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人间尽是花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1-07 06:39 大字

散花书院外景。

散花书院的文创品。

《我想在那香迹处沉醉》图书照片。

编者按

从唐中叶开始至晚清教育改制,书院作为我国一种主要的文化教学组织延续了一千多年之久。在教化一方民众、整理挖掘文化典籍、发展民间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鼎盛时期,仅四川多地的书院就有390多处,北岩书院(涪州)、青莲书院(江油)、金华书院(射洪)、墨池、锦江、少城书院(成都)等更是名动全国。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书院出现了复兴现象。在社会、历史、文化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新时代的书院将何去何从?从今天起,本版推出《行走乡村书院 见证文化传承》系列报道,以乡村书院为视角,见证四川省文化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创新。

□本报记者 左杉 文/图

从2008年开始,当一个几平方米的散花书屋逐步改造升级为一个四合院式的散花书院时,没有人知道廖芸想做什么。当地老百姓只当那里是个装修不错、颇有情调的文化旅游地;又或许对外地来的游客而言,那只是来了成都必须打卡的网红书屋。

但对廖芸来说,散花书院,不仅是一间书店,而是成都人的美学生活。这究竟是一间怎样的书院?

1月4日,记者采访了散花书院创始人廖芸,听她讲她和书院之间的故事。

这是一个“会客厅”

它把乡村文化温馨传承

古色古香的路灯、川西风格的木质民居,青瓦白墙掩映在竹林丛中……走进位于邛崃市临邛镇邛窑遗址公园内的散花书院,记者瞬间被这里的古朴雅致所吸引。

走进书院的大门,古朴的墙上罗列着有关天府文化、邛崃历史文化和邛窑文化的书籍。如果在这里饮上一壶邛茶,背靠着埋藏了千年历史秘密的窑包,听听负责人讲解发掘古陶瓷器物的故事,千年的时光就这样呈现在眼前。

为何会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开启一间乡村书院呢?

女主人廖芸爽快说道:“当初‘散花书屋’几个字,是流沙河老先生取名并且题写的,名字源自于成都四大名楼之一的散花楼。散花楼是隋唐蜀王杨秀建立的,是文人雅士聚集的圣地,后来毁于战乱。散花书屋包括后来的散花书院都是以散花楼为缘由来做的。散花以书香为主题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希望为成都注入想象力、创造力和制造力。”

邛崃拥有非常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8年,随着邛窑遗址公园的重新面世,廖芸看到了书院文化的影子。她在邛窑的遗址公园筹建了散花书院·邛窑客厅,让更多的人融入邛窑古瓷文化,感受古代邛窑的魅力。“现在邛窑客厅所在的邛窑遗址公园,地底下全是古窑瓷片,这里有文化的场景和文化底蕴的根基。你在这样一个场景里面,去做文化传播会更有意义。”

除了环境的打造,散花书院也会定期举办包括“散花讲堂”“散花读书”等文化活动。

活动大多邀请的是本土文化名人,比如四川诗人蒋蓝,散花邀请他来讲诗、历史和远方;还有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成都500多条街巷他都能侃侃而谈。此外,散花也会定期邀请全国范围的文化名家来开讲座,比如李敬泽、欧阳江河、阎崇年、陈来等。廖芸说:“散花书院做的是根植于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播,做成都人的美学生活。”

于是,读书、写字、听琴、喝茶……不少游客和市民,在阳光甚好的午后,来到这里,品读古蜀国的诗意,重温凤求凰的故事。

这是一个书社

它把乡村之美融入文字

岷江村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是当地一个乡村振兴的示范村,该村栽种了上万亩桂花树,成为川西坝子上一道富起来、美起来、香起来的风景,也成为建设发展四川新农村的典范。

这原本跟散花书院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却因为文化而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去年7月份,有人告诉我岷江村的乡村振兴搞得很有特色,希望能多关注一下。”廖芸回忆说。

虽然时间不长,但第一次到访这个具有成都地域特色的小村落,廖芸就被完全吸引了。“在这里,千亩桂花,清香四溢,你能感受到新农村环境的惊人变化;在这里,你聆听着余大爷、温江‘铁娘子’陶勋花、张大孃的感人故事,感受着乡村文化内涵与美景的融合。时光安然,岁月静好——这不正是我们散花书院应该发现的地域之美么?”

于是,2019年8月,散花书院受邀为岷江村作文化记录。曾经做过旅游图书销售、策划的廖芸,迅速地组织本地作家和艺术家到该村采风、体验,很快创作、策划推出这部中国乡村纪事性质的《我想在那香迹处沉醉——岷江村记事》。

“最引人注意的是环境卫生,干净到不敢相信这是在乡下……院落墙上的村规民约中有八个字好,我抄在这里:文明倡导,柔性调节。用这种方式启发并形成了全体村民的行为自觉。我面前的这一杯,沁满桂花的金黄,色泽清洌饱满,真仿佛是桂花开时满月的清辉荡漾其间了。这一饮,除了桂花的香气,也分得一汪圆月的明光了。”四川作家阿来在该书的序言中如此写道。

最让人意外的是,村里的高龄志愿者余大爷的平凡故事,也被写成了书里的文章——《江安河边的种花人》。余大爷1997年退休就开始义务守村,成为岷江村乌龙岛的环境守护人,因为其20年如一日的打扫卫生,成为了岷江村人人口中的一段佳话。

“岷江村是乡村振兴的范例,我们期盼将来有更多的村庄如岷江村一样,被我们发现、挖掘并记录。”廖芸介绍,短短三个月时间,这本中国式“村记文学”就完成了策划、创作和成书出版,“我们希望有更多读者通过这本书,闻到岷江村馥郁沁脾的馨香。”

这是一个文创品集散地

在这里找到传承千年的文脉

那么,有了古色古香的书院、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书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散花书院就足够了么?

“现在的年轻人都懂得去消费、享受生活。那么,拿什么样的文化,跟现代年轻人交流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呢?我觉得是文创。”廖芸表示,书院将树立更多体现成都元素的文化符号,让来到书院的读者能感受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2019年12月30日,中国曲艺系列文创产品发布会在成都散花书院文殊坊店召开。一批曲艺文创产品——俳优俑、曲风雅韵系列书签也一并亮相发布会。

尤其是俳优俑这一文创作品,它的原型是现在藏于成都博物馆的说唱陶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

除了伴手礼和书签之外,散花书院还推出了极具邛崃特色的南丝绸之路系列文创产品;与杜甫草堂合作推出“最美古诗词”文艺手账本,账本选取了“诗圣”杜甫、“诗仙”李白的经典作品,既展现诗词之美,又突出成都与两位诗人的深厚渊源。

记者手记

文化的传承需要找准点位

“散花的使命,就是把更多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把成都之美传承下去。”这是记者采访廖芸时,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在中西文化、地域文化相互交融、渗透中,给读者受众指明一个清晰的文化定位,让文化之根再次深植于老百姓心里,这才是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

而廖芸以书院为阵地,用现代人能接受的方式,将作家、读者、老百姓等各类群体自然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追溯文化的共同体。就是在这样的共同体下,文化传播得更精确,也更容易让人接受。这不就是传统书院精神的最好体现么?或许,这才是她的故事中最动人之处吧。

同步阅读

四川书院历史简介

书院之设始于蜀。据记载,全国最早以“书院”冠名的“士子肄业之所”,是唐贞元九年(793年)于今遂宁市西南书台山下建立的张九宗书院。至宋代,书院迅速发展,到乾隆时期(1736-1795年),四川书院有394所。

四川书院“多以名贤遗址为之”,涪州北岩是当年理学大师程颐居所,绵竹紫岩是抗金名将张浚读书处,彰明青莲是“诗仙”李白故里,射洪金华是诗人陈子昂的故乡……选择这些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建书院,意在表彰前贤、鼓励后进。而历史上最著名者,当推锦江书院。锦江书院是上承文翁之教,下启巴蜀名校四川大学的一所承传古今蜀学的通省书院。“蜀中三才”“锦江六杰”之一的罗江李调元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等人都出自锦江书院。

新闻推荐

“最美河湖”“最美护河人” 开始网络投票

本报讯(记者李霞)从20日18点开始,备受瞩目的终选网络投票拉开了帷幕。动动手指,快来为心目中的“最美河湖”“最美护河人”投...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