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旱情汛情三连击 四川冷水鱼期盼游出困境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8-13 06:07 大字

□本报记者 张立峰

今年6月中旬,北京新发地菜市场在切割三文鱼案板上检测到新冠病毒,一时间,风声鹤唳,把包括三文鱼在内的冷水鱼都推上了风口浪尖。

四川省,都江堰、彭州、峨眉山等地都有不少冷水鱼养殖基地,全省产量数千吨。今年先是遭遇了疫情和旱情,最近又连续遭遇暴雨,一些冷水鱼养殖户向本报反映损失惨重。7月25日,记者前往几个养殖基地进行了采访。

A 走访

先疫情再汛情 滞销的三文鱼翻了肚皮

7月25日,天微微亮,守在鱼池旁的养殖户张克荣一宿没睡。只要下雨,张克荣就睡不好觉,因为自家养殖的三文鱼会因暴雨死亡。“这雨24日晚上就开始下了,下到今天早上,鱼肯定又要死了。”张克荣说。

25日当天,记者来到位于大邑县西岭镇云华村9组的大邑兴荣养殖场。在这里,养殖场负责人张克荣建有1600平方米的流水池,养殖虹鳟和金鳟。早在2018年8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公布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显示:三文鱼salmon,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等,明确把虹鳟等鲑鳟鱼纳入三文鱼范畴。张克荣告诉记者,靠引用当地山泉水,他的流水池每平方米年产120斤鱼,每年产鱼近20万斤。

记者在现场看到,鱼池中的鱼有的翻了肚皮,有的竖着浮在水中。“暴雨会带入大量淤泥和沙子,泥沙中含有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导致鱼的鳃丝受损造成缺氧死亡。”张克荣心痛地说,几轮暴雨下来,他的鱼已经累计死了3万多斤。下雨死鱼本是常事,可今年下雨死的鱼却让张克荣十分痛心。原来,这些鱼是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滞销压塘的鱼,压塘一天,就要多养一天,这其中包含饲料费、人工费等。“鱼死了,等于前面投的钱都打了水漂。”张克荣说。

和张克荣情况一样的还有肖玉霞。记者来到邛崃市茶园乡张坝村10组,邛崃鸿瑞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肖玉霞在这里建有 15 亩流水池,养殖有鲟鱼、雅鱼、鳕鱼、梭鲈和老虎鱼等,是当地最大的冷水鱼养殖户之一。“今年养鱼太难了。”肖玉霞表示,今年养殖户们先后经历了疫情、旱情和汛情,损失惨重。

“首先是春节期间暴发的疫情,我本该在春节旺季销售掉的 100 万斤冷水鱼全部滞销。滞销继续养,导致成本攀高,光吃食每天就是2万斤,费用在 6 万元左右。”肖玉霞表示,好不容易熬到4月初,终于有订单来“敲门”,前后总共2万斤的订单和往年相比虽微不足道,但她很满足了。

可惜好日子只过了两个多月,北京新发地市场三文鱼案板检测出新冠病毒事件再次让养殖户们绝望。三文鱼全部下架,冷水鱼受市场冷落,订单一少再少,价格一降再降,28至33元/斤的三文鱼降到只有20多元一斤,35元/斤的梭鲈降到了25元/斤,35元/斤的雅鱼更是降到了15元/斤。即便新发地事件已过去了一个多月,冷水鱼价格依旧回升缓慢。

还有旱情,时间上和疫情是重叠的。今年连续数月干旱,据相关部门测算,肖玉霞引用的水源水流量只有不到0.5立方米/秒,和往年3至5立方米/秒相比差距甚大,“水流量减少,水溶氧就低,鱼就会缺氧死亡。通常的水溶氧要在7毫克/立方米才行,旱情期间只有1至3毫克/立方米,鱼因旱情缺氧死了11万斤。”肖玉霞无奈地说。

旱情一直持续到 6 月 26日,大邑西岭镇发生特大暴雨,处在下游的邛崃市茶园乡也遭了殃。7月26日那天,暴雨带入的泥沙厚度达到50厘米,雨后,肖玉霞的养殖场死亡了8万多斤冷水鱼。

B 措施

寻订单开餐馆 养殖户急盼市场救急

疫情、旱情、汛情接连发生,冷水鱼养殖户们被迫自救。

北京新发地事件后,张克荣开始主动打电话寻订单,把以往的商家电话都打了个遍,“对方要么不买,要么大幅砍价,真的太难了。”

看着鱼一天天在池中吃食长大,流水池的密度逐渐增大,张克荣很是焦虑,“一平方米承载120斤鱼是最佳状况,滞销压塘的鱼使得水池密度达到了140斤,不仅鱼缺氧会死,占着鱼池还影响了下一批鱼苗的投放。”

怎么办?自己开餐馆。7月初,张克荣在大邑县城租了一个780平方米的门面,目前正在装修,预计 8 月中旬开业。“计划一年‘消化’2万至3万斤三文鱼。”张克荣告诉记者,三文鱼等冷水鱼没有肺,是不会沾染新冠病毒的,届时他会在自家店中大力宣传,让大家放心吃鱼。

养殖规模比张克荣大的肖玉霞,则忙着给鱼儿调水。“旱情期间我一连在水池附近打了5口井,但都只抽了1个小时左右就没水了,5口井累计抽水100立方米,杯水车薪。”肖玉霞说。除了抽水,肖玉霞还花费50万元购买了微孔增氧机、水车等增氧设备和增氧剂等设备和设施,为鱼塘增加含氧量。

此外,张克荣和肖玉霞还购买了当地政府提供的政策性保险,多年的养鱼经验让他们认识到了购买水产养殖保险的重要性。提供保险产品的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新津营销服务部负责人陈炳银介绍说,肖玉霞今年的保费有37万多元,除开政府报销部分,肖玉霞只花费了9万多元,最终累计获赔120万元,张克荣则获赔了20多万元,弥补了一定的损失。

“但眼下,我们更期盼的是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期望冷水鱼市场尽快复苏。”张克荣期望政府、专家、学者为三文鱼等冷水鱼“正名”,帮助市场尽快恢复。

C 调查

价格低进货少冷水鱼市场复苏缓慢

如今,北京新发地事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冷水鱼市场的复苏情况如何?

记者前往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白家水产批发市场,这里是成都最大的冷水鱼批发市场之一。“目前我这里三文鱼进得比较少,非三文鱼的冷水鱼也进得少,订货量同比下降了60%左右。”三文鱼批发商张尧告诉记者,进得少是因为市场复苏缓慢,因北京新发地切割三文鱼的案板发现新冠病毒事件,买鱼的消费者少了很多,“大家都担心吃了染病,不仅是冷水鱼,大部分生鲜、海鲜的购买量都大大降低。”

岳春林是白家水产批发市场的大批发商,之前每年要从成都大邑、邛崃等地购进高山冷水鱼上百万斤,肖玉霞的鱼有半数都卖给了岳春林。“现在,老虎鱼、鲟鱼、雅鱼、鳕鱼、梭鲈的价格都下滑得厉害。梭鲈基本只有20元/斤,雅鱼只有15元/斤,而且卖得不好,我们也肯定不再进货。”在岳春林看来,冷水鱼和生鲜产品价格的回升还需要时间。

记者在批发市场看到,虽然鱼摊已经恢复正常营业,但前往询价和购买的人较少。

D 希望

市场缺口很大养殖户坚守阵地盼未来

记者从省水产局了解到,四川冷水鱼养殖多集中在山区,用水多是流动的山溪水或地下暗河水,再加上四川饲料产业发展迅速,鲑鳟鱼产业发展基础好。但是,此次遭遇疫情、旱情、汛情的影响,冷水鱼养殖户是否继续坚持?记者从彭州、都江堰、峨眉山等地了解到,多数养殖户都表示自己的冷水鱼同比销售下降幅度在60%以上,一些养殖户因此被迫暂时停止养殖甚至转行。

“转行暂时不考虑,四川三文鱼市场缺口是很大的。”张克荣告诉记者,四川每年要进口三文鱼1万至3万吨,是一个很大的三文鱼消费市场,这个时候退出不仅亏了前期投入,还放弃了未来。是否转行,肖玉霞的答案也是否定的,她表示自己已经从事了十多年的冷水鱼养殖,不会放弃。

北京新发地事件后,为三文鱼“正名”的声音也越来越多。相关专家表示,新冠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只会感染哺乳动物,没有证据表明病毒能在鱼身上复制,包括三文鱼、鱼虾在内的水产品,本身携带病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自新发地事件后,成都已对全市食品经营环节组织开展畜禽肉及其制品、餐饮器具、三文鱼等水产品和生鲜从业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抽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2020年全省渔业渔政工作要点》明确提出:着力挖掘优势、发挥特色,大力发展鲑鳟鱼等冷水鱼。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针对鲑鳟鱼等名特优水产,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重点打造规模效益突出、产业优势明显的渔业产业发展集群或产业发展带。

新闻推荐

办理一件纵火案 修复一段兄妹情

今年2月13日20时许,邛崃市临济镇瑞林村14组杨某某家发生火灾,在邻居的帮助下,大火被迅速扑灭。出人意料的是,这场火灾的...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