境,不变的,是保一方健康的初心和能力。修炼内功,努力适应患者的新需求,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这是市五医院的一份经验,也为市级公立医院提供了优秀范本。
(赵立莹)
新闻推荐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在卫生防病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成都市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