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高科技设备 地震救援更得力

成都日报 2018-05-12 07:58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杜文婷 摄影 刘阳)今天是国家防震减灾日,成都市(邛崃)2018年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昨日在邛崃举行。演练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9级地震波及成都市西北部为假想背景,模拟邛崃市主城区及西部多个乡镇地震烈度达到7度,造成老旧房屋塌陷、人员受伤被困、火灾等灾情。记者了解到,此次演练不仅新增现场救援科目,并且采用无人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系统等高科技设备,极大地强化了救援能力。

下午2点28分,地震突袭,临邛中学震感强烈。在老师的指挥引导下,学生们用书包挡住头部,快速有序向操场疏散。与此同时,先期侦查的无人机起飞,在学校上空航拍,实时图像立即传输到两公里外的指挥部。很快,无人机拍到2楼10多名学生被困,有人受伤。赶赴现场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利用绳索攀登到二楼,搭建起充气逃生滑梯。被困学生双手护住胸前,一个接一个从滑梯滑下,顺利到达地面。医护人员对伤者进行包扎处理,随后送上救护车。

地震还造成了学生宿舍大火,消防大队随即出动,高喷车进入学校,水柱从上往下很快将火势控制住。随后,演练还进行了河心岛水上救援、废墟救援等科目,演习内容贴近实战。

市防震减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演练设置了临邛中学、老南桥等多个分散的现场点位,和指挥部距离较远。但依托成都市应急指挥系统,在指挥部的大屏幕上可以清楚看到各处的情况,市县两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部署指挥及时得力,各部门配合默契。“成都市应急指挥系统于2015年建立,这几年不断成熟。今天这样的模式不仅存在于演练,在实战中也将发挥极大的作用。我们有无人机、移动互联网等设备,灾害发生后可以第一时间深入灾区采集资料数据,即使网络中断也可以通过卫星传播,宝贵的图像资料将对后方救灾提供支撑,使救援更加科学。依靠这些高科技手段,防灾减灾工作将向现代化、智能化迈进。”该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宅在那些“土”得有味的四川乡村民宿里

天府红谷耕读桃源民宿一景。“五一”小长假闹中取静□川报全媒体集群记者王密李俊仪沈馨文/图在白云生处品茗,在古村院落赏月,在田间听鸟啼蛙鸣。在城市越来越拥挤的今天,很多人假期休闲的...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