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专家话“丝路”张骞出使西域写进了他们的中学课本

华西都市报 2018-10-24 04:01 大字

乌兹别克斯坦专家话“丝路” 苏莱曼诺夫教授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在乌兹别克斯坦家喻户晓,甚至写进他们的中学课本。

看相关新闻扫二维码

此次应邀前来成都参加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国外专家众多,且大多数都是首次来成都。

成都是古蜀文明的中心,有3200多年的建城史,这座城市古老厚重与时尚现代并存,让来自远方的客人们对之赞赏有加。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大学考古系教授苏来曼诺夫就兴奋地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成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美丽得如同天堂,回国之后,我会告诉给我的学生们,有机会一定要来这座城市看看。”

因丝绸之路

中乌考古界长期深度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古国,历史上与中国有着悠久的联系。

中国考古界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同行多年来一直有紧密合作,今年6月,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尔梅兹大学举行工作会议,对考古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报和研讨。两国联合考古队认为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应是大月氏的遗存,这一考古成果丰富了对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认知。

主持中乌联合考古项目的是西北大学的王建新教授,这次中国考古学大会他本人不仅来了,而且还邀请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考古学权威,来自塔什干大学考古系的苏来曼诺夫教授。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苏来曼诺夫兴奋地说道:“很高兴这次能来成都参加中国考古学大会,这是对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学者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以此我们能加深对中国历史和你们考古学现状与发展的了解。”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都有着悠久历史,两国都是多民族和文化共存,最重要的是两国人民在千年以前就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长期的文化和商贸往来。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新疆几乎处于同一纬度,两地的自然风貌和民风民俗也有相似之处,这些都为我们两国考古学者深度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苏莱曼诺夫教授说。

古遗址发掘

望发现更多丝路实物见证

谈起古丝绸之路,汉代的张骞是无法绕过去的一个人物。苏来曼诺夫教授称,张骞非常伟大,他代表中国出使西域的故事在我们国家几乎家喻户晓,甚至这段历史还写进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学课本。

当年张骞曾带着四川邛崃的竹杖出使西域各国,而今,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不少国家都还在出土来自中国的各种文物。苏来曼诺夫教授介绍道:“之前中国的王建新教授参与发掘了乌兹别克斯坦的贾尔库坦遗址,在这座古遗址上出土了一柄青铜刀,缠绕刀身的中国丝绸历经了数千年,在中亚干燥气候的帮助下依然如新。”

苏来曼诺夫称,贾尔库坦遗址的断代是公元前1500年,这个时间比张骞出使西域还早得多,遗址里还发现了桑树和保存完好的蚕茧,这些都是从中国来的,以此可以看出,中乌两国人民友好互通的历史源远流长。“乌兹别克斯坦的库宛河就像中国的黄河,这条河的泥沙也很重,库宛河流域密布着很多古遗址,以后这片地区还可能会发现更多关于丝绸之路的实物见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帆

新闻推荐

全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场推进会召开深入推动农村社区发展治理 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

本报讯(记者杨华春)昨日,全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场推进会在邛崃市召开。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社治委主任胡元坤出...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