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川国宝”央视有约
稿件来源:左杉
入选的唐卡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左杉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于12月9日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据悉,在本季节目中,9大博物馆的27件国宝将悉数亮相。这档节目将以明星守护人参与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博物院也名列其中。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让国宝活起来!国家宝藏,川博来了!
川博首次参演微博网友猜测“国宝”
《国家宝藏》第二季继续由央视和故宫博物院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四川博物院等博物馆将从第一季的八大博物馆(院)手中接过讲述中国故事、让国宝活起来的接力棒。
“四川博物院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文物藏品量达32万件,极具地方特色。希望能够通过节目的播出,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人人都能讲好、传承好我们的中国故事。”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在第八届“博博会”分享会上表示。
《国家宝藏》第二季启动后,公众预测国宝的热情持续高涨。四川博物院在新浪微博上设置热门话题互动,邀请粉丝讨论“哪些川国宝能够登陆央视”?一时间,网友们热烈留言。张大千书画、汉代说唱俑、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南北朝佛教造像、玉大带、宋徽宗的腊梅双禽图、摇钱树、蜀绣……都成了公众猜测川博入选的热门文物。
网友“亦安不安逸”留言:“终于有川博啦!第一季没有川博好难过,这下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四川古今文化,期待哟!”网友“张慕宁”留言说:“会不会有上了《国家宝藏》的文物特展?”
为了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川博也给出了关键词+文物细节图片的方式,让大家积极参与到了国宝大预测当中。12月3日,第二季的9大博物馆的27件国宝集体亮相。最终,清代格萨尔唐卡11幅,蜀石经6块,包括五代周易蜀石经、五代蜀“禹贡”石经、五代后蜀石经、五代后蜀残易经石经、五代后蜀残石经、五代残蜀石经,东汉制盐画像砖1块,这些来自川博的文物入选 “国宝”。
揭秘入选的三件“国宝”
之前,网友们热烈猜测的川博“网红”文物没有入选,反而清代格萨尔唐卡11幅、蜀石经6块、东汉制盐画像砖1块这三件(套)“国宝”入选。这些文物对公众来说较为神秘。因为它们从来没有在展厅向公众长期展出过。伴随着这三件(套)“国宝”的亮相,很多公众发出疑问,它们是怎么入选的?进入到导演组的“法眼”,需要哪些特质?“在节目组看来,川博入选的这三件国宝,具有三宗‘最’——最神秘的‘国宝’、最会说话的‘国宝’以及‘国宝’守护人最多。”四川博物院的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留意到,微博“国宝大预测”中,其中一件文物的关键词是“声”,很多公众猜测是川博馆藏的唐代古琴、战国铜编钟等。当答案公布后,这个“声”代指清代格萨尔唐卡11幅。有的观众调侃这个关键词真的是很贴切。
在手抄本和木刻本出现之前,《格萨尔》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主要依靠民间艺人的说唱而得到广泛流传。四川博物院收藏的一套格萨尔唐卡,是迄今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精品。首先,它是一套完整的系列绘画,共有11幅,举世罕见。其次,这11幅唐卡内容丰富,描绘了藏族史诗中的英雄格萨尔波澜壮阔的一生。更难能可贵的是,每幅画面都有详细的题记,对画面进行解说,对正确辨识画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绘画内容还是绘画技法,这11幅格萨尔唐卡均属上乘之作,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盐”,对于蜀人来说,地位尤为特殊。四川多产井盐,分布广泛,以自贡市境内分布最多,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因此,第二件“国宝”推选的是东汉盐井画像砖,出土于邛崃市境内。在《国家宝藏》官微“国宝大猜想”活动中,提示为 “象征着先民无穷的智慧”。不得不承认,川博馆藏的百余画像砖,都能反映秦汉时期蜀人不同的生活侧面,但是这块“盐井画像砖”,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 “反映蜀人生活”这一特点,更展示出了早期蜀人在科技方面(尤其是能源利用方面)取得的灿烂成就。
第三件入选“国宝”五代后蜀残石经,长40厘米、宽21.5厘米、高7厘米。双面刻《诗经》,共有经文大字59个、注文小字110个。
据悉,四川博物院参与拍摄的三件国宝,打破了一件文物一位或两位国宝守护人的常态,川博其中有一件国宝级的文物由三位国宝守护人共同守护,所以川博的3件“国宝”守护人就达5位之多,达到了守护人人数之最。
目前,被选中的“国宝”正在川博展出,喜欢的朋友可以前往观看。
新闻推荐
用于修筑机场的石碾,一端刻有“民国二十七年一月二十七日”。修建机场的民工。击碎卵石,用以铺设道路。巨大的石碾压平道路...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